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法国巴黎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进行短期的艺术学习。青年时曾就学于美国的黑山学院,在黑山学院的经历使他接受了达达主义的艺术观念。在20世纪50年代抽象主义的兴盛期,劳申伯格将达达艺术的现成品与抽象主义的行动绘画结合起来,创造了著名的“综合绘画”,这是他走向波普艺术的开端。1953年他得到了一幅德•库宁(De Kooning)的作品,他用颜料将之涂掉,并将最后的结果作为一个作品展出,命名为:《已擦除的德库宁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他消抹了西方社会中笼罩在那些曾创造过精美艺术品的大师级英雄人物头上的光环,试图将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更为自由的天地,使人们在面对浩繁的艺术传统的时候,还有平和的心态和创造的勇气。在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把大众图象拼贴成大型丝网版画,对波普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就是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正如他所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
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劳申伯格与其好友贾斯伯.约翰斯(Jasper Johns)通过制造人人都消费得起的艺术品而展开了一场艺术界的革命。
劳申伯格先生早在1982年以及1985年来过两次中国。其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尤其重大,掀起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场革命,促进整整一代受谢世主义教育的中国的艺术家玩起反映现代社会的波普艺术。
《莲花系列》是12张颜料喷墨与凹版印版画,题材全为劳申伯格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所看以及用照相机拍到的中国当时的现状,用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题材来描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劳申伯格从2007年夏季开始创作《莲花系列》,在2008年4月完成了这一批珍贵的作品。
不幸的是这位82岁的老前辈在完成《莲花系列》后不久仙逝了,让《莲花系列》成为其生前最后一个创作。虽劳申伯格本人不能重返中国,但我们仍可以通过看他的作品而体验一下这位美国大师眼中对艺术以及对中国的热忱,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现代艺术逐渐成熟的2008年,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0多年前的那个关键的时代以及关键的人物。
《莲花系列》将在2008年9月6日星期六下午3:00在798艺术区七星中街大风画廊开幕。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将在开幕式向大家介绍这位艺术大师以及其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