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那些熟悉蔡锦纽约时期作品的观众(蔡锦曾于1997年至2007年间在纽约生活)在看到她最近在北京举办的展览时会感到些许疑惑。自1991年以来美人蕉就几乎成为蔡锦唯一的绘画主题,超过400幅以美人蕉作为主题的作品为其赢得了赞誉。然而这一主题在最近这一展览中消失了。(在英语中过去常用香蕉属植物来描绘其作品名称,实际上用美人蕉更为合适)。通常而言,她的坚韧的美人蕉非常鲜明和脆弱,并具有腐蚀性。它们永远不可能被误认为仅是装饰性的植物。相反,它们更像是恶之花,一种超现实的颓废植物,为鲍德莱(Baudelaire)或休斯曼斯(Huysmans)而绽放。浓厚的涂料形成了美人蕉浅浮雕式的叶茎、沟痕的叶子以及被精心侵蚀的叶脉。蔡锦通常用红色系来描绘美人蕉,这种色系包含了从甜粉色到暗红色甚至干血色,间以白色或其他冷色调斑痕。她的美人蕉强烈而性感,同时又是脆弱而受损的。它们也许难看,甚至丑陋,但又非常漂亮而艳丽。
艺术家回到北京后,就发生了转变。其早期作品中被美人蕉弱化的类风景的背景成为其主要主题,而美人蕉则以漂浮的碎片形式出现在作品中。在这一名为“溯源”的展览上,所有的作品确实都以“风景”和数字组合来命名。这一展览中的最好的作品是“风景No.54(2012)”,这是尺寸最大(80×100英寸)的作品中的一幅。在这幅沉浸式的全景图片中,亮粉色的区域中散布着团块状的颜料,暗示着种子、蓓蕾和树叶。整幅作品令人联想起被炸碎的美人蕉,其残片缤纷落下。
然而,整个展览更多的是色彩柔和而抽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有印象派的风格的触感表面令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充斥着灰色、黑色和白色碎片的画面类似于书法中的草书,仿佛是一种加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