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题
与风景对话
--四川名家风景油画作品展
参展画家
张国忠、甘庭俭、张昌贵、刘嘉伟、林泉、汤波、罗徕、欧滨、陈江、张富坤、唐筱明、李小强、李帛、刘桂花、郭昊
策展人
李小强
学术主持
李立
指导单位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
承办单位
大为美术馆
协办单位
成都国标中央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
2015年8月16日(星期日) 下午2:30
展览期间
2015.08. 16--2015.09.10
展览地点
大为美术馆(成都市天府大道南段880号、贝斯汀酒店北、地铁四河站C出口)
媒体支持
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 雅昌艺术网 四川日报 华夏艺术网
华西都市报 四川文艺网
成都商报 99艺术网
中国美术报 中华美网
中国书法报 69艺术网
四川文艺报 天津美术网
四川书画 卓克艺术网
四川美术 凌文文化
润艺·艺术圈 四川美术网
成工报
与风景的对话
李 立(青年学者、成都市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四川校友会理事)
之所以借用东山魁夷的标题,其根本是想还原对于风景绘画的一种情绪与感受。风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客观呈现外在的客体,而恰恰是有距离的取舍,有角度的选择,有感动充盈的瞬间。这就是一种视觉眼光的转换,正是这种视觉的偏差把外在的风景抒写出了自我的意义,无论是陶醉其间,还是别有幽怀,无论是主观表现还是客观再现,它都道出了风景画内在的创作秘密,那便是你所看到的世界,正是你所陶醉的风景;那便是阿尔卑斯山上的那句箴言,慢慢走,欣赏啊。
今日在大为美术馆展出的15位艺术家的风景油画作品展,正是这些艺术家长期穿行于风景之中、视差不断转换的结果,它们的面貌各异,风格不一,艺术表达方式和画面语言处理方式各有特色。在大千世界中,我们欣然的赏析着大自然的美景,聆听着不同艺术家高低深浅的心灵吟唱,仿佛一首多声部组合的交响乐,在不同的旋律、节奏、声部的变化中,我们开始了和风景的对话。
在和风景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各自心中风景的呈现、眼中风景的交融与手中风景的博弈。这种丰富的呈现构成了我们读解画面的视角,也成为了窥见传统风景绘画与当代风景绘画中差异性的比较。张国忠先生的风景视角巧妙,构图精心,以视界呈现的一角窥见了风景的天地。海窝子的写生不仅是一种日常的训练,更是一种创作的强化,色彩的厚薄、搭配、堆积与并置非常细腻,呈现出一片久违的诗意空间。在海窝子,我们寻找到了生活在别处的意义。甘庭俭的“蓝屋”系列布局讲究,他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分布,将土地、天空与房屋分割开来,色彩的使用凸显出了艺术家敏锐的感受和象征隐喻。漂浮的云,裸露的土地,一大片蓝色的房屋,他似乎想让我们安静下来,在这个周遭的红尘世界,是否能否好好的看一下蓝天白云、土地房屋?是否我们真正拥有闲情逸致的从容与恬淡?乡关何处,哪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张昌贵的“花与故乡”充满了诗意的色彩,他用音乐感的节奏与韵律穿透了形与色的边界,谱写出一曲曲清新的文人小景,让我们看见生命的形与梦幻,花与幻灭。刘嘉伟的“绿韵”画面清新,块面构成与造型准确生动,平涂与厚堆相得益彰,富有笔墨意趣的笔触往往是刘嘉伟画不下去之后的偶发效果,偶然天成的瞬间手感体验正是绘画永恒的魅力。林泉的“旅欧系列”不仅仅在颜色、造型、构成与线条上富有东方表现的意趣,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一种东方式“借景”的虚实关系,在这样的笔触意趣中,我们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玄幻与博大。欧滨的画以川黔名镇佛宝古镇为题,在方寸之间刀劈斧砍,涂抹出了一个传统古镇极大的东方气象。尤其是那些厚薄的处理、刀刻的痕迹、虚实的变化、色彩的简化似乎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看欧滨的画仿佛在听一首气势雄壮的交响乐,悲壮激扬,川流不息,浸润到了我们的心里。李帛的“新山水”系列沿袭了东方的笔墨意趣,用暖色调的手法画出了一种干枯、消失、山不似山,水不似水,若即若离的新山水,尤其同一色调中的不同明度纯度的变化,耐人寻味。罗徕的大写意风景不拘泥于具体的物性形式,而追求心中的通达与爽快,那些大块面的色块,厚实的笔触、强对比的色彩使他的风景具有极大的阐释空间。看他的画,仿佛一条路通向大海,又仿佛是在走向雪山,他用心中意象描绘出了一个玄幻、梦魇、不可言说的奇幻世界。陈江的画冷峻高远,朴素厚重,用色干净洗练,他拉开了与客观风景的距离,以一种冷静的构图和审美点染出风景的美妙,将远山风景的宏伟与崇高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那些笔触与块面将山的冷峻、苍凉、古朴彰显。张富坤的画对色彩的感觉敏锐独特,那些睡莲、帆船、麦田与天空就是我们寻常的日常风景,在张富坤的绚烂色彩中涂抹出了生命最直接的体验,那是张富坤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心中有了阳光,眼前一片光亮。汤波的画有其强烈的个人符号,他不仅仅是风景的呈现,而是梦幻之中的言说。他的作品赋有了叙事的价值,呐喊的期待,倾诉的渴望,甚至留下了疯癫的记忆。在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爱和乡愁,看到了孩子般单纯的童真。李小强的画将家乡风景、童年记忆映照于画面之中,那些树、那些花、那些叶子细腻准确,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只存在于记忆之中的世外风景,在那里,看的见山,听得见水,触摸的是乡愁。郭昊的风景大开大合,他以一个全知的视点处理构图,在他的风景中天高地远,层次分明,他的《郎木寺》气势浩大,用色凝重,古朴有力,让人回味。刘桂花的作品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国画的笔墨趣味,她用她的颜色、构成方式向着中国文化的隐逸深处致敬。伊藤明子的风景充满着异笔情调,她的色彩富于变化,在不同的色调、色相中自由转换。身为女人,刘桂花与伊藤明子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感觉把客观的风景涂抹上了个人心境中的温暖色彩。
在和风景的对话中,我们悄然听到了15位艺术家各自不同的心灵絮语。他们有的将风景藏在心中,用手中之笔描绘出审美意象的那片山水,形色之间,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描摹,更有意笔情调的舒张;有的注重写生的价值,用脚丈量着树的移动,风的飘飞,水的温度,用眼睛感受着光的色彩;有的极其强调对景写生造型的准确、颜色的搭配,块面笔触的构成关系;有的放荡着自己的思绪,刀笔结合、大刀阔斧,寻找着笔触的趣味与情绪的感染力;有的严守着学院派的讲究与风景画的规范,从透视构图到肌理笔触,一招一式颇有出处,仿佛透纳、康斯泰勃尔、莫奈、列维坦;有的又非常的当代和实验,追求着观念的表达、色彩的象征隐喻与内在风景的融合统一。总体来看,他们呈现出一种非常多元而又全面的艺术群像,以张国忠、张昌贵为代表的艺术家坚守着传承的技法,保持着新鲜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刘嘉伟、林泉为代表的东方表现主义,坚守着中国美学精髓“审美意象”与油画材料的特质表现,试图在中西之间探索一条中国油画自己的趣味之路。以欧滨、李帛为代表的艺术家强调材料和实验的可能性,并且在观念的突破上给予了我们新鲜的思考。以甘庭俭、张富坤、汤波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着色彩的表现力和构成的设计感,力图把画面技术的可能性与日常生活的哲理性表达出来。以陈江、罗徕为代表的画家坚持着绘画技术的传承与独立人格的结合,在他们的作品中,崇高、雄壮、宏伟不仅是山水的风格,更是人的风格。以李小强、郭昊、刘桂花、伊藤明子为代表的青年艺术家,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艺术判断和审美追求,寻找着年轻一代“异质”的表现手法,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顽强成长。
这些群像的特色给了我们在艺术史上新思考的可能,那便是,在所谓的当代艺术统领一切的旗帜下,我们如何坚守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底色?在艺术格局基本定型,艺术史已异化为成功史的时候,我们的艺术生态如何平衡?艺术史是否能够多一种写法,专门关心每一个认真创作,不问收获的那些单纯而纯粹的艺术家们?
今天呈现出来的这批画家大都是成都画坛上重要的实力派画家,也可以说是一次成都本土老中青艺术家的雅集,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成都油画创作的丰富性,也对我们的艺术史观提出了疑问。他们的勤奋执着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行为,甚至也有了一个群体的意义,那就是他们是一群安静而纯粹的艺术家,是一群不为艺术史的上下文所规定束缚的艺术家,他们不为外在的阻扰而画,他们为心中的那片风景而画。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风景中,和这片美丽的风景对话。那些树、那些叶、那些山川河流、那些寸草杂花,它们是静止于我们的,安详的裸露着自身的美,彰显着这种物性的自由,仿佛我们从未好好观察过它们。在移动的步伐中,在视差的转化中,我们发现,对于风景而言,无论是哪一片落叶的缤纷,还是哪一桅帆船的摇动,都是那么的美不胜收。此情此景,突然让我想起了远方的诗,生命荒芜,风景绚烂,我们依旧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