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汉默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四川-成都
您所在的位置:汉默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台湾现代摄影第一人柯锡杰:用相机取代画笔

2011-04-15 10:45:53          

  “用照相机取代画笔,又超越了相机的机械性能和照片的物质性,赋予影像以某种绘画的可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样形容柯锡杰的作品,而这位台湾现代摄影第一人将于九月六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展览,他希望将自己最精彩的作品与大陆民众分享。   位于台北县淡水的一座静谧社区的十六楼,二百七十多平方米的空间,是柯锡杰生活、创作、安定的休憩地。面对阳台外观音山的一片绿色,翻阅着已制作好的北京展览画册,顶着一头银白色蓬松头发的柯锡杰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1929年生于台南市,柯锡杰自幼喜好文学、音乐、绘画的他,自十九岁拿起生平第一部相机之后,便全心投入在摄影艺术的追求中。三十二岁自东京综合写真专门学校毕业回台后,柯锡杰无论在商业广告或专题摄影的表现上,都将台湾视觉影像的力量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例如他黑白摄影时期的台湾风景,人物特写如少壮期的雕刻家杨英风、舞蹈家黄忠良、指挥家郭美贞、台湾第一位裸体模特儿林丝缎等,在他的镜头下,都重新地被塑造出个人的魅力特质。   1967年柯锡杰拋下了在台湾努力经营的丰硕成果,冒险奔向世界艺术之都——纽约。“我见识了商业时尚摄影的激烈竞争,同时也接受了世界一流时尚摄影的专业训练,使摄影技巧、眼力的敏锐度都很大提升。” 他成为70年代,少数几个在纽约商业广告摄影界展露锋芒的亚裔摄影家之一。   在美国那些年,不只一次有人找柯锡杰拍《Play Boy》《阁楼》等杂志的封面照片,酬劳相当高,但他一口回绝了。“我的想法很简单,不需要我的能力赋予灵性和生命的照片,何必浪费时间去拍?”他说。   1979年,柯锡杰再度放下在纽约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事业,只带着一部相机与两个镜头,便飞抵荷兰开始他重新拥抱世界的反璞归真之旅,足迹踏遍北非、南欧、希腊、意大利、中国西北等地。正是这段被他称作“流浪之旅”的时光,许多优秀作品由此诞生,如《等待维纳斯》、《树与墙》、《行》、《曲墙》等后来被东西方都加以肯定的杰作,这不但是柯锡杰个人摄影生涯上最大的突破,也为他的国际摄影地位奠下了基础。   1994年世界知名的纽约汉默画廊(HAMMER GALLERY.)举办了柯锡杰的摄影展,这是该艺廊自成立七十年以来首度展出摄影作品,也肯定了柯锡杰多年来以“转染法”所表现的彩色摄影精致细腻的高度品质。2000年英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台湾区首次举行的摄影作品拍卖会中,柯锡杰的代表作《等待维纳斯》以该项目最高价成交售出,又再度在台湾缔造了摄影的一项新纪录。   2007年,柯锡杰将首次在大陆举行个人作品展,共八十五幅作品,也是他摄影创作五十年纪念展。“其中我喜欢也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一幅作品是《金海》。”柯锡杰说。   “1988年《中国时报》请我和诗人郑愁予去福建采访,那天下午开始,我们和大陆朋友在海边喝酒,喝到清晨四点多,郑愁予去睡觉了,我则跑到一个很高的地方把脚架和长镜头架好,拍月亮。”他回忆,当太阳出来时,初露脸的眼光非常亮,把海面映成一片金壁辉煌,顷刻间海好像要烧起来。   柯锡杰说,“刚好我的镜头、脚架都已架好,便在这十秒不到的时间内迅速按下快门,过了十秒,太阳升起,海、沙滩都显现了原本的面貌,再也捕捉不到这样的景色。我要感谢老天爷,每一张作品都是老天爷的恩赐。”   “我当时坐在地上想,这是不是我们两岸的新晨光,希望这个晨光,能够给两岸带来和平和更好的发展。我不参与政治,但关心政治,我认为台海的和平对两岸的人民都很重要。”   而在这次展览中,三毛、席德进、张忠谋等台湾名人的肖像照也是柯锡杰的得意作品。他说,为了得到一张肖像照,往往会花三个钟头,慢慢把对方拉近,然后让他放松,渐渐回到真正的自己。   “因为‘真’,所以那一刹那拍出来的照片最美。2002年我拍辜振甫的时候便是如此。”柯锡杰说,他们俩人的互动非常好,辜老在他面前变成一个可爱的老人、一个长辈,完全没有那种“一个董事长要我来拍他”的权威。辜老的思想、学识、风度都是高水准,而柯锡杰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他的人生全部。   2005年,这张肖像照被辜老家属选为丧礼上的纪念照。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