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环球雅葵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浙江-杭州
您所在的位置:环球雅葵艺术中心>艺术家>艺术家详细页面
潘鸿海

潘鸿海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1942
籍    贯: 上海

艺术简介

潘鸿海,中国二十世纪中叶浪漫写实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历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记者、美术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 《富春江画报》 (工农兵画报)负责人、浙江画院院长。

 

潘鸿海的母亲是农家女,父亲是铁路扳道工,童年便在江南的青砖古巷中度过。初中时,他孤身赴苏州求学,爱上绘画,后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的附中、本科油画系学习,在 

 


 

莫朴、马玉如、吴国亭、全山石等先生的悉心教授下,找到自己的绘画天地。[1] 

大学毕业后,潘鸿海被分配到《富春江画报》从事美术记者、编辑工作。在画江南题材的油画之前,他画的是连环画和宣传画。在那个美术刊物屈指可数的年代里,《富春江画报》的最高发行量竟达67万份。从1968年毕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潘鸿海整整参与和主持编辑了400期杂志。 在那段时间里,他常常下乡与农民同睡一床,画乡村教师、画赤脚医生、画刚刚诞生的小猪。这样的经历,令他熟知江南,也练就了高超的成画本事。而作为主创者,他的绘画也在全国开始有广泛影响。[1]  前有与江南秀色相得益彰的国画,油画家要画江南,并不容易。 潘鸿海当然知道这个题材很难。但1985年,潘鸿海赴美国芝加哥美国美术学院讲学,从纽约、洛杉矶到旧金山,看遍了世界名画;8平方米的展厅里,他带去的56幅作品一夜之间售出21张,换了一堆美金。他用这笔钱,背回了两个箱子的画布和颜料,也带回了信心—— “我得到了启迪,我要做一个中国的油画家。一个成功的画家一定是画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所以,我要坚持画江南。”[1]  潘鸿海又选择了难上加难——用油画画江南女子。“我最近才发现,我画了一辈子油画,都是江南风景和江南女子,唯一例外——鲁迅。”   而这一次展览,对于潘鸿海而言,还有一种更深度的圆满——尽管家里从来不谈艺术,但耳濡目染,如今两个女儿,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长女潘汶漪,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美术,而小女儿潘汶汛,已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系副教授。   1967年供职于中国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后任副总编,主持《富春江画报》编辑工作。 1986年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先后任副院长、院长。 1987年以前任浙江《富春江画报》主编系。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三、四、五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   潘鸿海热爱江南,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江南。油画出自西方,欧洲的油画艺术有着适合表现其本土语言和历史传统的积淀,单纯地拿来主义,以西洋油画的语言来述说东方,会显得生硬和滑稽。所以,用油画解读中国江南,必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大概只有两位艺术家获得了成功,陈逸飞和潘鸿海。在审美意识当中,陈逸飞表现的多为大家闺秀,而潘鸿海则着眼于小家碧玉,似乎同我们的生活更贴近一些,也就愈加亲切。 油画与江南,在潘鸿海的笔下,以唯美的方式完美结合。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曾评价:西方的油画在东方的传承和发展,潘鸿海是作出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