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立盈文化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3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广州
您所在的位置:立盈文化>画廊动态>正文

漆画 ——人画一半,天画一半

2013-08-22 11:39:10          

作者:乔十光

漆画之美,美在朦胧,美在神秘。

它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作为创作的综合条件,运用着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漆画是美的,它是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它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它不能远离现实生活、不能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脱节,如果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它就只能是工艺装饰,而不可能成为绘画。

中国漆画是当代画坛上的一个新生画种,这个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曾代表国家作为文化交流到前苏联、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展览,受到广泛赞誉。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漆艺的新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民族绘画的新创造。

漆画作为绘画,与中国画、油画的要求并无二致。但若把漆画停留在材料技法上,或固守在亭台楼阁、神仙仕女等传统纹样上,远离现实生活,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脱节,而缺乏画家的个性创造,那么漆画就不可能成为绘画,只能是工艺装饰而已。

漆画之所以能够立足于画坛,关键在于它有独特的美学品格,这个独特的美学品格来自大漆的特性。正如水墨画要建构在水墨、宣纸的基础上,油画要建构在油彩、画布的基础上一样,漆画要建构在以大漆为主要媒材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志于漆画的人,必须首先学习理解漆的语言,才能作好漆画文章。一个好的漆画家,不仅应该只是一个画家,还必须同时是一个漆艺家。

最初的漆器是以实用为目的,后来才赋予了它审美的功能。南北朝时期瓷器兴起之后,漆器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受阻,便出现了以审美为主要目的陈设性漆器。其实,以实用为主要目的漆器和以审美为主要目的漆器,这两种相悖而又相依的倾向,一直相互影响并肩而行。一般来说,以实用为目的漆器,主要在民间;以审美为目的漆器,主要在宫廷。按照常理,帝王挥金如土,可以动用世间金银财宝,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不计工本精心制作宫廷漆器,其作品无论是艺术水平或是技术含量,都应该是上乘之作,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事实也的确如此,历史留下了不少宫廷漆器或具有宫廷风格的漆器精品,藏于博物馆并载入史册。

然而,有些以审美为主要目的漆器并不美,反而一些以实用为主要目的漆器是美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宫廷艺术很容易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而走进“唯材料”、“唯技术”的误区,动辄螺钿漆器镶嵌螺钿×万×千×百片,雕漆涂漆×百××层,只能让人见其勤劳灵巧的双手,却看不到聪明智慧的头脑。民间漆器恰恰相反,为了在市场上竞争,必须物美、价廉,又要实用。这就必须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并不断地改进设计,不仅让人见其勤劳的双手,更让人看见其聪慧的头脑。虽然民间漆器的技术含量不高,艺术水平却并不低。笔者收藏一件江南地区的高提梁木胎朱漆提桶,选型饱满洗练,提梁挺拔流畅,桶体上的两条铜箍与盖口形成的三条横线,既有装饰作用,也是功能之所需。其单纯洗练的流线形造型与单一色的朱漆,显得格外朴素、清秀,仿佛一个亭亭玉立的清纯少女。

看漆画犹如雾里看花、水中观鱼,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朦胧美也好,神秘感也罢,均来自大漆的半透明特性,来自精心研磨的技巧。一般来说,采集来的生漆经过搅拌晾晒,脱去部分水分,精制加工成熟漆,方能应用。熟漆分为黑推光漆、红推光漆和透明漆三种。漆艺家常常为调制高纯度的彩漆而抱怨透明漆的不够透明,却往往忽略了正是由于透明漆的半透明,才给漆画带来了朦胧、神秘的特殊效果,因为只有半透明漆(包括半透明彩漆),罩涂在具有反射能力的金银或红、黄等浅色的漆地上,因罩涂的厚薄不同,或研磨的轻重不一,而产生的极为细腻的明暗层次,才使画面产生变幻迷离之感、神秘朦胧之美。试想,如果透明漆真的透明得如一潭清水,漆层厚薄、磨多磨少都没什么两样,一切清沏见底,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朦胧美、神秘感可言?当然,如果透明漆完全不透明,也会索然无味。因此,透明漆之妙,正在于半透明。

中国画家作画是面对素白的宣纸,在白纸上画条鱼,空白处就是水;在白纸上画只鹰,空白处就是天。同样,漆画家作画是面对漆黑的漆板,在黑漆板上画条鱼,空黑处就是水;在黑漆板上画只鹰,空黑处就是天。中国画中的空白处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同样,漆画中的空黑处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中国画讲究空白,计白当黑,“没有涂抹形象部分的白纸,不是空荡荡的空白,保留下来的白纸已是落墨处的矛盾对立面,黑与白相辅相成,故素地的面积、位置及形象均负担着画面造型的责任,已绝不是任闲人乱闯的多余空地。”(吴冠中:《乔十光与漆画》)。同样,漆画讲究空黑,计黑当白,漆画的黑,也关系着画面空间的完整性。

中国画和漆画,一个是白,一个是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秦工艺典籍《考工记》中把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作为创造精美器物的综合条件。前三者,中国古代都归为天工,后者才为人工,四者缺一不可。充分利用自然的条件,严格遵循自然的规律,人工和天工的巧妙结合是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传统漆艺也不例外。

首先,漆树的生长、生漆的精制与漆液的干燥都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在漆艺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中,十分注重发挥大漆、银朱、金银、螺钿、蛋壳等材料的性能,注重保留其自身材料美感。“不以人为灭天然”(《淮南子》)。

此外,还有一些人工和天工巧妙地结合的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如变涂。所谓变涂,即千变万化之意,是指制造抽象肌理的种种方法。或用树叶、粟粒、纸片等的印迹纹理;或以稠厚之漆用麻布包拍打、用发刷刷涂、用滚珠托拉等方法制造纹理……仿佛天造地设,奇趣横生。既是人工的,又是天工的;既是预先设计的,又是在过程中偶发而成的,是人工和天工的巧妙结合,是驾驭了大漆性能的结果。

又如“泼漆”。把几种加入稀释剂的“漂流漆”,泼洒在一起,使其相互渗化、流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像中国画的泼墨泼彩,需要人们的驾驭,又不能全部控制,往往需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是胸有成竹,而是胸无成竹;不是意在笔先,而是意在笔后。借助自然造化的力量,表现了人的巧思匠心,体现了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特色———天工意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