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凌文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2年
  • 展厅面积:
    70平米
  • 地    区:
    四川-成都
您所在的位置:凌文艺术馆>展览>展览详情

往回看的“当代性”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关于邓育林的《宅·衣》系列油画

■范美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报》学术主持)

(载《美术报》2012年4月7日第8版“油画”,总第959期)

 

     邓育林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有着时间痕迹的旧物也兴趣浓厚。早在他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便选择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服饰作为创作题材,通过一些符号性的东西来表达其艺术情感,承载其艺术理想。因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画了《宅·衣》系列作品。

  《宅·衣》系列作品的现代气息很少,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意义也都不那么显而易见。一如商业社会的商标,旧服饰与老旧房子的组合是邓育林的符号,也契合了他所想要表达的与个人经验有关的某种情感。他的工作室位于成都郊区环境清幽的当代艺术聚落——浓园艺术村,工作室里的旧气息随处可见,如灰色的水泥地,古朴的老式桌椅,茶几上的紫砂壶。

  无需讳言,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审美心态与审美情趣在经历着微妙的变化。但是,与“读图时代”相伴的恶果则是:镜头替代了眼睛,信息替代了思考。同样作为图像制造者的油画行业因此受到了巨大威胁。在新的时代形势下,油画如何创造新样式,如何找到具有当代性的创新的发展空间,是一个问题。邓育林坦言,他喜欢传统而不喜欢跟风,他选择有着隐秘寓意传统题材以之观照当下。邓育林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稍晚,人生经历并不曲折,既没有40后“革命”经历、也没有50、60后的“伤痕”心路,更没有80、90后“卡通”的轻松感觉。他的作品是对历史传统的一种态度,这与他的个性和对历史的好奇心有关。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历史而不至于太过主观,邓育林参阅了明清的服饰和建筑的有关资料,还多次去博物馆观摩。在画面的营造上,画家从整体上突出了曾经被集体判定为“封资修”的旧服饰和老房子的强大气势,从而使画面上有一定时空延伸,可以从中体味出淡淡的思古之情。他给这些建筑物“穿”上这些衣服,构成一幅服饰的风景画,然后不露声色地远观近看,体查它们合不合身,颜色搭配得如何?然后再给自己和他人提问:这是过去的装扮吗?与今天有何不同?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些曾经时尚的扮相?

  邓育林的《宅·衣》系列作品显然是有时间痕迹的,他想用心去体验古人阴柔而雅致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方式在当下的中国正在消逝。在技法上,有学院背景的邓育林始终强调自己的心理真实,而不是用外人看来很专业的“写实”技法将物象本真地再现,他借鉴了传统中国画的一些造型元素如线性造型的平面装饰感,作为背景的建筑物也如《清明上河图》中的房屋,是由可以多方位观看的散点透视画成,这样可以摆脱有强烈视角和焦点的照片感。如果他如西方传统油画那样突出明暗对比和光影节奏,建筑和服饰在画面上将各自为政;他也没采取抽象的方式,因为那样的话他想表达的“历史”将无所依存。他先在画面图案上平涂上一层鲜亮颜色(如同历史上的建筑和服饰曾经鲜亮的颜色),然后一层一层地用越来越灰的颜色不完全覆盖,画面上的什物虽然偶尔也散现一点亮色,但在整体上蒙上了历史了的烟尘,逐渐变得灰暗、变得朴素,变得遥远……

  邓育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学术性思考,关心自身的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试图在不断交替变化的文化背景中寻找某个与人不同的契合点,在历史的旧物中不动声色地浅吟低唱,并寻找到一种具有当代性的绘画新形式。《宅·衣》系列是一道历史的风景,没有强烈的光影对比、没有凝练厚重的造型,而只有敦煌壁画般历经岁月沧桑而蒙上了一层历史烟尘的古旧感。画家透过历史遗存的一鳞半爪展现了他心中的历史风景,这也是新一代年轻画家对民族文化的感怀,它启发着我们思考历史和将来。而这种往回看的“当代性”文化思考,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