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专家谈中小买家取胜之道
2011-04-15 10:41:36
在2004年的投资市场上,艺术品无疑是最为火爆的品种之一。虽然半年赚3倍、一年赚10倍的投资回报属于个别现象,但是2004年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是有目共睹的。当众多投资者准备涉足这一领域的时候,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已开始计算收获了,石建邦就是其中的一位。
捡漏喜获《腊梅图》
我们来到石建邦的工作室。刚进门,一幅腊梅挂轴就映入眼帘。石建邦说:“腊梅,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吉祥如意,正逢新春佳节,希望让这幅《腊梅图》添点喜气。”细品这幅腊梅图,不仅盖有“慈禧皇太后之宝”、“大雅斋”等印章,还有大臣的题跋,看来还是一件“御笔”啊。据石建邦介绍,这是2003年一位朋友让给他的。当时这幅作品并没有裱过,转让价格并不高。但在今天的拍卖市场,一幅慈禧太后的普通字画作品,就要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难怪提起这幅作品的时候,他总是非常得意(见图)。
这位复旦文博系的首届毕业生,在留校任教期间曾潜心研究过书法艺术。1994年,加盟世界著名的佳士得拍卖行在沪的办事处。当佳士得在沪业务步入正轨之后,石建邦作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离开佳士得开始自己的艺术品投资生涯。其间,他不仅亲自策划了大连万达玥宝斋收购吴冠中精品的计划,使得大连万达成为目前收藏吴冠中精品最多的机构,而且自身在参与艺术品投资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小投资有大回报
石建邦坦言,与那些在拍卖场上一出手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买家相比,他目前还是属于中小买家。这就使得他尤其关注普通艺术品中的珍品。在“非典”之前,石建邦曾经购买过一幅清代画家顾洛的五尺绢本《钟馗图》,花了近2万元。到了2004年,石建邦的一位朋友在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定要石建邦把这幅作品转让,在软磨硬泡之下,石建邦最终以近40万元的价格转让。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石建邦在1999年在沪上一次小型拍卖会上以数千元购买到的陈秋草的四条屏,现在一些藏家想在原先价格后面加个“0”向石建邦购买,石建邦都不肯。
“艺术品投资就是凭眼力吃饭”,石建邦说,“现在许多人都准备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不少人还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参谋参谋,但我给这些人的建议就是一开始尽量少买,一旦决定投资就一定要买精品。如果你没有掌握一定的鉴别常识就能‘捡漏’,那么为什么别人就不能买到呢?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非常热,但也鱼龙混杂,要想获得高回报,就一定要练就好眼力。”
友情提醒
当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书画作品的时候,石建邦认为,选择一些冷门品种反而会有高回报,首先建议投资者关注古籍善本,其精品的价值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如果投资者对于书画市场依然看好的话,建议关注新中国题材书画作品,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题材,造就了中国美术作品的特殊价值。
上一篇:郭庆祥与他的“学术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