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灵性的处境化表徵
岛子
白野夫出身中国画专业,多年来,他在投身神圣事工的同时,坚持寻求与福音信仰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方式,援道入艺,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艺道双修”的艺术家,而实际上圣艺的修炼和神圣事工此二者,对于灵性的提升具有同样的功效。在本次展览中,他的作品显现出多种媒介形式承载的基督精神,既有传统媒介形式语言的探讨,又有装置、行为观念艺术形态的扩展。
水墨在白野夫的实践中,从作为一种文化身份转换为普世性价值的突破口。水墨作为观念的中国传统媒介,在此恰恰是要超越世俗,从一般的工具理性解脱出来,归向神学意义的“无有的存在”及其踪迹(trace),因此他融合了写意和抽象语言,以摆脱那种艺术仅仅作为社会联繫,减缩单纯解释圣经的物象与符号。在他的水墨中,书写性的踪迹甚至比图像更为重要,承担著超越图像与视觉化的旨趣,进入“圣秘”的体验。在基督里的默观与祷思与道家之野逸及禅宗空观截然不同,就在于基督精神始终以爱为中心,以灵为祭。
白野夫的影像作品同样显现著“无有的存在”及其踪迹,他精心拍摄百年前传教士遗留的祷告房残壁,进而把残壁影像或水墨趣味的“屋漏痕”予以暗红、深褐色渲染,处理成带有献祭意象的图景,其暗示性和个体信仰的倾向性深刻地耦合于光影美感经验,给出了启示的力量。
本土化(inculturation)及处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白野夫艺术实践的观念所在。本土化与道成肉身奥迹的动力与过程有紧密关系。圣子的降生发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在拿撒勒人耶稣身上,上主穿上了典型人性特徵,包括一个人隶属于某个特定民族及某块特定土地。土地的物理特性及其地理限制与圣言取肉身这一事实紧密不分。 因著降生圣言的生活、死亡及从死者中復活,耶稣基督现在已经被宣称为所有造化、全部歷史及人类对完善生活之渴望的完成与实现。在祂里面,所有宗教和文化传统的纯正价值,如仁慈、怜悯和正直、非暴力和正义、孝德及与造化寻求和谐等,均寻获了它们的完成与实现。没有任何个人、民族、文化能够对发自人类情境之核心的耶稣的吁求表现得无动于衷。 本土化也被认为与教会的使命紧密联繫在一起。作为教会精髓的福传使命,必须要经歷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如果福音与文化是不同的两种东西,那么福传与本土化自然就紧密联繫在一起。
“处境化”问题,一直为神学反思所广泛接受,关注的不仅是文化这个难以定义和描述的概念,而且还关注宣讲福音时的特定环境。这特定环境不仅由各种文化因素所组成,而且由社会、经济、政治、种族及其它因素构成。“处境化”这个概念帮助民众及艺术家在具体情境中作更明确的决定,它允许人们以种族、性别、反潮流和被压迫等群体之一来描述全球化情形。如果说本土化依靠文化的适应性和选择性,而处境化更强调歷史的反思性和现实的批判性,二者在观念和实践上显然不同。如果说水墨等架上艺术更易于本土化实践,而新兴媒介可能更具有处境化的即时、即物的灵活性回馈。
白野夫的装置、行为揭示著当代信仰的流离失所处境,当唯物生产力把地球变成行星工厂,人们需要的洁净呼吸都被资本化,甚至艺术及知识生产已经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脐带,那么,扛起十字架的艺术就是这一处境的“灵魂之锚”——诚如这个展览主旨所启示的那样。
2014年清明,清华园
“灵魂之锚”
——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
以中国传统原生文化为根,融合现代艺术观念与绘画材料,拓展传统宣纸水墨在视觉经验上的可能性;探究生命的终极目的、灵魂归宿及普世价值;针砭时弊,促进东方新文艺复兴的“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将于4月19日在北京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内容包括1.绘画(水墨、彩墨)。2.雕塑(灵与魂)。3.装置(灵魂之锚)。4.图片(剥离与光)。5.影像(“背负”-1)。6.行为——“背负-2”。
展览地点:北京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4年4月19日上午10点
展览时间:2014年4月19日-5月19日
学术主持、策展人:岛子
策展助理:汉涛
艺术顾问:岛子 夏可君 吕胜中 查常平 王华祥 贾浩义 颜新元 郝青松 罗菲 朱久洋 李炎修 许英辉 许国良
艺术总监:张芙溪
展览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北街尚堡艺术区C-106号(西北角)
交通路线:
1.(公交车)国贸桥下南侧坐808到宋庄小堡北街站下车前行100米右侧
2.(自驾车)从四惠桥走京通快速路(靠左侧)出西马庄收费站,直行通燕路到宋庄(丁各庄)出口,桥下转左直行至丁字路口,转左到十字路口,右转200米右侧:上能艺术当量。
主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当代属灵艺术研究所
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
协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艺术研究所
意境.中国艺术家联合会
北京老甲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