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万达玥宝斋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辽宁-大连
您所在的位置:万达玥宝斋>画廊动态>正文

与泡沫相连的艺术炼金术

2011-04-15 10:41:36          

  艺术圈内,一则小道传闻正在悄悄蔓延。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有可能变卖股权,这可能引发北京当代艺术圈的地震。

  作为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的国际收藏家(近2000件藏品),UCCA投资方尤伦斯夫妇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感兴趣的国内外藏家的神经。

  此前,尤伦斯夫妇在国际市场通过苏富比拍卖行高价出售特纳14件作品之后,转而在5月底的保利春拍中,出售18件中国艺术品,涉及金额1.7亿元人民币。最贵的北宋宋徽宗手迹《写生珍禽图》,拍卖成交价达6171.2万元人民币。

  “据说,将有可能是国内的银行机构对UCCA进行接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前副馆长秦思源对CBN记者说道。

  而UCCA的核心策展人郭小彦则对此传言予以否认:“尤伦斯基金会对UCCA的支持没有影响,展览计划仍将继续,目前正在筹备严培民的个展。”

  据Artprice database的数据,自2008年5月以来,全球当代艺术品的平均拍卖价已经跌掉76.2个百分点。而据此前统计,从2003年至2008年,全球当代艺术品平均价格增长为800%。

  5月份刚刚结束的纽约当代艺术品拍卖季里,世界两大拍行佳士得与苏富比当代艺术品夜场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2%和87%。其中近年受追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估价均降低一半以上。国内大面积的画廊半歇业状态仍然在持续。

  落袋为安?

  从公开信息看,北京保利拍卖行在5月底春拍中为尤伦斯举办的专场夜场拍卖会相当成功。

  “当天晚上,有1500名有实力的藏家参与拍卖,进场藏家保证金也提高到50万元/位,每件拍卖品都创造了画家本人今年同等尺寸的拍卖纪录。”北京保利拍卖行董事赵旭对CBN记者说道。

  除了宋徽宗手迹《写生珍禽图》外,尤伦斯夫妇还以4043.2万元卖出陈逸飞的《踱步》、1680万元卖出张晓刚2001年作《血缘大家庭系列》、683.2万元卖出刘小东1990年作《阳光普照》。尤伦斯夫妇通过拍卖场的收入占据保利春拍总成交额的三分之一。

  据赵旭透露,6月19日晚,尤伦斯夫妇专门前往北京保利博物馆登门致谢。事实上,这也客观上打破了UCCA2007年成立初“不联合拍卖行、不涉入艺术市场炒作”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初衷。

  以收藏吴冠中画作闻名的收藏家、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郭庆祥则对CBN评价说:“因金融危机而缺钱的尤伦斯,是想继续筹集资金对其收藏的大量当代艺术品进行养护和炒作。”

  北京艺术批评家朱其则表示,艺术品的上涨在于它的话语权,UCCA很大程度上对尤伦斯夫妇藏品起着“学术包装”的功能。

  每年运营费用达1000万美元的UCCA,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人艺术机构之一。曾举办了一系列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艺术展览。5月保利春拍之前,近几年来,尤伦斯夫妇还不曾通过公开场合出售过中国艺术品。

  “除了缺钱外,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尤伦斯夫妇对其藏品落袋为安。”朱其分析说。这其中也可能包括每年耗资巨大的UCCA,出售UCCA并非没有可能性。

  郭小彦则表示:“UCCA在当代艺术学术圈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存在,我并不希望UCCA这样(被出售)。”

  如今,曾大量囤积当代艺术作品的藏家或炒家,可能面临着比UCCA更困难的局面。由于市场资金的急剧萎缩,很多藏品将找不到接盘者,“画砸在炒家仓库中”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短期被无故炒到高价的艺术家的作品。

 

  藏不如炒

  随着资本市场泡沫破灭的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原罪”开始暴露无遗。事实证明,艺术市场监管的缺乏,使它拥有着比金融市场更容易操纵的先天条件和更大的获利空间。

  “影响某位艺术家价格的因素通常有四个:展览、著录、拍卖纪录和画家的知名度。前三者都是可以通过资金运作轻易操纵的,而画家的知名度也是取决于前三者。”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字画鉴定委员宣家鑫评论说。

  在艺术家面前,目的性很强的收藏家往往把自己打扮成最终收藏家,以“只藏不卖”的诺言获取艺术家的信任。而在资本市场面前,他们往往很快暴露自己的真相,艺术商人的本质则显现无疑。

  郭庆祥在吴冠中作品的炒作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位声称已经七八年没有进过拍卖会的收藏家,曾收藏了70多幅吴冠中的作品。而之后的获利,也与拍卖市场有关联。

  2004年以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似乎还在冬眠中。那年,经过郭庆祥的牵线,吴冠中同意以大连万达的收藏在世界范围内举办巡展。2004年6月,该巡展首先在巴黎开幕,作为中法文化年的一个重要项目。其后,又分别在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展览。当年展览时,郭庆祥这样告诉媒体,这70多幅吴冠中的画作永远保存在万达集团,绝不出售。

  不过,藏家对这样的承诺似乎并没有坚持多久。尽管拍卖行严守拍品来源,但经过CBN记者调查比对,在2005年所有上拍的吴冠中作品中,其中有20幅作品与2004年吴冠中世界巡展图录中作品一致。这20幅作品当年分别在广州嘉德、北京荣宝、西泠拍卖三大拍卖行的拍卖会上,最终成交17件。

  2005年秋拍,吴冠中的水墨画一共上拍79件,成交66件总成交额8622.192万元,其中20件是郭庆祥的藏品。按成交价计算,总共为3941.3万元,其中减去10%佣金,这批画实拍3547.17万元。

  CBN记者在郭庆祥那里证实了那次交易,郭庆祥表示,这些作品基本都是2003年前,以均价30万元左右进行购置,17件作品的成本为500万元左右。如此算来,通过2004年这次巡展后,郭庆祥通过拍卖市场就赚得了近6倍的利润。

  “对于别人说我怎么去炒作吴冠中,我不会进行反驳,也没有必要反驳。”郭庆祥在电话中对CBN记者说道。他认为自己在收藏家和投资客这两种角色中,各占了一半。

  “吴冠中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也是中西合璧的代表,所以在艺术方面他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他们抓住了他的这个特点,进行合理的运作,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成功的运作方法。”宣家鑫对此分析说。

  泡沫的盛宴

  如果说郭庆祥是创造了一个“艺术商业化模板”,那么这个模板对于当代艺术的炒家来说,可能仍过于保守了。在艺术品市场最为火爆的2005年~2007年,艺术市场天价之声不绝于耳。

  “艺术品就是这样,它的价格不是恒定的,只要有人喜欢,愿意为它出高价,它就值这个价。”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对CBN说道。

  然而事实上,正是这种所谓的“自由市场原则”逻辑,让“天价做局”成为艺术品市场内屡见不鲜的现象。

  “艺术品市场的炒作跟股票市场的炒作方式大相径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道。

  根据该人士介绍,一般炒家对当代艺术的炒作也是分三个阶段进行操作。从周期上看,短则两年,快则半年就可以完成。

  首先是建仓,炒家首先会和艺术家签订协议,以定价收购未来几年内画家所创作的所有作品,比如炒家对岳敏君作品的建仓价格为2万美元。这个准备阶段,包括选择的对象、画家的洽谈、准备画作,一般需要一年时间。

  其次是作价。作价一般是经过拍卖行,通过参加春秋两季国内外众多拍卖行的拍卖,用私下协议定佣金的方式分给拍卖行一定的好处,通常这种“过手费”会远远低于拍卖行所规定的10%的佣金。比如一张画拍卖行标价成交500万元人民币,但左手卖右手的过手费一般只需要5万元人民币左右。再经过一年时间,上涨的价格基本上会被市场接受。

  最后,则开始寻找新收藏家进行接盘,除了国内收藏家外,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收藏家会认为价格透明的拍卖市场可以相信。尤其在2008年下半年,很多日本、韩国的收藏家高位接盘了中国充满泡沫的艺术品。纽约最大画廊之一的佩斯·维丹(Pace Wildenstein)画廊则于2008年中接过了炒作张晓刚的接力棒。

  “张晓刚、岳敏君他们也会很郁闷,当拍卖行的拍卖底价为其标为1000万美元的时候,他们还在以几万美元一幅的价格为炒家画画。”该人士说道。因此,拍卖行的成交价多少跟画家本人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

  除了炒家外,画家本人也可以通过拍卖市场进行自我炒作。圈内流传一个例子,曾有一位尹姓画家自己做局,把画交给拍卖行后又指使其弟弟通过现场拍卖会再买回来,几次辗转反复,价格就可以抬高;而没有资本进行自我炒作的画家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炒作,又比如,曾有一位赵姓画家在某次拍卖会开始前频繁发短信给几位炒家,大意是如果在该拍卖会上以高价购得其画作,将会在拍卖会结束后再以“买一送一”或“买一送二”的形式进行馈赠……

  另外,为了达到更合理控制市场的价格,炒家也可能以入股拍卖公司的形式进行合作。

 

  “投什么赚什么的胡闹时代已经过去了”

  拍卖行在这场资本盛宴中也扮演着主角。

  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承认了这种拍卖行业内公认的潜规则。“现在艺术品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所以只要委托方愿意拿出好东西,在佣金方面我们肯定会优惠。”他说。

  从某种程度上看,拍卖行也成了这场资本狂欢的受害人之一。在市场高峰时期,国内各种大小艺术拍卖行加在一起,不下200家。不过在今年的春拍中,很多艺术拍卖会都被取消了。

  “我相信我们很多同行已经没法做了。像我们这样很保守地做,我们都遇到了困难,那么那些‘大运作’的拍卖行就没困难吗?我不相信。” 甘学军说道。

  而以往那种维护共同利益的“生存链”也在不断产生危机。艺术家、拍卖行、炒家三位一体的市场现象正在显得不牢靠,艺术家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起那些频繁光顾他们画室的客人,并对大批量的购买者持排斥的态度。

  “投什么赚什么的胡闹时代已经过去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前副馆长、现2009年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的总监秦思源说道。在他看来,挽救这个市场,必须“培养中国的新一代收藏家”,这个群体在整个中国大概有几千人,他们是振兴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希望。

  而朱其判断,拍卖行业目前处于下降趋势,而画廊业正在上升,画廊将重新建立起收藏家与艺术家之间的正常关联。

  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正如郭庆祥对CBN所说的,“我是在买艺术品,不是在交朋友。”尽管“中国艺术家被当成自动取款机”的时代即将过去,但现行机制下,谁能确保它不在未来又卷土重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