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设有展厅48个,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沿着门前宽阔的台阶,跨过镂空的青铜大门,参观者看到的首先是拥有高大空间的大厅,尽显中国国家博物馆恢弘气派、典雅庄重的风范。说起如此空间设计的初衷,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黄琛介绍说,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的祖庙、文化圣殿,我们西大厅设计得这样高,就是给公众一个殿堂的感觉,让人静下心来,用一种崇敬的心走进展厅,去观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成果。”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上个世纪80年代在此基础上分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直至2003年,两馆合并正式组建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并于2007年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改扩建工程。
2011年,崭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门迎客,免费对公众开放。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体量扩大了三倍,更重要的是,它与此前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侧重展示历史,以农民起义、阶级斗争为主线的通史陈列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变。国博社教部主任黄琛以目前国博的两大类陈列为例介绍说,新国博以展示历史与艺术并重,努力实现与世界接轨。
“第一个是以历史为线索的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讲述了从人类起源一直到今天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第二类是依托馆藏,按照门类设计的艺术类的展览,比如说《青铜器艺术》、《佛造像艺术》、《钱币艺术》、《古代书法绘画》等等十几个不同门类的专题艺术的陈列。另外,我们每年还会从文博单位、国际上大的博物馆、一些私人的收藏和艺术家通过联合举办的方式引进若干的临时性的专题性的展览,平均每年都在30个至40个。”
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共拥有文物藏品约120万件,包括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后母戊鼎、神形兼备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展现新中国开国大典盛况的油画等,这些数目繁多的精美藏品串连起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全面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变革。与此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国博还先后举办展览,全面介绍了毕加索的系列版画、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达芬奇绘画、印加人太阳崇拜的精美陶器、列支敦士登王室的挂毯等等,让中国人不出国门也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世界多元的文明。
丰富多彩的各类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作为一名讲解员,郝爽君在每天悉心为来自各地的观众讲述展品的历史与精髓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而高兴。
“我(每天)走在展厅里面,我觉得特别大气、特别恢弘,我看到观众脸上都充满着笑,兴高采烈,我自己也觉得挺骄傲的。”
数据显示,国博自2011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600万人次,并以每年约200万人次的数量在增涨,去年更是达到了745万人次。这些观众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美国女孩梅根感慨于国博的建筑艺术:
“这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我非常喜欢。到目前为止国博是我参观过的博物馆里最漂亮的一个。这个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它很宏大,我喜欢这里。”
中国女孩张妍则沉迷于国博的青铜器艺术:
“来了好几次感觉很受益的。(最喜爱)青铜器,那些展品的时间比较久远,(能从中了解)3000多年前的人们生活的状态,能给你产生很多丰富的想象。以前的人能造出那么美的青铜器,挺令人惊叹的。”
对于已经退休的石先生而言,逛国博已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每隔几日,他便要和老伴来国博看一看:
“我们经常来,这些(展览)基本上都已经看过了,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展览。我喜欢美术,最感兴趣的是毛主席的油画展和雕像,每次来都要看看。”
如同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中国国家博物馆无论是展馆建设还是馆藏陈列,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快步迈入世界大馆行列。在这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足迹得以记载,世界文明也在不断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