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国内首个由政府推动建立的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各个成员的解读却颇为自信:“炒手”们遭遇的“冰点”,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不过是一场有惊无险的“蹦极”,艺术品市场将不可阻挡地迈进春天。
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回落,浙江画院艺术事务所总经理陶小明将其比喻作“一张罚单”——“就像在高速上开车,如果开得太快,就会付出代价”。
陶小明说,沉寂多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3年前后突然红火起来,原因很多,包括经济发展起来后,艺术品投资成了除房地产、股市后的最佳途径。这时也极易出现“冒进”,导致价格不切实际飞涨。据他回忆,20世纪90年代时,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主角还是港澳、海外的一些收藏家,其中香港一位外号“罗伯张”的收藏家尤其突出。每年京沪两地主要拍卖会上,他总是拿一号的牌,坐一号的位置。陶小明曾亲眼目睹在竞拍齐白石的一幅对联时,“罗伯张”一下叫价50万元,有人跟后就叫80万元,“罗伯张”还笑嘻嘻地和拍卖师说,“敲下去吧,没有人会再举了。”但到2003年后,大陆买家实力日增,“罗伯张”不再是拍卖场中的“老大”。大陆买家甚至坐满了香港的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会,他们的“牛气”比“罗伯张”更甚,除了报价有压倒性优势外,有人还直接把自己的牌子订在墙上。
陶小明说,艺术品市场的高涨来得太快,造成“有的艺术品本来应该慢慢上涨,但突然涨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价格”。他举陆俨少的一张画为例,“按照当年的价位在30到40万元间,但最高涨的时候有拍卖行的老总一上来就出150万元,虽然我没卖,但当时火暴程度可见一斑。”恰是这种非理性的超速度,导致一些买家最终被“套牢”。
陶小明曾在前两年说,在不要买到假画的前提下,投资艺术品是零风险。现在他对此补充道,投资艺术品价格不能无限高。他说,一些买家以过高的价格买了艺术品,至今没有脱手,但这是个别案例,并不能说明艺术品市场回到冰点。有人说艺术品市场需要盘整,我觉得不必担心,中国书画等艺术品除了投资功能外,其中的人文价值经历史沉淀已被认可。真正需要盘整的是急功近利、个人一夜暴富的思想。暴富的例子是极少数,多数的艺术品投资者应该抱着长期投资的观念。
市场回落,焉知非福?
如何看待艺术品市场的回落?浙江皓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频表示,艺术品市场的买家中,有投资者,也有投机者。后者想通过市场转一下赚点钱,但在审美情趣、鉴赏眼光方面不具备艺术品经营能力,其亏损主要是自己的责任,不是市场责任,也不能代表行业现状。单以投机者的情况来评价整个艺术品市场,不易得到客观评估。
浙江佳宝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骥则表示,艺术市场正在稳步发展。价格往下走是正常的,因为这意味着调整,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规范起来。暂时调整既能锻炼收藏者的鉴赏水平,也利于培养画廊职业道德。调整后市场会往上走。
杭州恒庐美术馆执行馆长席挺军第一次涉足艺术品市场是在2002年。当时仅抱着“为公司买点高档艺术品装饰”目的他买下了30多万元的画,如今席挺军已有了一个艺术品顾问班子。经过几年市场起伏,他最大的体会是“质量是硬道理”。“好的作品只会升不会跌,即使在这样的阶段,好的作品价格还是上升。我不会觉得自己亏了。”席挺军说,在艺术品市场,投资和投机不一样,“我关心的并不是一年、半年会产生多少效益”。陶小明则认为回落让艺术品市场的格局回到理性程度,以便更多人进入,从容不迫地理智应价。
胜利者永远是收藏者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岳平表示,艺术品投资是继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后第三个投资项目。资产转移的灵活,投资的潜力和高难度,优胜于前两项。从高潮到盘整,消费者将更理性,我们对市场的脉搏把握也更加规范,媒体声音更理性。都说明艺术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浙江画院艺术事务所总经理陶小明则认为,艺术品是有限资源,尤其是过世的艺术家,作品不可再生,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还会造成更大的空间。而艺术品市场万变不离其宗,“选择质量好的作品不会错”。
据陶小明观察,2007年1月的西泠印社拍卖会光领取的号牌就达1000多张;北京3月举行的嘉德四季拍卖会,起价不高,但许多杭州藏家去了也拿不到东西,因为价格还是上去了;新成立的北京长风拍卖行,在其印制的图录中为每一张作品都配有5、6名专家的鉴定证书;4月初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依然唱主角,站在拍卖的最高端,其中,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更以7200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新纪录。“种种迹象表明,艺术品市场在不断竞争中将做得更加规范,而胜利者永远是收藏家”。
上一篇:艺术品市场从热点到冰点
下一篇:艺术回归民间——藏画于民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