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三师堂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6
  • 印象:
    事实说话 都是经典 经典之作 不错 超级
    确定
  • 经营时间:
    13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江苏-无锡
您所在的位置:三师堂画廊>展览>展览详情

徐健珍藏扇画展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轻拂清风际 细赏书画时
——徐健扇面书画欣赏

  古时,炎炎夏日,要得到凉风,人们要取得丝丝风动,要靠人力摇动扇子,来拂吹清风。
  中国用扇子的历史十分悠久。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因扇子多见于皇宫中,所以扇子又叫“宫扇”。 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古代文人墨客要是手中无扇,则会显得有些没品味。到了清代,不光是文人墨客,就连踏入仕途的官员、账房先生,甚至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也喜欢摇扇。
  实用的扇,主要有竹扇、羽扇、纨扇、摺扇等多种。扇子古人称为“箑”,字从竹,可见早起的扇资料是用竹所编程。而“扇”字从羽,又可知利用鸟的羽毛制扇在古人也是颇有渊源的。而利用绢和纸制扇,乃是社会物质生活已趋丰盛时候的产物。纨扇的制作,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岁月。纨是细致而洁白的绢,最适合写字绘画。绷在圆圆的竹架上,重量既轻,携带又极方便。因其形圆,故有叫“团扇”。在摺扇未流行以前,纨扇是最受欢迎的手摇扇子。现在传世的宋人画迹,其中纨扇的画幅,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摺扇也叫折扇,撒扇,亦称聚头扇。是在宋代由朝鲜传入中国后,再由中国逐步改良发展的。但由我国纸质摺扇则至迟至明代初叶才出现,而且将松木改为竹,后来更用象牙制造。在摺扇上作书作画不容易讨好。其一是扇面上宽下窄,殊难布局;其二是折痕凹凸不平,挥洒受到限制。所以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对书扇叶比喻如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有“环肥燕瘦,终减态耳”的嗟嗞!在扇面上作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配好扇骨的,称之为“成扇”,而只有扇面没有扇骨的,称之为“扇面”,这两种都是扇面书画的表现形式。因扇面只用于书画观赏,比之成扇更易于流传保存,品相也较为完整。
  本展所展出扇面的书画名品,自晚清至当代,有代表性的,都网罗了。既有成扇也有扇面,计有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谢稚柳、吴湖帆、张大千、王雪涛等大家之作,作品细致入微,精品极品。吴昌硕所绘菊花、杏花等花卉博取徐渭、朱耷、石涛、李鱓、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厚,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之气,笔意飞动。齐白石的梅花、植物等造型直取自然,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布局大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金石之意上追古人。于方寸间展露大千世界,生机骤发。与自然关系密切,天道自成。傅抱石山水所作章法结构不落常套,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毅瑰丽,皴法融合诸家,善于把水、墨融合一体,达到意境深邃、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张大千山水独树一帜,工笔写意,俱臻妙境。色彩清丽,用笔明快,细润华滋。上追石涛与八大,尽显古人风范,又得自然之神韵。吴湖帆的画风缜丽丰腴,清隽明润,青绿设色有逾古人,烟云渲染,有氤氲缥缈、泉石浩荡之致。谢稚柳所绘花鸟,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晚岁更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王雪涛的细笔荷花,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把荷花的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徐健所收藏的扇画,皆为精品,倾囊展出,以飨广大故乡书画界同好以及热爱书画艺术的同乡,尽己绵薄之力。预祝此次画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