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诚品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5
  • 印象:
    很好 干净 专业 真诚有品味
    确定
  • 经营时间:
    35年
  • 展厅面积:
    550平米
  • 地    区:
    台湾-台湾地区
您所在的位置:诚品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台湾艺术市场明显感受回春体热

2011-04-15 10:47:03          

  洪东禄、陈界仁、林明弘、崔广宇、吴天章、侯俊明   参加过历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是回春热点   2006年秋拍,台湾当代艺术家已经开始出现市场回春的端倪。2007年伊始,台北艺术市场已经很明显感受回春的体热,许多具有指标性的画廊,不约而同都接到询问电话,话题都环绕在几位很久没出现在画廊展览的当代艺术家身上,询问的重点完全落在「如何找到他的画?」「现在作品到底是什么价位?」,巧合的是,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询问电话,他们所关切的艺术家,竟然都是曾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的艺术家!〈当代艺术新闻〉这个月的专辑,从台湾当代艺术家市场回温现象谈起,同时也把亚洲当代艺术家曾经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之后;到底在个人艺术市场又曲折出何种景况纳入讨论议题,在新年度所有艺术活动行将开跑之际,一起来关心这股亚洲当代艺术新势力的发展。   目前,这波可称之谓「台湾当代艺术回春新浪潮」里面的艺术家。第一顺位:洪东禄、陈界仁、林明弘;第二顺位:崔广宇、吴天章、侯俊明;第三顺位:袁广鸣、黄致阳、郭奕臣。   在这个运动的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是可以探讨。第一、台湾这一股当代艺术回春新浪潮的发展背景原因出在哪?第二、它又意味着什么呢?第三、在双年展光环日渐黯淡之际,从双年展中来选秀,到底又代表什么意义呢?第四、当代艺术回春新浪潮,难道只出现在台湾当代艺术家身上吗?第五、在这股新浪潮运动中,对画廊是否产生新的经营冲击?   台湾艺术家与威尼斯双年展发生关系,比较具有系统的数据,最早可溯源至1993年策展人奥立瓦在军火库所策划的开放展,那一年;受到奥立瓦邀请的台湾艺术家是李铭盛。1995年由台北市立美术馆所筹划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旁普里奇欧尼宫,以【台湾艺术1995】为主题,黄进河、吴玛、连德诚、黄致阳、侯俊明,以外围展名义正式敲开台湾主题馆于威尼斯双年展立足的大门。1997年主题为【台湾˙台湾:面目全非】,艺术家有吴天章、姚瑞中、王俊杰、李明则、陈建北。这一年还有个比较特殊的现象,由台湾国巨电子赞助、大未来画廊协办,独立策展人羊文漪所策划的另一个展览,也同时在威尼斯双年展出现,这个展览的参与艺术家有杨茂林、范姜明道、吴玛、黄永砯。1999年台湾馆开始以策展人制出现,石瑞仁所策展的【意乱情迷--台湾艺术三线路】,则有黄步青、陈界仁、洪东禄。2001年策展人高千惠,主题为【活性因子】艺术家有张干琦、林明弘、王文志、林书民、刘世芬。2003年策展人则为林书民,展览主题是【心感地带】参展有李小镜、袁广鸣、郑淑丽、李明维。2005年王嘉骥出任策展人,主题【自由的幻象】参展艺术家高重黎、崔广宇、林欣怡、郭奕臣。   从客观的事实层面来讲,这些艺术家当然不能概括台湾当代的多数人,但至少抽样出台湾当代艺术;不同阶段性发展脉络的菁英份子。香港苏富比华人西画的专家林家如就说「这里面除了崔广宇、郭奕臣还比较年轻之外,浮出台面的艺术家都是40-50岁的中坚份子,就创作的成熟年龄而言,现在都是处于最好的巅峰状态」。举凡任何人的成功,恐怕得来的都不会是侥幸。以目前受到瞩目的这些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艺术家来说,他们在台湾画廊市场最鼎盛高峰期,同样也没有画廊对他们多么青睐,这二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杀红了眼,台湾画廊对这几位台湾当代艺术家态度还是极尽暧昧。台北诚品画廊赵璃就说「可是,不管市场好或不好,台湾的艺术家没有停止过创作,这个或许说起来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却是这一波起势很重要的基础」。台湾大趋势画廊叶铭勋则认为,台湾艺术家本身的人文素养;是经得起检验的。不过,赵璃很坦白地表示,台湾这一波当代艺术家重新受到注意,最应该感谢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恶搞!这话,讲得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里面有个关键性元素。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所带起的狂热,表面上,或许是因为中国站在所谓「家大业大」位置,使得整个聚光灯只能往中国当代艺术身上打。可是,中国的画廊市场经验并不丰厚,中国的收藏家对当代艺术还处于绝对性观望期,再加上;中国当代艺术家并没有经历过市场淬炼,猛然从平静被拉拔到爆红,这些都会带来种种乱象,光是在价格的飙涨就够人咂舌。林家如就分析说「中国当代艺术价格的过高,所必须要付出的成长代价,已经慢慢出现在目前的市场走向当中。不合理的画价,对于发展当中的当代艺术是个隐形的杀手」。「因为,能接受当代艺术的藏家,在年龄层段都比较年轻,对艺术的品味有自我观察力,但是他们在经济能力上,都有可能还停留某个定线,超过太多的定线,当然就会让购买的双手先是往前伸、继而往后缩回」。「基于对当代艺术喜好,也基于对金额有个定见看法,使得这群藏家会把注意力往中国当代艺术旁边的艺术区块来做观察」。韩国国际画廊Kukje Gallery的Hyun-Sook Lee就说「如果不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起来,也就没有人会注意到韩国的当代艺术家,也就没有国际的知名艺术家愿意到韩国来展览」。这句话,与赵璃对于台湾当代艺术重新被看到,应该是一体的两面。香港佳士得负责亚洲当代艺术的专家张丁元也提到,台湾艺术家在市场方面的价格,相对性来比较是较低的,这对于目前整个亚洲艺术市场在一个大平台上来做较量,就未来的潜在性是很值得注意的。   张丁元认为,台湾的当代艺术本来就有很好发展底子,但不应该被局限在台湾的区域市场。林家如则认为,台湾当代艺术家受瞩目,除了是经过上述的所谓市场选项原因之外,她认为还有一个极重要关键,那就是作品选项;也就是作品质量的自身问题。林家如的这个想法,与张丁元的说法是颇为一致。不过,有句话其实还是得讲。中国当代艺术家诸如张晓刚、刘小东、李山、王怀庆这些超级当红的艺术家,都与台湾、韩国的其他当代艺术家一样,都不是那种一朝一夕成名,这些人都经历过一段很长的耕耘期,市场给予的肯定应该是正面的,而不应该被归类到某些过度投机型的新生代艺术家作手同样等级。所以,台北大未来画廊耿桂英就提到,回归到对艺术本质的重视,应该是这一波运动里最被欣慰的一个发展现象。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台北85星星STAR 85 Art Space陈冠宇则提出另一个观察现象。他认为,过去台湾的当代艺术家多数是在替代空间、美术馆,这种比较不属于初级主流市场的展出,长期下来,对于台湾当代艺术家自己的市场规格是不具备开发力道,这多少也阻碍他们进入正规市场的时间表。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黄才郎也说「感觉上,以前对当代艺术家的注意是在一种学术基础上,但现在确实很明显感受得到;已经有了所谓的市场价值在产生了」。黄才郎就说,现在经常会被收藏家询问到,应该收藏那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又应该收藏那个阶段的作品?显见,台湾的收藏群对于自己的艺术家,有了相当程度的留意与关注。   至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光环加持,真的具有实质的效益吗?耿桂英与赵璃咸认为并不纯然。她们两个认为,双年展只是策展人的观点,对艺术家来讲是个经验、是个背景,但与实际的市场价值效益是分开被讨论的。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作品本身的质地。张丁元则是认为,那是个国际标准,因此会被市场拿来做考虑是属于合理的想象。但如果回到台湾当代艺术家身上来说,张丁元还是觉得要把亚洲的平台拉大,如此台湾艺术家才能够回来。这样的意见,也就等于说;当代艺术家固然有国际展览经验来做加持,但与个人的艺术成就并不能划成等号。当然,有了这种高知名度双年展的经验在艺术家个人履历里面,就某种程度还是不错的参考值,却不是绝对值。   再从另一个比较非市场角度,而是纯就人文角度来思考,任何地区的当代艺术之所以窜起,其实都与这个地方的民族意识高涨有关。印度的当代艺术这两年直逼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原因出在新生代的收藏家个个都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在经济实力上完全不输给西方资本家,这群人对印度当代艺术家所兴起的全力支持,为的就是要让自己国家的当代艺术家能够与其他人并足而立。这股意识的崛起,严重操控着印度当代艺术的窜红速度。中国当代艺术一开始的红火,并不具备这一层心理因素,可是刘小东艺术市场的建立,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样的心态,这其实是个极好的开始。台湾当代艺术再起的这波运动里面,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意识。所谓认同感的重新被建构,也就是运动之所以出现基本盘。其次,艺术家是否具有耐得住寂寞的心理,也可说相当重要。台湾当代艺术家经历过太多次市场环境的大好与大坏,只是,这两极的温度都与当代艺术家没有太直接关系,坚持创作的本质与心理的常态,让这些人并没有迷失在价值天平摆荡中,等待机会一如等待果陀的到来,都是不会受到环境淘汰的法门。   只是,台湾的画廊在重新面对当代艺术回春新机,所需要担负的艰巨考验更明显,也将会带起新一波汰旧换新的生存问题。严格说来,传统型的台湾画廊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能力确实不足,再加上;这几年用功程度完全停顿,在这一波风云再起的趋势当中,真正能够出线的画廊绝对会是一批菁英份子。张丁元就认为,台湾的画廊对于当代艺术的诠释能力,要有更好的精进。林家如则说,画廊要有看长久经营的眼光,不要跟随市场的波动。耿桂英的说法也是画廊应该要有自我的定调,对经营性格要有长远的想法。陈冠宇则认为,艺术家应该回到与画廊建立常态合作的生态基础上,而不应该像以前只是在搞活动,只有常态的合作模式,艺术家才能有比较规划性未来能够被期待。   台湾的当代艺术,回来了!或许这样的说法,对艺术家并不公平。毕竟,他们似乎从没离开过;离开的是欣赏的眼光、是收藏家的青睐态度。也许,我们应该说,台湾的当代艺术收藏家,回来了!更进一步说,这些人回来,看的是亚洲当代艺术的大局发展,而台湾当代艺术家;也在其中。这个改变,已经把台湾当代艺术家推向新的置高点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