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5年
- 展厅面积:280平米
- 地 区:北京-通州-宋庄
Photo: RK
时隔5年,村上隆再次来到上海,带来了最新个展“花之静物”。11月8日开幕日当天,他从早上8点就开始了工作,接受拍摄和专访,下午签售,入夜又出现在晚宴现场……如此满满当当的行程,对于村上隆来说,早已是常态。
村上隆感慨上一次来,外滩的这片区域还处于开发中……带着十个问题,我们在展览开幕前,与他聊了聊新作和近况。
村上隆今年61岁了,依然身兼数重身份——艺术家、公司创始人、策展人、动画电影导演、制片人、藏家……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他一天只睡2小时,他的工作室则是一天四班倒。最近随着年岁渐长,身体机能衰退,他不得不直面“力不从心的自己”。
10点的采访开始前,他已经接受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拍摄,现场不时传来他或严肃或兴奋的话语。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常吐露幽默的金句,也始终处于“风风火火前进的状态中”。
对于新作和展览相关的一切,他还是那个“细节控”。哪怕一小段介绍作品的文字,他也会和翻译核对,逐句检查;为每一套上镜的潮流服装,搭配相配的头饰。这次上海个展,他极有诚意地带来了数十件全新的作品,以花卉静物为关键词。村上隆对花卉的兴趣,从备考大学时就开始了。他非常巧妙地成功将日本传统的花卉绘画,和流行文化相结合。
一进入展厅,就可以看到他标志性的“花朵”, 色彩鲜艳、明媚,每个花瓣里还簇拥着无数小花。超光滑的表面,看不出丙烯的笔触和肌理。
最令我们感到亲切的,莫过于青花瓷元素。新系列中,锦鲤图案的青花瓷罐里面插着“花朵”,这样奇妙的跨次元组合,村上隆也是第一次尝试。很早之前,村上隆就创作过“鱼”主题的绘画,融入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河边钓鱼和捞鱼,并将其作为宠物饲养的记忆。新作中,青花瓷及图案的造型虽然都很写实,但锦鲤细节处,不同颜色叠加出现,边缘处还能感受到手工填充的颗粒感。在红色锦鲤罐与“花朵”的组合中,“花朵”的表情更加怪诞。事实上,村上隆的微笑花朵,不仅有快乐的一面,当它们长出了牙齿,变得愤怒、荒诞,也散发出危险和黑暗的意味。罐子上的锦鲤,也让人联想到村上隆一直在进行的怪物系列。
为了衬托青花瓷的质感,展厅里有一面墙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是用金箔一点点手工贴成的。
花卉和青花瓷之外,还有像素版的“花朵”,像是用马赛克堆叠出来。村上隆将像素画和风靡于1980年代的游戏结合,怀旧和科技互相碰撞。还有像素风的招财猫,十分可爱讨喜。它被放置在迎宾位,戏仿招财猫的寓意。
采访村上隆的过程中,我们留意到他特地把问题打印了出来,逐句仔细阅读。聊起创作相关的话题,他兴致高昂。不过,当记不起一件作品的创作时间,他也会用很幽默的表情表示“sorry,搞忘了。”在有限的30分钟内,我们向这位艺术圈的超级明星,提出了十个问题。
Q:一条艺术
A:村上隆
“20多年前,我就被青花瓷打动”
Q:您上次在贝浩登上海空间举办个展是2018年,再次来到上海,有什么新的感受?
A:上次来上海是5年前,这一带好像是正在重新开发,看上去比较乱,这次看上去很整洁,而且还成为了热门的打卡点。
Q:您曾创作过以青花瓷为灵感的绘画,这次又将青花瓷图案与经典的“花朵”进行了组合。对您来说,青花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A:在我29岁的时候,我在收藏家青井昭的带领下,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第一次看到了元代的青花瓷,名为“青花莲池鱼藻纹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把青花瓷中鱼的图案画出来。在20多年以后,到50多岁的时候,这个构想终于实现了。
这系列新作中青花瓷鱼纹罐和“花朵”的组合,对我来说有三个很重要的意义。一是在读大学时,我画了很多鱼主题的画,我想着能靠卖这批作品为生。当时,我也想在古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出本歌取(本歌取り)*,即我自己的风格。
同时,我把这些和我的“花朵”系列绘画融合在了一起。我很满足我能在这次新系列中将这些想法都实现。
*本歌取原本是和歌的制作技术之一,是有意识地将有名的古歌(本歌)的一部分引入自己创作,再加上新的时代精神和独创性来创作和歌的手法。
当我完成了青花瓷系列的作品后,开始有了信心。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些更好的例子可以参考,然后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画,我想“哦,就是这个!”这件作品恰巧是抽象绘画大师赵无极的一幅作品,看上去像是花插在罐子里,于是有了“花朵”和青花瓷组合的新系列。
Q:您一直对妖怪题材很感兴趣,在过去的作品中,有借鉴过日本传统绘画中的妖怪,也会融入漫画、电视和电影中的现代怪兽。今年,在美国、韩国的个展都是以妖怪、僵尸为主题。您最喜欢的妖怪是什么?
A:是一个叫做Tantanbō(たんたん坊)的怪物,来自著名漫画家水木茂的漫画《鬼太郎》。它体型巨大,头长达三至五米,大眼睛、秃头。而且特别的是,它居然以吐痰来进行攻击。我用自己的方式改编了这个妖怪,并把它创作成了作品《Tan Tan Bo》。虽然看上去完全不同,但其根源来自水木茂的版本。
Q:您创作于1996年的《727》非常经典,被纽约现代美术馆收藏。新作《727 纽约》,背景是直接取用了街头涂鸦那样的创作方式吗?
A:“727”是我早期的系列,代表着我的超扁平理论。我在1996年做了这个系列的第一件作品,从2006年开始,我时不时地做出新的版本,上传到社交网络上,接着我开始受到委托将它们做成系列。从2014年到2020年,我对街头涂鸦和街头时尚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将这些想法融合在《727纽约》中。
Q:能否透露一下当下的新关注点?
A:现在已经开始的新系列,是我正在帆布上创作一张小尺幅的肖像画,里面会出现我自己的脸,还有一些我创作的角色之间的对话。
“我们已经处在‘超超扁平时代’”
Q:到目前为止,今年您已经举办了四场个展,有美术馆展览、画廊个展,您如何分配创作精力?
A:在美术馆做展览,一般是我跟策展人互相沟通后决定主题,但还是会做一些与他们要求不同的作品。说到比例的话,大致是我自己想做的创作占20%左右,美术馆、画廊两者大概各占40%左右。
Q:在自我创作和委托创作之间,如何维持一种平衡?
A:现在其实我的创作还是有受到一定限制,因为自己的全部时间中,至少有一半是要考虑创作以外的事务,像公司的运营、业务。这样,艺术创作的时间其实就很少、很受限了,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找到了更有创造力的办法,比较有灵感的时间一般在公司员工走后,夜深人静时,尤其是新年假期,那个时候没有其他人在工作室,我单独一人,可以集中去思考和决定这一整年的创作计划。
GEISAI,2022
©️GEISAI,Photo:RK
Q:您会经常关注日本Z世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吗?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
A:我们有一个项目叫“GEISAI”,每年会在300多位年轻艺术家中选择10位优秀艺术家,在我们自己的艺术空间里做展览。我们原来做这个活动,其实是想帮助日本年轻艺术家出道。但现在,他们也有很多其他渠道用来售卖自己的作品,之前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待在家里,很多年轻艺术家是通过网络直接售卖自己的作品,并不再通过画廊,售价也会便宜很多。这么一来,似乎好像也不太需要“GEISAI”这类帮助。当然,不同的渠道,也许是相似的,也可能都是必要的。比方说把艺术家们的作品在线下空间集中展示,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用的。
Q:与您这一代艺术家相比,您怎么看待年轻艺术家对创作这件事的不同理解?
A:年轻一代的创作态度也会相应有变化,不太像以前那样,他们会慢慢培养自己作为一个终生创作的艺术家,去做那种长远的规划。很多人会在很短时间内,稍微或者随便画一下,然后用低廉的价格快速卖掉,以这样一种状态来生存,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Q:距离您提出“超扁平宣言”已经20多年了,现在面对它有什么新的想法?
A:我在30年前设想了一个“超扁平”的世界,但实际上通过现在的社交媒体,现如今世界的扁平度已经远超我30年前想象的那个状态,现在甚至应该叫“超超扁平”时代。
温钦画廊私洽代理国际顶流艺术家的原作(如果客户有其他特定艺术家作品的需求,我们会用海外艺术资源为您寻找):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安迪.沃霍尔, 文森特.梵高Vincent Gogh,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弗里达·卡罗 F.KAHLO, 格哈德·里希特 G.Richter,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W A Bouguereau, 马克·夏加尔M. Chagall, 克劳德·莫奈 C.Monet,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Rembrandt, 圭尔奇诺 Guercino, 马蒂亚·普雷蒂 Preti, 翁贝特·波丘尼 U. Boccioni, 鲁西奥·芳塔纳 L.Fontana, 弗朗西斯·培根 F. Bacon,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M.Basquiat, 拉斐尔·桑西 Raffaello, 卡纳列托 A. Canaletto, 保罗·委罗内塞 Veronese,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A. Renoir, 保罗.塞尚P.Cezanne, 雷尼·马格利特 R.Magritte, 萨尔瓦多.达利 S. Dali,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 A.Modigliani, 希罗尼穆斯·博斯 H.Bosch, 弗朗西斯科.戈雅 F.Goya, 彼得.保罗.鲁本斯 P.P. Rubens, 丁托列托 Tintoretto, 弗朗索瓦·布歇 F. Boucher, 安东尼·凡·克 A.Van Dyck,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 F. Zurbaran, 草间弥生, Kaws, 奈良美智, 赵无极等
Photo: RK
时隔5年,村上隆再次来到上海,带来了最新个展“花之静物”。11月8日开幕日当天,他从早上8点就开始了工作,接受拍摄和专访,下午签售,入夜又出现在晚宴现场……如此满满当当的行程,对于村上隆来说,早已是常态。
村上隆感慨上一次来,外滩的这片区域还处于开发中……带着十个问题,我们在展览开幕前,与他聊了聊新作和近况。
村上隆今年61岁了,依然身兼数重身份——艺术家、公司创始人、策展人、动画电影导演、制片人、藏家……工作强度最大的时候,他一天只睡2小时,他的工作室则是一天四班倒。最近随着年岁渐长,身体机能衰退,他不得不直面“力不从心的自己”。
10点的采访开始前,他已经接受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拍摄,现场不时传来他或严肃或兴奋的话语。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常吐露幽默的金句,也始终处于“风风火火前进的状态中”。
对于新作和展览相关的一切,他还是那个“细节控”。哪怕一小段介绍作品的文字,他也会和翻译核对,逐句检查;为每一套上镜的潮流服装,搭配相配的头饰。这次上海个展,他极有诚意地带来了数十件全新的作品,以花卉静物为关键词。村上隆对花卉的兴趣,从备考大学时就开始了。他非常巧妙地成功将日本传统的花卉绘画,和流行文化相结合。
一进入展厅,就可以看到他标志性的“花朵”, 色彩鲜艳、明媚,每个花瓣里还簇拥着无数小花。超光滑的表面,看不出丙烯的笔触和肌理。
最令我们感到亲切的,莫过于青花瓷元素。新系列中,锦鲤图案的青花瓷罐里面插着“花朵”,这样奇妙的跨次元组合,村上隆也是第一次尝试。很早之前,村上隆就创作过“鱼”主题的绘画,融入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河边钓鱼和捞鱼,并将其作为宠物饲养的记忆。新作中,青花瓷及图案的造型虽然都很写实,但锦鲤细节处,不同颜色叠加出现,边缘处还能感受到手工填充的颗粒感。在红色锦鲤罐与“花朵”的组合中,“花朵”的表情更加怪诞。事实上,村上隆的微笑花朵,不仅有快乐的一面,当它们长出了牙齿,变得愤怒、荒诞,也散发出危险和黑暗的意味。罐子上的锦鲤,也让人联想到村上隆一直在进行的怪物系列。
为了衬托青花瓷的质感,展厅里有一面墙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是用金箔一点点手工贴成的。
花卉和青花瓷之外,还有像素版的“花朵”,像是用马赛克堆叠出来。村上隆将像素画和风靡于1980年代的游戏结合,怀旧和科技互相碰撞。还有像素风的招财猫,十分可爱讨喜。它被放置在迎宾位,戏仿招财猫的寓意。
采访村上隆的过程中,我们留意到他特地把问题打印了出来,逐句仔细阅读。聊起创作相关的话题,他兴致高昂。不过,当记不起一件作品的创作时间,他也会用很幽默的表情表示“sorry,搞忘了。”在有限的30分钟内,我们向这位艺术圈的超级明星,提出了十个问题。
Q:一条艺术
A:村上隆
“20多年前,我就被青花瓷打动”
Q:您上次在贝浩登上海空间举办个展是2018年,再次来到上海,有什么新的感受?
A:上次来上海是5年前,这一带好像是正在重新开发,看上去比较乱,这次看上去很整洁,而且还成为了热门的打卡点。
Q:您曾创作过以青花瓷为灵感的绘画,这次又将青花瓷图案与经典的“花朵”进行了组合。对您来说,青花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A:在我29岁的时候,我在收藏家青井昭的带领下,在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第一次看到了元代的青花瓷,名为“青花莲池鱼藻纹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把青花瓷中鱼的图案画出来。在20多年以后,到50多岁的时候,这个构想终于实现了。
这系列新作中青花瓷鱼纹罐和“花朵”的组合,对我来说有三个很重要的意义。一是在读大学时,我画了很多鱼主题的画,我想着能靠卖这批作品为生。当时,我也想在古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出本歌取(本歌取り)*,即我自己的风格。
同时,我把这些和我的“花朵”系列绘画融合在了一起。我很满足我能在这次新系列中将这些想法都实现。
*本歌取原本是和歌的制作技术之一,是有意识地将有名的古歌(本歌)的一部分引入自己创作,再加上新的时代精神和独创性来创作和歌的手法。
当我完成了青花瓷系列的作品后,开始有了信心。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些更好的例子可以参考,然后我在网上看到一幅画,我想“哦,就是这个!”这件作品恰巧是抽象绘画大师赵无极的一幅作品,看上去像是花插在罐子里,于是有了“花朵”和青花瓷组合的新系列。
Q:您一直对妖怪题材很感兴趣,在过去的作品中,有借鉴过日本传统绘画中的妖怪,也会融入漫画、电视和电影中的现代怪兽。今年,在美国、韩国的个展都是以妖怪、僵尸为主题。您最喜欢的妖怪是什么?
A:是一个叫做Tantanbō(たんたん坊)的怪物,来自著名漫画家水木茂的漫画《鬼太郎》。它体型巨大,头长达三至五米,大眼睛、秃头。而且特别的是,它居然以吐痰来进行攻击。我用自己的方式改编了这个妖怪,并把它创作成了作品《Tan Tan Bo》。虽然看上去完全不同,但其根源来自水木茂的版本。
Q:您创作于1996年的《727》非常经典,被纽约现代美术馆收藏。新作《727 纽约》,背景是直接取用了街头涂鸦那样的创作方式吗?
A:“727”是我早期的系列,代表着我的超扁平理论。我在1996年做了这个系列的第一件作品,从2006年开始,我时不时地做出新的版本,上传到社交网络上,接着我开始受到委托将它们做成系列。从2014年到2020年,我对街头涂鸦和街头时尚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将这些想法融合在《727纽约》中。
Q:能否透露一下当下的新关注点?
A:现在已经开始的新系列,是我正在帆布上创作一张小尺幅的肖像画,里面会出现我自己的脸,还有一些我创作的角色之间的对话。
“我们已经处在‘超超扁平时代’”
Q:到目前为止,今年您已经举办了四场个展,有美术馆展览、画廊个展,您如何分配创作精力?
A:在美术馆做展览,一般是我跟策展人互相沟通后决定主题,但还是会做一些与他们要求不同的作品。说到比例的话,大致是我自己想做的创作占20%左右,美术馆、画廊两者大概各占40%左右。
Q:在自我创作和委托创作之间,如何维持一种平衡?
A:现在其实我的创作还是有受到一定限制,因为自己的全部时间中,至少有一半是要考虑创作以外的事务,像公司的运营、业务。这样,艺术创作的时间其实就很少、很受限了,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找到了更有创造力的办法,比较有灵感的时间一般在公司员工走后,夜深人静时,尤其是新年假期,那个时候没有其他人在工作室,我单独一人,可以集中去思考和决定这一整年的创作计划。
GEISAI,2022
©️GEISAI,Photo:RK
Q:您会经常关注日本Z世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吗?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
A:我们有一个项目叫“GEISAI”,每年会在300多位年轻艺术家中选择10位优秀艺术家,在我们自己的艺术空间里做展览。我们原来做这个活动,其实是想帮助日本年轻艺术家出道。但现在,他们也有很多其他渠道用来售卖自己的作品,之前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待在家里,很多年轻艺术家是通过网络直接售卖自己的作品,并不再通过画廊,售价也会便宜很多。这么一来,似乎好像也不太需要“GEISAI”这类帮助。当然,不同的渠道,也许是相似的,也可能都是必要的。比方说把艺术家们的作品在线下空间集中展示,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用的。
Q:与您这一代艺术家相比,您怎么看待年轻艺术家对创作这件事的不同理解?
A:年轻一代的创作态度也会相应有变化,不太像以前那样,他们会慢慢培养自己作为一个终生创作的艺术家,去做那种长远的规划。很多人会在很短时间内,稍微或者随便画一下,然后用低廉的价格快速卖掉,以这样一种状态来生存,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Q:距离您提出“超扁平宣言”已经20多年了,现在面对它有什么新的想法?
A:我在30年前设想了一个“超扁平”的世界,但实际上通过现在的社交媒体,现如今世界的扁平度已经远超我30年前想象的那个状态,现在甚至应该叫“超超扁平”时代。
下一篇:退役军人优待证的六项全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