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6年
- 展厅面积:550平米
- 地 区:台湾-台湾地区
艺术简介
林延以宣纸和墨为主要媒材,创造出具有建筑性格的装置和绘画雕塑。她改变了纸墨的传统角色:皱、破、撕、贴成为她的创作语汇,而「墨分五色」的传统则因空间的光影元素有了新的表现方式。黑与白、刚与柔的并置如同虚实相容的太极,呼应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平衡。
林延1961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的艺术世家,外祖父庞熏琹和外祖母丘堤为大陆现代艺术的先驱人物,父母林岗、庞壔分别为大陆第一代留学俄罗斯及高等美术教育出身的艺术家。身为艺术家庭的第三代,林延从小便耳濡目染了亲人的艺术精神,但却能建立与其他亲人截然不同的艺术语汇。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林延前往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绘画材料研究室进修,后于宾州布鲁斯堡大学视觉艺术系取得硕士学位。在家乡处于社会动荡的期间,旅居纽约的林延得以享受创作自由,专注于自身的媒材探索和实验。
1994年回到北京的林延发现,熟悉的城市在现代化中将被摧毁殆尽,她产生响应环境变化的强烈欲望,开始以纸翻制北京古建筑的屋瓦、铆钉等局部结构,将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凝结在作品当中,《致北京》系列即为此时的代表作。同时,她展开为期十年的「黑色时期」创作,持续深化、细化墨色的层次与力量。2005年后,她创造性地将宣纸转为媒材,扩展了当代艺术的审美领域。林延透过看似脆弱的材料表达「艺术家感觉的真实」,她说:「我使用纸和墨来记录当下文化和物质世界的磨损,同时,在冲突之中重塑文化和宁静。在这些纸制的绘画雕塑中,除了关于失落、挣扎和毁坏的情感之外,还有美、力量、希望和坚韧的存在。」媒材的选择更呼应了她自己的生命观:「虽然纸寿千年,但最终可以回归自然,不留痕迹,这也是我想要的生命的结局。」
对空间和建筑形式感兴趣的林延,近年制作许多大型的现地装置,这些作品庞大的视觉形象与其轻巧的重量、触感形成微妙对比,体现有无相生的道家思想。正如艺评家钱志坚所言,林延的作品似乎提问:「对传统的承续是否可以纯化为对某些元素的视觉记忆?」在包罗万象的当代艺术中,林延选择以最古老简朴的材料,诉说对环境、文化、历史绵延不尽的情思。
1961 |
出生于中国北京 |
1984 |
艺术学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北京,中国 |
1986 |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绘画材料研究室,巴黎,法国 |
1989 |
艺术硕士,宾州布鲁斯堡大学视觉艺术系,布鲁斯堡,美国 |
现生活和工作于纽约 |
|
|
|
个展 |
|
2016 |
「林延」,诚品画廊,台北,台湾 |
2014 |
「林延:不一样的宣」,Officina艺术空间,布鲁塞尔,比利时 |
|
「林延:空-气」,天理文化中心,纽约,美国 |
|
「林延:镇纸」,否画廊,纽约,美国 |
2013 |
「林延:知止」,纽约熨斗大楼Prow艺术空间,纽约,美国 |
2012 |
「林延:笼罩」,Cheryl McGinnis画廊,纽约,美国 |
2009 |
「林延:再造」,中国广场,纽约,美国 |
2006 |
「林延:瞬间的回声」,中国2000画廊,纽约,美国 |
1996 |
「林延:致北京」,开放空间,纽约,美国 |
1991 |
「林延:起点」,双鹤画廊,西雅图,美国 |
1988 |
「林延:绘画中的太极」,Haas画廊,布鲁斯堡大学,布鲁斯堡,美国 |
|
|
重要联展 |
|
2015 |
「后院──林延、韦佳作品展」,季丰轩画廊,香港,中国 |
|
Casa Dei Carraresi展览中心,特雷维索,意大利 |
2014 |
「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
|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河北博物院,石家庄,中国 |
|
「现代性3.0:东西方当代艺术家群展」,纽约大学80WSE美术馆,纽约,美国 |
|
「双城记:纽约与北京」,布鲁斯博物馆,格林威治,美国 |
|
「超越边界:秦风、韦佳和林延」,Amy Simon画廊,西港,美国 |
|
「从传统开始:林延和韦佳」,Cheryl McGinnis画廊,纽约,美国 |
2013 |
「纽约,北京,此地,那里」,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
2012 |
「温故知新──2012第四届台北当代水墨双年展」,国立中正纪念堂中正艺廊,台北,台湾 |
|
「2012纸上艺术双年展」,Weatherspoon美术馆,格林斯伯勒,美国 |
|
「鸾凤齐鸣:女性艺术展」,树美术馆,北京,中国 |
|
「跨越界限:中国当代艺术家」,天理文化中心,纽约,美国 |
2011 |
「纸上艺术」,北方画廊,长岛,美国 |
|
「亚洲斑斓」,切尔西美术馆,纽约,美国 |
|
「2011纸上艺术双年展」,国家艺廊,索非亚,保加利亚 |
|
「对应/应对II:中美艺术家联展」,科罗拉多大学博物馆,波尔德,美国 |
2010 |
「回音」,Amy Simon画廊,西港,美国 |
|
「水墨符码、光影交会──第三届2010台北当代水墨双年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台湾 |
|
「春分」,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
|
「交织」,Cheryl McGinnis画廊,纽约,美国 |
2009 |
「活墨」,韩国画廊,韩国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
|
「此时此地:纽约的华人艺术家」,美国华人博物馆,纽约,美国 |
|
「战胜」,德意志银行展厅,纽约,美国 |
2008 |
「宁静的溯求:从写实到抽象」,一月当代画廊,北京,中国 |
|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80级回顾展」,红三房画廊,北京,中国 |
|
「梦蝶:第二届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中国 |
|
「穿越:11位纽约艺术家群展」,水木当代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
|
「彼时此时:从1710年到2007年的中国艺术」,Lamont画廊,Phillips Exeter学院,埃克塞特,美国 |
|
「生活中的园林」,德勒斯登国家博物馆,德勒斯登,德国 |
|
「墨的转变」,德勒斯登国家博物馆,德勒斯登,德国 |
|
「再构中国传统」,Amy Simon画廊,西港,美国 |
|
「来自女性之手艺术巡回展」,Cheryl McGinnis画廊,纽约,美国 |
2007 |
「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中国 |
|
「对应╱应对:中美艺术家联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
「出入」,2×13画廊,纽约,美国 |
|
「语境与环境」,北京当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
|
「气韵:中国抽象艺术国际巡回展」,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北京现在画廊,北京;艺术公社,香港,中国;中国广场,纽约,美国 |
|
「透明:林延、张宏图、胡冰群展」,Cheryl McGinnis画廊,纽约,美国 |
2006 |
「形无形:中国抽象绘画展」,一月当代画廊,北京,中国 |
|
「中国当代视觉」,Amy Simon画廊,西港,美国 |
|
「策展人的选择:中国艺术」,综合博物馆,达克斯伯里,美国 |
|
「移植」,波丘园,布朗克斯,美国 |
|
「文化之间的行旅」,纽泽西视觉艺术中心,纽泽西,美国 |
|
「边界转换的经验」,Spool Mfg艺廊,约翰逊城,美国 |
|
「布鲁克林」,西港艺术中心,西港,美国 |
|
「新西方主义:纽约中国当代艺术」,Ethan Cohen画廊,纽约,美国 |
2005 |
「简约生活」,协和文化基金会协和艺廊,纽约,美国 |
|
「简约生活2」,WFA建筑设计空间,纽约,美国 |
2003 |
「纸的追逐」,中国2000画廊,纽约,美国 |
2002 |
「视觉对话」,中国2000画廊,纽约,美国 |
|
「昨日与其他故事」,梅花画廊,纽约,美国 |
2000 |
「庞薰琹三代九人艺术展」,上海双年展外围展,上海,中国 |
1999 |
「艺术中国」,Limn画廊,旧金山,美国 |
|
「全球足迹」,普渡大学,西拉法叶,美国 |
|
「序幕」,白盒子画廊,纽约,美国 |
1998 |
「三代中国女艺术家:丘堤,庞壔,林延」,苏荷20画廊,纽约,美国;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精艺轩画廊,温哥华,加拿大 |
1995 |
「当代美国中国艺术展」,林肯中心Cork 画廊,纽约,美国 |
|
「纽约苏荷双年展」,百老汇450号,纽约,美国 |
|
「男人女人儿童╱丈夫妻子孩子」,朱丽叶基金会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
1994 |
「泣、弃、契、弃?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
1991 |
「第二春:中国当代绘画与雕塑」,圣地亚哥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圣地亚哥,美国 |
1990 |
「庞家画展」,龙门画廊,台北,台湾 |
1987 |
「中央美院师生展」,东京艺术大学,东京,日本 |
1985 |
「全国青年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1984 |
「北京市美展」,中国美术馆, 北京,中国 |
1979 |
「第一届中国油画研究会展览」,中山公园,北京,中国 |
|
|
公共收藏 |
|
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中国 |
|
德意志银行,纽约,美国 |
|
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
|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中国 |
|
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中国 |
|
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