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初识——中国艺术院校在校生优秀作品联展”将在青州当代美术馆展开。此次联展汇集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各大美术院系16名在读生的50余件优秀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10余个专业方向。
此次参展学生包括曹莉、程磊、杜薇薇、高雅康、郭逸然、李思奇、刘亚琴、李文豪、李梦赟、李彦达、乔侨、王曦堇、王金荣、王世杰、周梓达,张健17位中国美术院校的在读生。 通过这次展览意在展现当代艺术高校学生的创意与探索,同时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参加这次画展的学生大多是90后的美院在读生,在经过艺术专业学习的三四年后,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在艺术思想上已开始萌芽,自我的独立意识驱使他们开始了有意识的艺术创作,在作品风格上也趋于稳定。虽然相比于专业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还略显稚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艺术的新生已经开始活跃于艺术圈,他们的出现也必将带来新才情和新思想,必将为中国艺术增添一抹新的色彩。这不仅仅是一次学生学业成果的汇报展览,更多的是中国艺术的新生力量们在抒发对中国艺术未来的向往。
展览介绍:
21世纪是全球化在互联网普及的助力下走到更高层次的时代。自清末以来的所谓文化帝国主义侵略,逐渐演变成了各个国家之间自由而主动的相互交流。但在仍然囿于多种语言之间难以攻破的壁垒的状况下,艺术语言便成为跨越巴别塔的最佳世界语言——无需困惑艺术来自阿拉伯国家还是欧洲,来自中国还是非洲,艺术语言的表达是没有疆界或语种限制的。随着文明与开放日渐普及和前进,传统的艺术媒介,如绘画、雕塑,正逐渐获得当代艺术媒介,如影像、装置、行为、观念等的补充和替代。其实,艺术媒介的拓展变化,原理如同石涛说过的“笔墨当随时代”,都是应时代之要求应运而生的——在全球化日渐深入的今天,一方面从艺术家的角度自发地产生了采用新语言形式的需求和机遇,另一方面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也逐渐拥有了阅读和理解新艺术语言形式和新艺术媒介的能力与趣味。
一切发展变化既是世界前进的自然现实,又是拥有主观思考和改变能力的人类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个道理在艺术世界里同样适用。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走到中叶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艺术自20世纪末以来竟迅速地一扫1840年之后100年留下的阴霾,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无论从学术和审美价值方面,还是从全球的市场活跃度方面,中国艺术已经成为全球论及艺术时无法绕开的一个焦点论题。在这样的价值地位与活跃程度的背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功绩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前提,而中国的艺术家们在近几十年的艺术史发展中所付出的心血、智慧与勇气,更是不可忽略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今天,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这十几位优秀的青年学子,带着他们媒介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走进了青州古城。在这个经典中国水墨艺术第一城,他们要用比水和墨更为丰富和新鲜的、也更能够表达他们年轻而活跃的思想的当代艺术语言,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这些年轻的参展艺术家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学习和研究的也是水墨专业。几年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水墨技法训练并进行了大量更偏向于传统水墨的研究、练习与创作。但是,对于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来说,仅仅熟练掌握和使用传统的水墨形式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世界观、感受与思想的需求的。当艺术家有更明确的需要时,水墨可以脱离二维平面,成为一种空间艺术,意即装置艺术,它可以通过艺术家充满创造力的运用而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与空间结合起来,赋予观众以某种直击内心的心理感受。例如本次参展艺术家李文豪创作的《点滴》,就是一件在当代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一针见血的作品。他们将一系列富有时间流逝含义的绘画植入一个看似凝固的空间,每当一个观众走进空间,看到作品某一个变化中的静态,体会到某一种感受时,都是一个新的时空起点的出现——如同每一个人在某时某地诞生,便制造了一个时空起点一样——此后,作品在展示和被欣赏的过程中制造的所有不同的时空点就会沿着不同的时空轨迹发生变化,它们会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开出一朵不同的花。千万不要小看这样一次短暂的心灵冲击,集腋成裘——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一个人群从内心开始变化,最终将呈现为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阅读全世界的思想理论著作,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阅读哲学,更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了解语言障碍都难以跨越的世界各国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但艺术家们能够以毫无阅读障碍的艺术语言去帮助观众们实现这一愿望。
此次展览将在2014年刚刚开幕的青州当代美术馆举行。这也是青州第一家以当代美术馆命名、并旨在为这个传统文化艺术一统天下的美丽古城注入当代艺术新鲜血液的艺术机构。在参展的这些年轻艺术家中,曹莉、程磊、杜薇薇、李思奇、刘亚琴等选择的是水墨这种最经典的媒介,但他们却在画面表达上突破了传统水墨语言,或稚拙或清雅,或艳丽或质朴,呈现出每个人独有的面貌和风格;乔侨虽然同样使用宣纸与水墨创作绘画,但他的作品更像是对欧洲绘画中几何感强烈的现代流派的传承发展,他要表现的是对记忆中已然错乱的城市的怀旧情绪;高雅康的作品是行为与摄影的结合,他以艺术的形式呼吁人们停止污染,保护空气和蓝天;李彦达与王世杰选择了观念摄影作为他们的艺术发声器,无论是地铁里的众生相还是个人情态百出的一天,都是对于某一个空间里某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一瞬即逝的现实的记录——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但那必然是建立在对当下每一个持续出现又迅即逝去的时空点的主动积极的把握上;郭怡然、金融、李梦赟、王曦菫和周梓达等艺术家则更加直接地选择了油画或丙烯等材料来表达自己关注的某个问题——孤独、迷茫、无助或是积极、愤慨、抗争。青年艺术家们以艺术的语言传达思想,传递美学,为世界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添薪火。
艺术对社会既有着美育德育的职责,也有着传播思想的重任。
在这个早已变化地翻天覆地的世界,艺术也必随之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我们赞扬每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艺术家,他们深刻的思考与不断的创新,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策展人 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