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5年
- 展厅面积:550平米
- 地 区:台湾-台湾地区
“传承画廊和亚洲艺术中心已经签约准备入住北京观音堂文化大道,另外几家台湾画廊也有意向入驻,台湾画廊将成为观音堂文化大道一景。”11月13日,北京世纪千缘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剑光对记者表示,这家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条画廊街——观音堂文化大道。
台湾画廊进驻北京的热潮源于今夏,当时,以台湾帝门艺术中心为代表的台湾画廊竞相入驻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本刊曾于8月5日以《台湾画廊再掀798艺术区海外热驻热潮》为题作了相关报道,并认为“是台湾画廊群体性进入北京的一个标志”。在这篇报道中,传承画廊的负责人张逸群表示,有多家台湾画廊正积极入驻北京,他们即使不选择大山子,也会像索卡画廊那样,在北京其他地区寻找据点。显然,此次台湾画廊入驻北京观音堂文化大道正是8月热潮的延续。如果联系到近年来台湾画廊对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关注和青睐,台湾画廊大规模进入寻求发展堪称一次“西进运动”。
台湾画廊为什么要选择祖国大陆?“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申奥成功更是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而国际化不仅可以促进艺术的创新发展,也为艺术市场提供了新的买家资源;当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陆在亚洲艺术市场的地位很高,尤其是北京艺术市场的集聚效应明显,台湾画廊入驻北京会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益提升。”上海沪申画廊人士对记者表示。
近年来,大陆的艺术品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北京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更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大片江山,2004年全国总成交额50亿元左右,而北京一个城市就达到了39亿元。同时,北京的画廊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索卡、可创茗苑、四分之三和四合苑等著名画廊都在北京落户,其中很多画廊都具有外资或港台背景,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
如今,很多外资和港台画廊在北京老城墙的角楼落户,逐渐成为北京的一景。同时,画廊业的兴起带来了相关集聚区的形成,包括798艺术区和观音堂画廊街都是如此,而北京各区政府也都试图在本区建立具有强大产业集群效应的艺术文化区。
早在10年前,很多先知先觉的外资画廊就已经来到北京、上海,默默地在国内挖掘画家、整合资源,等候艺术品市场的崛起,“他们之中肯定有很多人要发大财,10年来,当代画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他们已经抢占了大量的画家和作品资源。”前台湾画廊协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艺术委员会委员陆杰民对记者表示。
其实,台湾的艺术市场人士一直在关注大陆的艺术市场状况。从台湾画家在大陆举办各种展览,到台湾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将很多艺术品拿到大陆参加拍卖或者购买大陆艺术品,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今年“五一”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销售成绩最好的就是台湾背景的画廊,主要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华人早期画家的精品油画和大陆当代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如专注当代艺术的台北诚品画廊代理的北京画家刘小东的《新十八罗汉》,被大陆企业家组成的LANDMARK艺术基金会购买,成交价在45万美元左右。
这或许正是台湾画廊进入大陆市场的动力。“香港、台湾的画廊最初进入内地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带来港台艺术市场萧条,港台画廊希望开发新市场。”陆杰民指出。李剑光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近年来台湾艺术市场的发展有限,再加上很多台湾画廊在这10年里已经积累了相当多大陆市场资源和筹码,因而会选择到大陆来发展。“据我所知,已经有台湾画廊主准备定居北京,从此就在北京发展。”李剑光说。而此前大部分画廊主都是兼顾北京和台湾两地的生意,“台湾画廊主在赌大陆艺术市场,其实大家都看好大陆市场的发展前景。”有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其他很多产业来说,进入大陆意味着台湾本土经济的愈加空心化,而画廊或许并非如此。
台湾画廊协会秘书长石隆盛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认为,台湾画廊业集体前进北京,不但不致掏空台湾画廊产业,反倒有正面助益,因为台湾画廊业者并未放弃原有的台湾据点,还会在北京增加台湾艺术家的曝光机会;其次,以往台湾画廊业者面对的仅是内部的竞争,在加入区域竞赛后,势必得调整经营谋略,进而可以提升台湾画廊产业的整体营运能力。
然而,也有人士认为,台湾画廊要想在大陆市场有所建树并不是十分轻易的事情,毕竟大陆资本背景的画廊在逐步学习国外的经验并且已经得到了好几年的发展,而国际资本背景的画廊依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成熟的运作经验更是难以对付。
但是,不管怎样,大陆市场毕竟是新的机会,台湾画廊当然不能错过。然而,台湾一些艺术家认为,台湾画廊进入大陆市场后对台湾艺术家可能难以兼顾,不过石隆盛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承认,可能岛内艺术家要比画廊业更紧张,“越来越多画廊不仅在大陆推大陆艺术家,在台湾也推大陆艺术家,会给岛内艺术家很大压力。”他认为画廊和艺术家应该积极应对这一变化,也可以把岛内艺术家推向大陆。“因为在文化上两岸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对艺术的理解也有共通的地方,岛内一些优秀艺术家也应该能得到大陆市场的认可。”而准备落户观音堂的台湾亚洲艺术中心负责人李敦朗说,“我始终认为,台湾艺术家作品的质量绝对是一流的,可是我们太缺乏国际舞台。几次经验下来,我发现如果能透过祖国大陆提供的舞台,让台湾艺术家曝光,那也就等于在国际、在全世界曝光了。”
然而,事实可能是,台湾画廊的西进本身就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台湾画廊主不可能看着台湾艺术市场的不景气无动于衷,更不可能心甘情愿放弃蓬勃发展的大陆市场。在商业的视角里,利润机会永远是商人的领航灯,而商业并不永远与艺术为敌,艺术家完全可以从商业变迁中寻找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很多中国台湾籍/台湾省籍歌手在大陆获得了人生发展的新机会,台湾画家也一样可以,说不定,很快就有很多台湾画家到大陆发展。”李剑光指出。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在上岛咖啡和记者闲谈,咖啡店的玻璃窗上写着“源于台湾,香闻世界”的招贴画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相关链接:
画廊街:画廊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为国内第一条画廊街,北京观音堂文化大道或许将在中国画廊业的发展历程中抹上浓重的一笔。“画廊街和798艺术区不一样,798是自发形成的,是前卫时尚的,更加适合激发画家个人创作,而画廊街和城市规划相联系,更加适合艺术产业的经营,是主流艺术品的经营场所。”李剑光如此理解画廊街的定位,正是这一定位决定了画廊街在未来画廊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北京画廊界的大腕们在京城的各个角落里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他们习惯于单打独斗,甚至经常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害怕对方打探和自己合作的画家和客户,希望自己的画廊和其他人的画廊离得越远越好。现在,画廊业越来越规范,大家反而希望扎堆,资源共享,互相合作,这样有助于产业集群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对于画廊业的发展变迁,李剑光如此认为,他指出,画廊街的产生标志着画廊业正逐步走向成熟。
而这,不仅仅有利于画廊业发展,更有助于整个艺术市场的繁荣。“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和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发展不协调,最终肯定会影响艺术市场的长期繁荣。”而画廊街正是准备积极推动我国画廊业的发展,“我们的租金非常便宜,画廊主完全可以承受,我们并不看重短期利益,已经做好了前3年不盈利的准备。只是希望为这个市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画廊街培养出能够产生具有国际影响的画廊是我们的使命。”在快要结束采访的时候,多年来一直埋头于画廊事业的李剑光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梦想。
下一篇:画廊博览会坚守高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