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当代中国摄影家共同"风光一把"
2011-04-15 10:44:50
据摄影史记载,1826年法国人J.N.尼普斯用暗箱所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实景照片一一《窗外景色》即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照”。从那时起,摄影便和风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缘份与生俱来,可以这样说:摄影存在一天,就一天不会放弃这种符合摄影表现的特性而永远与“风景”携手而行。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摄影是否是艺术,早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为获得一席“艺术地位”,风景摄影始终与绘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不足为奇了。“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者达盖尔本身就是一位画家,那是他利用“镜箱”替代画笔“拍摄”真实风景的初始阶段。至此170年间,西方的风景摄影历经从画意、纯影、抽象、新写实主义到“f/64”……最终从绘画的窠臼中走出,为摄影这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摄影这门舶来品很自然地继承和汲取了千百年来传统绘画的创作理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之下,从“光社”到“黑白影社”,从绘画派的“写意”到现实主义摄影观念的萌发,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风光”摄影而延续至今,成为当代中国摄影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也正因为国人的审美意趣和本能性的需求,以风光为拍摄对象的类型仍将会存在,并且占有一席之地。
实践证明,风光摄影对影像的极至苛求,对技术的操控、机遇的把握、敏捷的瞬间捕捉,尤其是对自然充满尊崇的投入,构成风光摄影的难度。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归属则是“决定性瞬间”([法]亨利.卡笛尔.布勒松 Henri. Cartier. Bresson)的理论:“摄影是在一瞬之间,敏感地抓住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的艺术”。“瞬刻即永恒”,没有比在大自然的拍摄过程中,发现和捕捉到那个特定时刻、特定地点,呈现在你面前的瑰丽景观而感到莫大的精神愉悦了。因此,风光摄影家的天职与其说是“创作”倒不如说是借助于摄影有选择地对造物主赋予自然的神奇创造进行诠释。
“雪月风花近百年”,中国的风光摄影道路坎坷,在争议和变革中一路走来。值得欣慰的是,那些在风光摄影领域中执著地追求一一“为人生而艺术”且做出卓越成就的摄影名家已经获得社会的认知和肯定。
今天在“云天影像空间”,会聚一堂“风光一把”的17位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摄影家,是立志于风光摄影的“第一把”,他们是一群在摄影领域中辛勤耕耘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为繁荣中国当代的摄影事业功不可没。展览中这些摄影艺术作品,是他们倾其毕生精力的创造,是当下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风光之后的风光”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变数和格局,也许最终依旧与传统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始终还是将瞬间纪实介定为风光摄影的唯一准则。毕竟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那些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最能充分地体现出人的精神并引起人们思索产生共鸣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影像爆炸”的年代,视觉艺术始终处于文化变革的前沿,而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中国风光摄影,也同样面临着多样的选择与创新。正是基于这一点,“云天影像空间”的创立,将为摄影艺术的多元化搭建一个能够充分展示作品的平台,为我们,更为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