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1年
- 展厅面积:600平米
- 地 区:北京-朝阳
作为20世纪海上画派的巨擘,吴昌硕不仅影响了一批扎根于上海、江浙地域的画家,其浑厚雄强的画风,也经由陈师曾等人辐射到京津地区。在缶翁声誉鼎盛的年代,“‘昌’气太重”是画坛的流行语,意指年轻人在吴昌硕的笼罩下画地为牢,难有自我面目。
江南区:潘天寿、王一亭等浙派弟子
1923年,27岁的潘天寿经好友诸闻韵的介绍,登门拜访了近八十高龄的吴昌硕。相识未久,吴昌硕就以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相赠,肯定其绘画与诗歌天赋。吴昌硕曾对入室弟子说:“阿寿的画有自己面目,这就好。你们不能老是同我的面目一样。”又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我最远。大器也。”
潘天寿的画以“一味霸悍”知名。用笔古拙劲健,并多以隶书、魏碑方折觚线勾勒造型。策展人邓峰告诉南都记者,“潘天寿把吴昌硕的创作方式、整个的风骨、气象学到了,而不是在图式、笔墨和简单的技术语言的层面上来取法。”
除潘天寿外,江南展区还有王一亭、王个簃、吴茀之、诸乐三等浙派名家。1911年,吴昌硕正式定居上海,王一亭对他极为帮衬。王一亭早年跟任伯年学画,说来与吴昌硕应是师兄弟,因为吴昌硕也曾向任伯年请教。但王、吴二人的关系却在亦师亦友之间。王个簃则是最得吴昌硕衣钵的亲传弟子。赵云壑则被认为继承吴昌硕笔墨精神最多,但自我面貌不足。
吴昌硕自己是浙江人,潘天寿先生也是浙江人,吴茀之、诸乐三也是浙江人,诸乐三还是浙江安吉人,跟吴先生有远亲关系。浙江画家到了五六十年代被称为“新浙派”,但在之前还有“老浙派”,“老浙派”之前还有南宋院体。这一条路子,都比较重视骨架,对于画面的结构性、张力感,用笔墨的泼辣,都是有传统的。这个传统,在吴昌硕的弟子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京津区:陈师曾、齐白石及“齐派”弟子
金石写意画风的北传,首先要提到陈师曾。因为吴昌硕又名吴仓硕,陈师曾的斋号之一就是“染仓室”,表明了他与吴昌硕艺术上的渊源。他的印谱亦称《染仓室印存》。“中国美术馆有一百多幅陈师曾的作品,有机会我们会把陈师曾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他在京津画坛绝对是一个拔尖人物,可惜离世太早。”邓峰介绍。
齐白石没有见过吴昌硕,但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却是学吴昌硕而起。齐白石本人对吴昌硕极为折服,潘天寿也曾说:“近时白石老先生绘画上的设色布局等等,也大体上从吴昌硕先生方面而来,加以自己的变化,而成白石先生的风格。表面上看,他的这种风格可说与昌硕先生无关,可仔细看,实从昌硕先生的统系中分支而出。”
1922年,陈师曾携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王梦白、凌直支的画作在日本展出,齐白石出人意料迅速走红,风头盖过当时的画坛领袖吴昌硕。据说吴昌硕听闻后淡淡地说:“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得大名。”究竟是缶翁眼界太高,还是文人的酸葡萄心理?
下一篇:央美典藏展:西画东渐的百年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