巴拉特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 1982 |
---|---|
籍 贯: | |
艺术简介
"我爱中国,很多中国雕塑家、艺术家做的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巴拉特这样说。曾于1996年在印度新德里艺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的他,1999年又顺利获得新德里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之后他便开始了他浪漫而艰辛的中国畅想。2001年到2004年间,他一直作为印度研究学者在中央美院雕塑系陶瓷工作室学习。而2003年3月,他创作的“爱的颂歌”系列雕塑作品,以扎实的功底和作品的抒情性博得了中央美院师生的一致认可,印度驻华大使馆也为他举办了巴拉特个人雕塑展。
“爱”的主题,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2006年后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新的尝试和变化,作品《爱》、《惑》、《我爱中国》、《无题》系列等,或青铜或陶瓷,无论材料怎样变化,作品中的“男人、女人”都已不再是具象形象,而是通过“人”这个象征性的符号,直接表达自身体验到的经验。和早期作品相比,他的关注点已经从“男人女人”的话题扩大到“人们”这个主题,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心理活动,情绪空间等。而他的语言表述始终是直接而率真的,巴拉特特别强调“meditation”这个被译做“注意力”的词汇,生活中灵感的瞬间在他作品中表现得准确而精微,人物造型极为洗练、单纯,夸张的形体处理传承了古印度雕塑风格的特点。在印度之美基础上,还看到他与中国精神方面的沟通——作品《运动员的梦想》,表现了奥运主题下,运动员们蓄势待发的面貌,雕塑采用“以静治动”的手法,将“梦想”的意旨推向更为深远。他的釉色处理也是单纯而鲜明的,这种处理注重了真实的感觉。
巴拉特的印度雕塑文化背景决定了他古典又纯粹的艺术风格,而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补充了他对东方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巴拉特心中,他更希望自己在中国有更多创作实践的机会,他走过中国很多地方,雕塑作品也随性所作。他的作品置于环境空间中,显示出一种博大、和谐的整体感,青岛海滩上的沙雕《神像》,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里的青铜雕塑《爱》,哈尔滨冰雕节上的冰雕《面具》,厦门市中心区的陶瓷雕塑《乐神》,中央美院内的粗陶雕塑《无题》等,以默默的震撼之美,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统一,带给环境最协调的补充和最凝练的内涵。
“爱”的主题,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2006年后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新的尝试和变化,作品《爱》、《惑》、《我爱中国》、《无题》系列等,或青铜或陶瓷,无论材料怎样变化,作品中的“男人、女人”都已不再是具象形象,而是通过“人”这个象征性的符号,直接表达自身体验到的经验。和早期作品相比,他的关注点已经从“男人女人”的话题扩大到“人们”这个主题,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心理活动,情绪空间等。而他的语言表述始终是直接而率真的,巴拉特特别强调“meditation”这个被译做“注意力”的词汇,生活中灵感的瞬间在他作品中表现得准确而精微,人物造型极为洗练、单纯,夸张的形体处理传承了古印度雕塑风格的特点。在印度之美基础上,还看到他与中国精神方面的沟通——作品《运动员的梦想》,表现了奥运主题下,运动员们蓄势待发的面貌,雕塑采用“以静治动”的手法,将“梦想”的意旨推向更为深远。他的釉色处理也是单纯而鲜明的,这种处理注重了真实的感觉。
巴拉特的印度雕塑文化背景决定了他古典又纯粹的艺术风格,而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补充了他对东方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巴拉特心中,他更希望自己在中国有更多创作实践的机会,他走过中国很多地方,雕塑作品也随性所作。他的作品置于环境空间中,显示出一种博大、和谐的整体感,青岛海滩上的沙雕《神像》,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里的青铜雕塑《爱》,哈尔滨冰雕节上的冰雕《面具》,厦门市中心区的陶瓷雕塑《乐神》,中央美院内的粗陶雕塑《无题》等,以默默的震撼之美,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统一,带给环境最协调的补充和最凝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