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1年
- 展厅面积:600平米
- 地 区:北京-朝阳
捡漏是书画收藏界乐此不疲的话题,也是一些精于此道的行家高手们夸耀自己的本钱,特别是因某件藏品一夜暴富之后,更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谈资。
伴随着书画市场的火爆,字画的收藏已经不只属于小众藏家,对于不少刚刚踏入艺术品市场的新藏家来说,巨额的收益使字画成为他们追逐的焦点。在不少收藏栏目的渲染下,怀揣捡漏之心的字画爱好者队伍日趋壮大,但如今捡漏早已不是易事。业内资深字画收藏家张先生说:“在信息发达、拍品价格近乎透明的今天,藏家想在字画艺术品上捡大漏的可能性早已微乎其微。”
字画捡漏 可遇不可求
捡漏是一句收藏界的行话,指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值钱的藏品,但大家都知道,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除了要独具慧眼外,还需要专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收藏市场的了解。
在字画收藏中,名家字画的捡漏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因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在市场上一经亮相往往具有轰动性的效果。一位藏友早年间曾花1000余元买了一幅于非厂的画。于非厂46岁才开始攻工笔花鸟画,起步虽晚,但成就极大。由于存世作品不多,故他的作品很少在拍卖会上亮相。上世纪80年代末,于非厂的作品开始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为藏家所关注。这位藏友在购得此画八年后拿到拍卖会上参加拍卖,最终以近2万元成交。而在2002年的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于非厂的《仿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121万元成交,其作品呈现持续走高之势。
在书画修复中出现的捡漏故事更是多种多样。藏家赵先生发迹的故事很有传奇性。早年他认识的一家公司搬家时把一幅书画弄破了,装修时将其丢弃,赵先生将其捡回,偶然的机会,朋友告知他有书画修复这一回事,他出于好奇把书画拿去一试,修复后竟然完全看不出破损过,最后以高价卖出。精明的赵先生灵机一动,很多人既然还不知道书画修复的神奇之处,那自己不就有机会了?于是,他雇人在各个废品回收站寻找被丢弃的破烂书画,以两三百元的价格收购。修复后往往能卖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价格。
字画修复师李涛介绍,当年他上大学时,老师几乎都是让他们找一些古画来练手。“古画从哪来?有一部分是一些画廊陈年的旧画,已经残破,不是什么名家的字画,又找不到人修,我们就做义工,给他们免费修复,这样我们也有古画来练习了。还有就是自己买些古旧字画来练习。”最神奇的是,一位同学在潘家园花几百元买了一幅破损严重的书画,想用来练习揭裱。没想到在揭裱的过程中,他竟然发现在原画的下面还有一幅画。经过鉴定,这幅画的价值不菲。原来,早年有的收藏者有意为之。
拍卖30年 捡漏定义已改变
1992年10月,新中国首次国际拍卖行开槌。1993年嘉德拍卖行成立,也宣布中国拍卖行即将迎来它的繁荣时期。经历了此次拍卖的一些藏家在首次嘉德拍卖中取得了他们书画藏品中最大的收获。“那时候,在一些罚没的字画拍品中,起价高于千元的非常少。那个年代,大部分拍品都为真迹。比如黄胄的作品《维吾尔老人库尔班》起价3万元,最后成交价10.2万元,在当时落槌时,全场起立鼓掌,因为在小拍中没有以如此高价落槌的字画。而在30年后的2013年保利春拍中,黄胄同一题材作品以1300万元落槌。”张先生说,“当时因为拍品本身价格不高,才会出现捡漏空间。”在当年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小拍卖行不了解拍品的价值,会叫出相对低的价格,给有眼力的藏家以捡漏机会,这种情况在如今的拍卖会上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上世纪90年代说到捡漏,是千元购进,当下可以数十万元卖出,“如今传世精品早已进入它所属的销售场所,寻常百姓是捡不到这种大漏的。如今书画市场的透明度已经非常高,买方、卖方也极具专业水平,每场小型拍卖会上都有专业的藏家和投资者,投身这个行业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张先生说如今的捡漏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大有不同。
陷阱增多 捡漏需回归理性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捡漏传说,收藏市场还是不断吸引了大量新藏家入市,但藏友仅凭一腔热情和捡漏之心,恐怕捡回的漏也并非真迹。
中国拍卖历经30年变迁,如今那些传世珍品,一般都在少数资深收藏家、有经验的商人以及拍卖公司手里,他们绝对不会把价格卖错,让人有捡漏的机会。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作假技术日趋先进,眼力稍差的买家很容易打眼。
有些作品逼真到小拍卖行的鉴定师也难辨真伪。据业内人士透露,在近日某拍卖行的四季拍卖会上,何曦的《蜻蜓奇石》无底价起拍,最终还以5000元成交,而据何曦辨认,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双胞胎”。
回顾历史,清王朝被推翻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盗窃了大量国宝。其中仅书画作品就达1200多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国宝失散案。据传在逃亡路上,溥仪因陷入生存危机将所携国宝变卖,使得大量珍宝流失民间。这样的故事激增了捡漏者的热情,但是业内人士提醒,书画收藏的“水”很深,别说一般人容易走眼,就是行家被蒙骗也不新鲜。
如果说古代画家地位已经“盖棺定论”,近现代名家的市场价格则基本明朗。在如此透明的环境下,捡漏之难可想而知。
在书画收藏市场已从热炒回归理性的今天,想要以一个很低的价格买进名家作品微乎其微。如今,买家热衷于捡漏,更多地表现在将宝押在有潜力的艺术品上,奇货可居,等待它日后升值。业内人士表示,藏家如果拥有锐利的鉴赏眼光和高超的辨别能力,并对艺术品的技法等各个方面都有全面的了解的话,才可能有机会捡漏。
下一篇: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