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2年
- 展厅面积:400平米
- 地 区:山东-日照
瘦硬通神
吕三/文
看见博客上的赵远方,我就想起三十年代的柔石,一样嶙峋的面容,一样的方框镜片下忧国忧民似的眼神,一样的都姓赵。
见了赵远方,人比照片更像柔石:瘦瘦高高,孑然自持,眼神中交织着热情和信念,一句一话,透着禀异,透着对艺术的痴迷。
话说己丑暮秋之初,我从蜀南来到齐鲁,逛曲阜,看岱庙,游玩而已,哪敢妄言朝圣谒贤。登泰岱,夜爬十八盘,冷极,累极,饿极,便在升仙坊坐将下来。少顷,接日照友人短信,尽言海曲胜概。心有相期,倦意便忘,于是,次晨看罢日出,匆匆下山,径直去了日照。
日照,传说中很美的地方,大海,银滩,美蟹,想当年,本家姜太公那次著名的钓鱼,就是在日照的棘津。日照,我心向往已久,更因那儿有一帮我的书画朋友。
终于到了日照。见到了我那一帮朋友,见到了赵远方。
赵远方是有文人情结的,他似乎不在这个时代。他的书房,槐花老屋,诗意而淸寂,这,是他的心境,是他在这喧杂时代慎独善思的自持。巧的是,我少年时的老房前的坎上,也有两株槐树,盛夏,槐荫下打弹珠、扇烟盒,是我们的好消受。燥热的夏天,一看见绿堆中淡白的槐花,心便静了。槐花,素心清雅,淡白淡黄,啜在嘴里,也是淡淡的甜。槐树命贱,折一枝树梢,插在或肥或瘠的土里或石缝,有了雨,它便萌出根来。我常纳闷,世人爱画娇艳的紫藤,为何偏偏冷落了那斯文的槐花?远方爱槐花,我爱槐花,因槐花,我和远方的心更近了。
累了的时候,远方便在槐花老屋兀然独坐,思绪呢,便跑到地北天南,便跑到魏晋唐宋元明清那儿去了。于是,文字便涓涓细流般淌了出来,怀古,鉴世,品艺,叙人,因了远方的文心与慧眼,浮世噪杂中便多了一股清流,也让我们多了一份期许。远方的文字,清健而不枯索,冷峭中寓热清。看得出,周作人、郁达夫等人对他的影响,在字面,也在情怀,远方和他们同有一颗悯世之心。
远方钟情纸墨,几年前曾负笈西子湖畔,于书道问津于武林诸贤。远方的字,曾于金文、汉隶、魏碑着力,尤着意于魏晋稿札、倪元璐、沈曾植数家,心性相通,则笔性不违,则气息能畅。远方的字,若林下饥鹤,瘦而有神,冷峭中不失温情,这,和他行文是一脉的。
书余,远方涉事山水、鸟虫,于朱耷山水颇能会心,远山近渚,孤亭老树,一派荒寒,一个人,彳亍于天地间,那是赵远方。
远方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结社,办报,编刊,写文,付出许多,为的是多为翰墨朋友做一些实事。这,也是一种担当,囿于书斋,自古不是真文人的本行。
书贵瘦硬方通神,老杜论书名句,用在远方的字上,合适;用在远方的画上,合适;用在远方这人上,同样合适。因为,我眼中的赵远方,人和艺是一致的。
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午饭前,于蜀南
下一篇:吕江的青色、红色和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