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奇安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9
  • 印象:
    作品很棒 咖啡厅独特 干净舒适 建筑独特
    确定
  • 经营时间:
    12年
  • 展厅面积:
    200平米
  • 地    区:
    北京-通州
您所在的位置:奇安艺术馆>展览>展览详情

吉光片羽--李奇安作品展

  • 延伸.花影NO.73

  • 石头与花

  • 融 NO.17

  • 融 NO.5

  • 融 NO.6

  • 融 NO.1

  • 延伸.花影NO.35

  • 延伸.竹影NO.1

  • 延伸.竹影NO.2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玄想东方
-------读李奇安的艺术有感

邹跃进

近几年来,李奇安的艺术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艺术家坎勒把这种变化描述为“已经彻底抛弃了过去以风景为素材来描绘对象的“乡土情结”。继而转向对精神与文化价值的追求。画面中清晰可辨的古代文人画的构图样式是他创造这些画的元素,而让元素不断出现又非简单摹写,而是以一种提炼的方式,换句话说是一种“神似”。”凭我对李奇安艺术的了解,我认为坎勒的描述是准确的,所以,本文只讨论和阐释这批与古代文人画神似和形似的系列作品,原因在于这批以《延伸》命名的系列作品在艺术水平,精神指向,文化意义上,都超越了他早期具有“乡土情结”的风景画。
读李奇安的《延伸》系列作品,让我想起赵孟頫,当然不是想起赵孟頫的艺术作品,而是赵孟頫的艺术思想。赵孟頫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值得注意的是,李奇安与赵孟頫虽然相隔近几百年,理应各有自己的“古意”,但在对北宋绘画艺术的认同和追摹上则具有共同性。不过,李奇安对北宋绘画艺术的神往和迷恋,在视觉感受和文化体验上还是与赵孟頫眼中的“古意”有很大的区别的。这是因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北宋绘画,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之后,不仅在历史的流转中被赋予了众多的意义,培养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并积淀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审美本能,而且在物质媒介的层面上,当时作品中那些鲜艳的色彩,浓重、淸晰的笔墨,明确的图底对比,都因漫长时间的而具有了沧桑感和浑然一体的视觉美感。李奇安的这种艺术方式,与当今一些人物画家在石窟壁画中寻找艺术灵感是异曲同工的,这是因为留存至今的石窟壁画就像宋画一样,在经历了岁月的自然风化之后,鲜艳俗气的色彩失去了纯度,成了中间色,变得深沉、浑厚而具有了现代艺术的审美倾向。也许从这一艺术现象中,能发现李奇安对宋代绘画的迷恋,追摹其古意,无疑是对它深厚的文化意蕴的向往,这也就是说,在李奇安的作品中,"古意"并不仅仅是过去的传统,而是一种在历史中经受考验,并逐渐建构起来的一种品质纯正、趣味高雅,语言纯粹、思想深刻的艺术标准。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说李奇安是一位在二十一世纪用油画媒介,追摹中国传统文化的“古意”,再造新的文人画的艺术家。
事实上,在当下美术界,像李奇安那样用油画媒介追摹和再造中国传统文人画境界的艺术家也不乏其人,但他与别人的区别在于:一是他以花鸟为画面中的主体形象,而就我所知,其他艺术家更多集中在山水的领域;二是其他艺术家在对待传统文人画的态度和立场存在的问题是太像古画,几乎就是用油画媒介临摹了某幅传统山水画,或者就是太没有“古意”而只有形似的相像,即取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形象,然后再把它们描绘成具有油画特征的山水。很显然,他们都不像李奇安那样,在追摹传统的艺术创造中,同样懂得“似与不似之间” 的辩证法在其中的重要性。
我把李奇安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改写为对似与不似之间这一创作原则的运用,目的在于强调李奇安艺术创造方法的独特性。在《延伸》系列中,李奇安以非传统笔墨的油画媒介,营造出一种与传统文人花鸟画相似的形象、气氛、格调和气韵,这一点首先体现在画面布局上,即李奇安采用了传统花鸟画中常用的折技构图,花鸟作为画面中主体形象显得非常突出和醒目,这就是李奇安的作品在整体上看起来像传统文人花鸟画的根本原因。其次是在艺术语言上,李奇安仍然以传统文人花鸟画常用的或写意或工笔的手法描绘花鸟的形象,从而使用油画材料所仿造的笔墨同样散发着独特的审美韵味,第三是在《延伸》系列作品中,李奇安通过色彩和肌理的处理,创造了一种富于历史感的“古意”。我认为正是上述三个方面,承载和表达了李奇安在艺术上的“东方玄想”,同时也是他的艺术在形似和神似两方面都具有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的关键。
如果说前面从“似”的角度讨论李奇安的艺术与传统文人画的关联,是为了说明李奇安具有纯正的东方审美观念和趣味的话,那么,李奇安艺术中那些与传统文人画“不似”的地方,则在一定的意义能证明李奇安在艺术上的创造力。这种“不似” 的创造力,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他对整体气氛的营造上,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花鸟主体形象之外的背景的描绘,这正是在传统文人画中所沒有的空白部分。李奇安在此方面充分发挥了油画材料的特长,在可覆盖和修改的条件下,通过把背景描绘成天空、湖泊、大地、丛林或山峦,给主体形象的花鸟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李奇安并沒有用写实的手法,去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而是通过描绘云彩的变化,明暗的无序呈现和光线的照射等似真亦幻的意象,使他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处在一个深远而又神秘的自然空间之中,让人想起赵孟頫的诗句 “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 ,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审美的愉悦。李奇安这种把花鸟与山水或凤景给予结合的艺术方法,正是他能与传统文人花鸟画保持一种“似与不似”之间关系的原因。充分体现了李奇安在艺术上的创造力。
在思想观念上,如果说李奇安早期艺术中的“乡土情结”和“乡愁”,是对现代都市文明的逃离和抵制的话,那么,他现在创作的具有传统文人趣味的 “远愁”,则是他在浸染于西方文化之后,对自我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深刻反思。在艺术境界上,如果说李奇安早期带有表现性的乡土风景,是他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体验和表达的话,那么他现在创作的《延伸》系列作品中的“古意”和“乡愁”,则是他回归中国文人画传统,玄想东方的结果。我认为正是这种舍近求远,追摹“古意”,玄想东方的艺术方式,使李奇安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东方式的艺术境界。


2010-6-25于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