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天地》:甲申玉器市场观察
2011-04-15 10:40:08
以“黄金有价玉无价”著称的中国玉器,近年变得越来越有价了,而且价格越来越高,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向理性发展。2004年中国玉器市场在前几年摇摆不定、迂回曲折的情况下继续稳步发展,出现新的走势,单价不断攀升,市场全面启动,需求不断调整,趋势日益明朗。
玉器专拍好戏连台
以前中国玉器的市场价格缺乏可资参考的分析对比数据,主要依据文物商店的交易记录,其它交换形式的价钱无法正确获得。因为中国经济的滞后,市场的封闭性,国外艺术品市场不能与国内市场接轨,所以文物商店的玉价,不能真正反映中国玉器的实际价值。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基本与国际同步,所以海内外的艺术品拍卖会交易额,都可作为中国艺术品当年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拍卖场上的玉器价格,是玉器市场走势的晴雨表,是玉器是否受市场欢迎的试金石。2004年中国玉器拍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或是成交比率、总成交价,均好于近年的玉器拍卖。同时,2004年中国玉器拍卖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工艺品、玉器专场拍卖取得骄人业绩,卖家与拍卖行均获利颇丰,笑逐颜开。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北京翰海等拍卖行的中国工艺品、玉器专场拍卖值得关注。
2004年香港苏富比举行春季“帝苑文玩”专拍,拍品包括宫廷使用的毛笔、笔筒、纸、纸镇、印章以及玉器文玩等140件拍品,此拍总成交金额近亿港元,多件清代玉器拍出高价。编号11的清乾隆碧玉“太平有象”笔筒,预估价120~160万港元,自85万港元起拍,受到大陆及港台4位买家竞拍,后由台湾藏家洪三雄以342.24万港元得标。编号12的清乾隆碧玉“石室藏书图”御题诗笔筒,以高出预估低标4倍的价格163.4万港元成交。
香港佳士得在2004年春拍中,同样推出专场拍卖,最先登场的是“德馨书屋”玉器专场,包括摆件、文房、配饰、动物圆雕等品类,年代跨度由唐至清代,70余件玉器大多拍出,成交额3000万港元,成为玉器市场近年来最令人兴奋的卖点。
北京翰海是较早将玉器列入主打拍品的国内拍卖公司,2004年是翰海艺术品拍卖十周年,春、秋季两大拍卖均有玉器专场。翰海春拍玉器专场有历代玉雕218件,成交175件,成效额2300多万元。元代白玉雕龙钮方玺,边宽6.6厘米,出自御制,印文藏文,为朝廷颁赐佛教领袖用的玉玺,估价人民币30~50万元,由28万起拍后,一路狂飙,以165万元易手,高出估价5.5倍。玉器专场是翰海秋拍的强项,推出玉器225件,品种齐全,整齐出卖,大获丰收,成交170件,成交比率75.55%,成交额5144.9万元,是翰海自玉器开拍以来业绩最好的一次。多件玉器拍出高价。主打拍品是清乾隆白玉坐佛像,玉质洁白无瑕,法相庄严,估价280万元,以495万元成交。清乾隆白玉活环香炉以308万元出手。
国际拍卖行也热拍中国玉器。伦敦苏富比2004年6月9日举行中国瓷器与工艺品拍卖,封面拍品是件明末或清初的黑斑灰青玉水牛,长36.5厘米,是此场估价最高的拍品,以高出估价的53.2万英镑成交,成为此场第一高价,也创下中国圆雕玉兽拍卖价的世界记录。研究者认为,玉牛可能原是热河避暑山庄一组玉雕中的一件,曾在1952年7月18日的伦敦苏富比会上拍出。玉牛的新主人为香港藏家。
香港苏富比“帝苑文玩”与佳士得“德馨书屋”玉器专拍的成功,北京翰海春秋季玉器专场的火爆,再次说明玉器市场在前几年看好的基础上,继续一路走高,玉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也说明,玉器拍卖的品牌、名牌效应很重要。一件同类品质的艺术品,在不同信誉的拍卖行拍卖,价格虽不会有天壤之别,相差也是很大的。苏富比、佳士得之所以能在艺术品拍卖行中独领风骚,连创佳绩,得益于品牌经营。
玉器高价位成交,与流传有序的收藏著录密切相关,这增加了拍品的可信度和可靠度。这与近年以高价拍卖成交的油画、中国书画、瓷器的情形完全一致。如乾隆和田白玉活环双耳万寿纹碗,最大径围31.7厘米,玉质精美,造型设计与雕琢工艺精益求精,且自20世纪40年代起多次在美国等地展出并见著录。此碗于1992年4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现身,当时估价280~320万港元,结果创下462万港元的高价。时隔12年,此碗在香港佳士得04春拍中再次登场,再创玉器拍卖新高,自500万港元起拍,受到多位藏家的激烈竞标,价格直线上升,最后一位神秘藏家用电话委托以1932.7750万港元购得,创下中国白玉雕刻成交价的世界记录,让藏家、商家兴奋不已,12年的投资回报率约为4.2倍!此碗的拍卖价格,基本上反映出近十几年间中国玉器市场的价格曲线,即以20~30%的幅度上扬!
玉器专卖生意兴隆
2004中国玉器市场专拍效果尚佳,专卖也渐入佳境,表明中国玉器市场已趋成熟。这是中国玉器买卖,在经历了由地下黑市交易与摆地摊经营并行,玉器不断进入艺术品商店后,玉器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的重要标志。
尽管近年台湾省经济不景气,但经济与文化基础雄厚,省内玉器专卖市场的人气与市值,一直是中国玉器市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台北市建国南路的“建国假日玉市”,是以假日市集形态进行的,可能是全亚洲最大的玉器市场,早已闻名遐迩,是玉器爱好者必逛的地方。每到周末,就可以看见包括为数众多的外国观光客在内的大量游客,花上半天时间,一摊一摊慢慢逛,在近千个摊位中寻寻觅觅,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心爱玉器。
除了专业玉市外,专卖店越开越多,仅台北“建国假日玉市”附近的建国南路一段279巷、291巷、307巷聚集了数十家古董文物店,以经营玉器为主要特色,不少是近年得益于建国假日玉器旺市而新开设的。
香港的玉市虽不及台湾繁荣,同样有几个玉器市场值得玉器爱好者一逛。若要淘老玉,香港上环荷李活道古董街绝对是个好地方,那里的老玉数量既多,品质也不错,只要有眼力与实力,就可满意而归。若要买翡翠及其它新玉器,九龙油麻地不可不去。油麻地地铁站附近有纵横两条玉器街,一条南北向的玉器专卖街,街道两边的店铺几乎全是经营玉器,大多是翡翠专卖店,品位不低,档次较高,适合中高档翠玉的消费者,价格绝对比其它珠宝店便宜。与此交汇的甘肃街,是一条东西向的小街,新辟了一个玉器市场,属小贩市场性质,也有一定规模,适合工薪阶层消费。甘肃街玉器市场以营造玉器经营环境、普及玉器文化为宗旨,门上的两幅对联,颇能说明开设玉器市场的真正用意,一幅是“玉石珍奇,坊间成闹市;器材广用,桥下辟商场”,另一幅是“玉出昆仑成大器,市多翡翠够排场”。许多内地人到香港、九龙旅游购物,只知去金店,不知香港玉器市场既多又好。
大陆地区的玉器专卖不如台港成气候,主要依托古玩市场进行玉器销售,如郑州、上海、北京的古玩城或古旧市场,都有玉器专卖店,多数销售古旧玉器,少数店铺兼顾翠玉。2004年这类的店铺越开越多。
近年大陆也出现了玉器专业市场,如深圳古玩城内的“卓玉馆”玉器专卖市场,规模很大,吸引了海峡两岸经营有方的玉器卖家,2004年生意火爆。福州正在抓紧建设号称东南地区最大的玉石一条街,虽未全部开业,已经顾客盈门。
大陆除常设的玉器专卖店、专卖市场外,还举办规模较大的中国玉器交易会。2004年4月28日至5月2日,“第六届深圳全国古玩珠宝艺术品交流会”与“第一届中国白玉精品暨玉雕大师作品展”在深圳古玩城盛大开展,社会反响热烈,吸引八方宾客,交易理想。
中国玉器专卖店、专卖市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玉器市场由无序走向有序,由分散走向集市,由单一走向多元,互补长短,各具特色,玉器经营的春天已经悄悄来临。
“乾隆雕”仍受青睐
中国帝王艺术品十几年前从欧美市场首先兴起后,由于其背景的特殊,历史的真实,品质的上乘,工艺的精美,一直受到收藏界的厚爱。中国中古时期以来的玉器,很大程度上是帝王玉。宋徽宗、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爱玉如痴的帝王,为中国玉文化谱写了华美的乐章,因而这两个时期的玉器格外引人注目。宋徽宗用玉情况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未刻铭款,不易觅得,乾隆玉就成了抢手货。乾隆玉由于用料考究,工艺精湛,称为“乾隆雕”。“乾隆雕”在2004年艺术品市场上继续受青睐,拍卖场上独领风骚,屡创玉器拍卖新高。
2004北京翰海玉器春季专拍封面拍品,为乾隆黄玉出戟螭龙纹瓶,和田上等黄玉雕琢,莹润如肌,器身浮雕商周青铜器纹样,雕工精细,极具金属刚强之美感,底阴刻“乾隆年制”款,高18.3厘米,是件难得一见的黄玉精品。估计人民币150~250万元,由估价150万元起拍,经过一番较量,很快仅剩香港经纪商与电话委托买家,结果由一位场外买家以484万元竞得。
清代乾隆帝竭力推崇的“痕都斯坦玉”,更吸引买家的眼球。2004年香港苏富比春季“帝苑文玩”专拍中,一件乾隆御制“痕都斯坦玉御题诗”贝式玉洗,被称为“明星拍品”,估价500~700万港元,由台湾省国巨集团陈泰铭以924.64万港元标得,成为此拍价格最高的玉器。
“乾隆雕”是中国玉雕名牌,乾隆玉是中国玉器名品,市场青睐乾隆玉器,不仅仅是对帝王玉的向往,名牌、名品同样在起作用。
“高古玉”慢慢醒来
上世纪末以台湾为龙头的中国玉器市场走红是从“高古玉”开始的,由于害怕受到法律纠纷,高古玉进入拍卖行的并不多,而在港台及海外其它地区的古玩市场,高古玉确实风光过一段时间。但自从台北一著名收藏机构传出“古玉”事件后,高古玉风光不再,殃及整个玉器行情,导致玉器市场一蹶不振。高古玉市场经历艰难寒冷的一段时间后,一些有意识之士重拾高古玉,因为,毕竟高古玉才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玉文化的真谛。2003年玉器市场上的高古玉已有复苏迹象,2004年基本苏醒,一些时代可靠,文化特征明显的高古玉器受到市场的欢迎。
在2004年纽约苏富比“中国陶瓷与工艺品”拍卖中,一件出自美国收藏家之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的玉刀,以估价2.9倍的23.2万美元成交,继续由美国藏家拍得,显示真正的高古玉仍有市场。
2004年北京翰海春拍一件龙山文化玉璇玑,长13.9厘米,以相当估价4.7倍的16.5万元成交。一件西周跪人玉璜,长11.7厘米,再次引起激烈竞价,由18万元起拍,自始即由场内及电话委托两位买家竞争,出价阶梯颇快,最后由一位北京买家以132万元得标,是估价的6.6倍。
2004北京翰海秋季玉器专拍,高古玉器有较多出现,较为可靠的有东周玉璜、春秋玉龙凤饰件、汉玉人面、汉玉龙纹四孔摆件等,都值得高古玉器藏家出手。拍卖结果较为理想。一件战国双龙玉璜,以209万元成交。一件汉代虎纹四孔摆件,以220万元易手。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六件套汉代玉人面,明显不是原创器,而是一件早期改制器,虽然形制少见,艺术水准并不高,仍冲出286万元的高价。表明高古玉市场奇货无居,一扫“老玉不如新玉”玉器市场的怪象。
高古玉是玉器市场的一棵长青树,中间可能会波澜起伏,终究会一浪高过一浪,挺到最后,笑到最终。
和田白玉越来越俏
2004年中国玉器市场,和田玉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和田玉是中国玉器的当家玉,是帝王玉,是中国儒家道德、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的国石。有人对中国国石抱有不同的意见,争吵不休,其实不用争论,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背景考察,还是从目前市场行情,和田玉是名副其实的国石。2004中国玉器市场再次提升和田玉的国石地位。
2004年和田玉深受市场欢迎,和田白玉价格更是无与伦比,无论是拍卖,还是专卖,和田白玉求之若鹜,不嫌价格贵,只嫌货源少。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德馨书屋”玉器专场中,拍得最好的几乎都是白玉。一件和田白玉罗汉摆件,成交价140.775万港元,为预估标的6倍。一对乾隆和田白玉山景人物图插屏,分别浮雕“太平有象”与“太狮少狮”吉祥图案,为文房珍玩,尺寸24.8×18.5厘米,以252.775万港元拍出。
2004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清乾隆白玉茶壶,高19厘米,估价500~700万港元,与清乾隆御制“痕都斯坦玉御题诗”贝式白玉洗估价相同。壶身浑圆而于肩部略宽,足部外敞。美在材质,玉质通透,白得耀眼,乳白中略带青色,以致无法将玉材的质地拍摄好。精在壶盖,盖钮呈3层花苞状,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花。另一件清代白玉双耳带盖瓶,高36.3厘米,体量较大,玉质乳白通透,几近无瑕,难得一见。估价800~1000万港元。两件和田白玉器的成交价,都高出估价许多。
种种迹象表明,2004中国玉器市场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和田白玉起了带动作用,和田白玉深受欢迎,价格越来越高,一件乾隆和田白玉活环双耳万寿纹碗,成交价近两千万港元,把和田白玉的市场价格推至新高,直逼中国书画、瓷器甚至青铜器,市场又把我们拉回到崇尚白玉的时代。
未来玉市持续看涨
市场如战场。一些人从事艺术品投资,获利颇丰,成为收藏家或艺术经销商,腰缠万贯。也有一些人由于盲目投资艺术品,不仅血本无归,落得倾家荡产。艺术品市场与其它商品市场一样,同样有涨有跌。未来玉器市场如何,可能是大家关注的。我们认为玉器市场经过前几年的调整,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是未来几年中国艺术最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品,是“潜力股”,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玉文化逐渐被人们认识、认同,爱玉之风炽盛,玉器需求大增,这样会促进玉器价格的上升。历史反复表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时候,必定带来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开始进入艺术休闲、文化消费时期,玉文化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兴盛。
玉价的全面攀升,表明玉不仅仅是一个精神文化的符号,一种精神产品,同时也表明玉器的物质性、保值性越来越明显,精神与物质融为一体,成为体现东方文化情调的特殊商品。玉器由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富裕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以满足精神上的追求,文化上的需求,“君子比德于玉”,表明玉文化的全面复兴。因而可以说,玉价提升,是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
2、作为稀有资源的玉料越来越少,尤其是优质和田青白玉、白玉、翡翠,产量日益减少,价格扶摇直上。前几年一二万元的和田白玉,现在要价二三十万元,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以致不少地方出现以青海料、俄料充当和田白玉的现象。高档缅甸翡翠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直逼或超过高档宝石,一件上等翠玉手镯卖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已不在少数。
3、玉器加工费越来越高。玉器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玉器价格的上升。
4、目前玉器市场已经注意品牌效应,名家、名牌、名品玉器,尽管价格不菲,销路日益看好,价格将会直线上升。
5、玉器的投资潜力很大,而风险相对较小。与其它中国艺术品相比,玉器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现在每年以30~40%速度上涨,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玉器易收藏,不易受损,不会老朽,便于流传,既可收藏,又可把玩,没有折旧率、破损率等,都是其它艺术品不具备的优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玉器都有市场、价格都会上涨和都有收藏价值。一些粗制滥造的玉器,前几年可能是30元一件,现在30元可以买3件,价格不涨反跌,因为人们的鉴赏水平提高了,消费档次提升了,劣质的玉器越来越没市场了。那么,哪些玉器有市场前景?主要有下面四类:
一是真正的古玉。目前唐宋以前的玉器价格偏低,主要是识货的人太少,有的被假古玉搞得很惨,谈古色变。2004年部分古玉价格开始升温,是古玉市场走出前几年假古玉阴影的重要迹象。
二是质地优良的和田青白玉、白玉、缅甸翠玉。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玉器价格还会大幅上调。许多新的和田白玉、翠玉价格超过老的,就是因为材料、加工等成本大大高于老玉。
三是艺术水准高的玉器作品。人们审美水平越高,艺术品位高的玉器越受欢迎,价格会越高。只有好玉与好工艺相结合,才有永恒的收藏价值。
四是名家作品或名品。可靠的名家作品,无论是历史上的陆子岗,还是现代琢玉名家的作品,会越来越受欢迎。同时流传有序的名品,如元代玉器、乾隆玉器,价格还会大幅上扬。
■2005年3期《文物天地》推介文章
上一篇:古玩珠宝艺术品交流会开幕
下一篇:古玩市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