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红星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5
  • 印象:
    空间好闭塞 红星倒是大 大门不好看 小家子气
    确定
  • 经营时间:
    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红星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王家增年表

2011-04-15 10:45:48          

  1963年   5月5日王家增出生于辽宁省沈阳铁西区的一个工人家庭,是这个家庭的第三孩子。刚刚经过大饥荒的年代,家里的生活依然清贫。虽然家庭没有给予王家增艺术上的启蒙,可父母的慈爱和哥、姐的呵护,使他拥有自由的童年。   1971年   8岁入沈阳保工第五小学。时值文革期间,学校正常教学受到冲击。可是在协助老师出黑板报、画宣传画的过程中,王家增的绘画天分初现端倪,懵懂地体味到了绘画带来的心灵愉悦与满足。   1976年   进入沈阳四中。在学校美术组,结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好哥们儿。在大家的互相介绍下,王家增渐渐发现在铁西区乃至整个沈阳市有一个很大的美术圈子,有那么多的美术爱好者。业余时间,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切磋画技。在缺少专业美术书籍和美术教师的情况下,这种民间的美术活动,给了王家增最初的艺术熏陶,也打开了他的眼界。他的美术之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1980年   17岁。家境拮据让他在这年踏入沈阳铝材厂,成为端上铁饭碗的工人。旧工业对人的异化、刻板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及心中的绘画梦,让王家增产生了强烈的逃离的愿望。   1981年   调入厂里最艰苦的一线车间。落后的生产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在王家增的心中引起强烈的震撼,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埋下伏笔。   1982年   调入工厂锅炉房。后来又几经调换工种,最后成为工厂的门卫。这工作让王家增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读书、画画。   1983年   工余,他辗转在仅有的几个美术补习班;同时在铁西区图书馆看书、补习文化课,准备参加高考。   1984年   第一次参加高考。首先在文化课考试中被淘汰,失去参加美术专业考试的资格。   1985年   第二次参加高考。报考鲁迅美术学院。这年,考生先进行专业考试,通过者可以参加文化课统考。他以二分之差,未达到文化课分数线。不过,这次考试极大增强了他的高考信心。   1986年   随着录取分数线的提高,又一次以几分之差止步于文化课考试。几次高考失利,让他在工厂、家庭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1987年   如愿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鲁美版画系有着良好的治学传统,师资阵容整齐。既有老一辈的版画家路坦、全显光、陈尊三、李福来、顾莲塘,也有李宝泉、王兰、刘孔喜、刘茜、万兴泉等优秀的年轻教师。经过漫长、不安的考学生涯,卸下心灵的重负,王家增倍加珍惜与享受自由的大学生活。   1988年   一、二年级的素描、色彩训练,让他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功底。这期间,他不停地画,而且乐此不疲,积累了大量的素描和色彩构成习作。通过校图书馆的画册,“结识”了蒙克、柯勒惠支、路阿、德国表现派等,尤其钟情那些带苦味的作品。   1989年   进入美院的第三个年头,开始版画专业课的学习。第一次正式进入了铜版、石版画及木刻的创作,这对王家增是完全新鲜的体验。尝试之下,感觉很有趣。尤其是对铜版画情有独钟。铜版那经过强酸腐蚀后独特的印痕,深深吸引着他。对铜版技法不囿常规的尝试,极大丰富了他的创作语言,对创作过程的把握也愈加自如。这一年,作品《午休》第一次参加展览——《世界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这对他是极大的鼓励。   1990年   全班首次进行长途艺术考察。足迹由内蒙古的西旗至黑龙江的满归、漠河、北极村、呼玛、黑河。粗犷的景色、彪悍的民风,深深吸引了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们,为他们的创作拓展了另一片视野。一路上,王家增画了大量的速写。   在国庆舞会的最后一曲中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1991年   留美的鲁美校友陈小文到版画系讲学,带来了新鲜的绘画理念和版画技法。他的归来,给王家增的创作,尤其是观念上带来重要影响,整个人有被打开的感觉,制作了一些实验性作品。   10月,崔健赴沈,在辽宁体育馆举办音乐会。狂热地喜欢崔健音乐的王家增,身穿军装,手举大旗,率百余鲁美学生到场,彰显摇滚精神。   1992年   大学五年级。在毕业创作中,王家增以不眠不休的热情,完成了铜版作品《车间》系列。这是他第一次以批判的态度,对工厂生活进行了深刻反思。毕业展获得好评。随后与朋友到漠河3个月。10月,他调入鲁美基础部教授解剖课,对人体结构与素描理论进行了深入研习。   作品《爷爷的椅子》入选中国第五届三版展,《车间》系列之一入选中国首届铜版画展。   1993年   公派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技法研修班学习。尝试油画创作。课余,流连于当时北漂画家的聚集地——圆明园画家村。   是年,《车间》系列之一被上海美术馆收藏,得收藏费500元。   1994年   结识吴长江、苏新平等师友。7月,从央美结业。回沈结婚。   1995年   调回鲁美版画系,任铜版主课教师。   《车间》系列参加台湾第七届版画及素描双年展。   1996年   教学之余,仍创作不辍,陆续完成《东方红号列车》、《车间19 号》等作品20余幅。作品内容比较宽泛。其中的《车间19 号》参加了中国第十三届版画展并被江苏美术馆收藏。   1997年   快速变化的城市生活,让王家增转入对存在命题的思考。《有序的无意识状态》标志着他对版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探索。同年,作品《希望》参加西班牙小型版画展,《朋友》参加中韩版画展。   3月,女儿天墨出生。   1998年   《有序的无意识状态》获中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并被四川神州美术馆收藏。   1999年   延续探索被压抑与扭曲的精神世界的主题,王家增以强酸作介质,深度腐蚀为手段,以奔放、有力的线条创作了《正视者》系列、《我们走在大路上》等重要作品,呈现出作者愈加清晰的个人特性。 《我们走在大路上》参加了全国第九届美展、青岛鲁迅版画奖作品展并被青岛美术馆收藏。   是年,在青岛进行了鲁迅版画奖的颁奖仪式,对中国的版画发展作了回顾与展望。全国老、中青版画家齐聚一堂。   2000年   这一年,王家增以大变革时代为背景,以工业城市生活为主线,以熟悉的小人物为主角,大胆运用色彩,完成一系列套色作品,如《相伴情态》、《归的企想》、《情感的迷惘》、《盲猎》、《黑色的赞美》等20余件。同时完成了相同题材的油画作品。   《相伴情态》获第十五届版画展铜奖,《车间》系列19号入选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两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同年,因指导学生毕业创作获鲁迅美术学院指导教师奖。   部分作品集结成《王家增铜版作品集》出版。   2001年   刚刚完成的《牌戏人生》系列套色铜版画及《正视者》、《车间男女》等作品参加了上海精文首届精品展、扩展与延伸版画展、两岸三地版画展、中日版画名家邀请展。其中《牌戏人生》之一获中国第七届三版展银奖。《牌戏人生》和《正视者》被青岛美术馆收藏。   同时油画《牌戏人生》系列亦近完成。   参加中国青年版画家十人提名巡回展及《挑战与切入》学术研讨会。   2002年   年初,赴上海海上山艺展中心举办王家增作品展。   5月,游历欧洲。参观了卢浮宫博物馆、蓬皮杜、奥塞美术馆等巴黎各著名美术馆及各式展览,意大利乌浮齐博物馆等。目睹早已通过画册熟悉的大师作品,更感到原作的朴实、精湛。对路阿、苏丁、培根的作品印象极深刻。   《牌戏人生》在东北三省版画展获金奖,《存在的1/2》获中国第十六届版画展优秀奖并被安徽美术馆收藏,《面具》获中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年会展学院奖。《有序的无意识状态》被关山月美术馆收藏。   2003年   以几乎会在中国每个城市上演的拆迁悲喜剧为灵感,创作了《纪念——消逝的记忆》、《窒息》、《谁拿走了他的思想》。同时埋首致力于版画图式在油画中应用的研究与创作。   《纪念——消逝的记忆》获中国第八届三版展银奖,《谁拿走了他的思想》、《噩梦中的清醒者》、《存在的1/2》入选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窒息》、《面具》、《存在的1/2》参加今日中国美术邀请展以及第三届中国版画RIDGE邀请展(日本)。被邀请参加美国版画家与中国版画家联展(纽约)。   夏季,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4年   潜心于酝酿已久的油画——《工业日记》系列的创作,在这个大主题的涵盖下,大幅油画的张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他多年淤积在心的情结。早年生活的痕迹,所居住城市的背景,使他所感兴趣的工业主题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中。绘画新样式的探索让画中色彩、人物造型及背景的描绘愈加凝练,象征的含义越来越清楚。   获邀参加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的走进当代青年版画家八人展及学术研讨会。《存在的1/2》入选第十二届台湾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临时病房》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存在的1/2》获中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展学院奖。   2005年   继续《工业日记》的创作,状态奇佳。   《纪念——消逝的记忆》获中国第十七届版画展银奖。《纪念——消逝的记忆》、《谁拿走了他的思想》、《我们走在大路上》、《有序的无意识状态》、《正视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6年   参加深圳学院版画邀请展,《放置》被关山月美术馆收藏。参加上海半岛版画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中国版画回顾与前瞻 1994—2006》。   《工业日记之5》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鲁迅美术学院教师油画作品展。11月,《工业日记》系列参加在北京798红星画廊的《此岸彼岸》油画五人展。   《工业日记》的部分作品集结在今日中国美术之《新写实主义探索》一书。   《纪念——消逝的记忆》被贵阳美术馆收藏。   2007年   参加观澜国际版画展。6月参加上海半岛画廊《分界融合》版画六人展。11月参加上海800号美术馆开幕展——油画联展。12月参加北京3+3画廊中外名家版画展。   《有序的无意识状态》、《存在的1/2》被黑龙江版画博物馆收藏。《工业日记——71号》被浙江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收藏。《放置》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我们走在大路上》被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收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