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香港
“朵云轩”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原《艺术世界》杂志副主编。
“朵云轩”是一家“百年老店”,从传统上来说,它其实只有一个单一的拍品,就是中国书画,中国书画一直在中国南方拍卖市场占据龙头的地位。从2005年春季开始,“朵云轩”新开设了油画专场,这个专场目前是由我负责,进入的时间有点仓促,今年4月份开始进入,7月10号就有了第一场拍卖。“朵云轩”第一场油画拍卖一共上拍了69件作品,总的成交额2112.8万,成交率96%。大部分作品均以超过最低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整场拍卖单件作品的平均成交价近四十万元,有一些艺术家,像周碧初、段建伟、章剑等都拍出了个人最高的价位。
“朵云轩”2005年春拍总成交额2.6亿,油画在其中占据了1/10的比重。
从我们这场油画拍卖,包括去年春天油画出现快速增长的“井喷”势头以来,我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以油画为代表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主流拍品,量价齐升,拍卖规模和总体成交额迅速扩大,一场油画拍卖少说也是一、两千万的成交额,现在一些大的拍卖公司都纷纷上油画的专场,甚至在很多拍卖公司油画成为一个主流的拍品。
第二个现象是重要作品价格联动和价格一体化趋势更加加强。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上海买的作品到北京卖,北京买的作品到上海卖,然后再到香港等等这样的情况,现在基本上不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有互联网,信息的沟通非常方便。在全球化市场的价格趋同性当中,价格完全是联动的趋势,比如徐悲鸿的作品在香港拍卖,或者在嘉德、朵云轩拍卖,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第三个现象是内地的艺术品市场购买力增长非常迅猛,我做拍卖以来,这种感受非常强烈。其实我们都清楚,这里存在很多原因。有一些原因是和艺术品有关系的,比如说投资渠道的受阻,房产投资不景气,股票长期处于熊市有等等,艺术品投资成为吸纳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很多企业把资金投入购买艺术品,特别是有的房地产公司,设立了艺术品投资部,国内企业和机构的进入,占据了拍卖公司很大的份额。
中国当代艺术在三四年前的状况还是两头在外,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国外,市场也主要在国外,不过现在这种情形已经迅速地改变了。我认识的很多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兴趣的朋友,他们都跑到巴黎、伦敦、纽约去寻找、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刘小东,大家可能都知道,他1997年画过一组作品——《睡眠与失眠》,这个作品当时全部由香港的少励画廊买下。今年4月份北京画廊博览会期间出现了这个作品,在出售前一天晚上VIP酒会已经售出,当时价格只有港币4.5万,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北京的博览会上又出现了这幅作品,这一次以29万拍卖,在六个月以后,在我主持的“朵云轩”油画专场拍卖会上,同样也是以非常高的价格拍卖。刘小东的价格变化,或许是可以看作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转向国内的一个指标。市场一定要有一个领军人物,大家才能跟着上去,比如刘小东现在卖天价了,其实对其他画家也都是机会。
另外,我们看到在传统的文化地域划分当中,江南地区的购买力是最为强劲。一方面因为这个地区,从宋代以来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历来就有收藏的传统。过去上海油画拍卖一直感觉不太景气,我们往往把上海本地拍卖公司成交状况的不理想误判为上海地区或者是江南地区艺术市场的不景气。而事实上正好相反,江南区域是整个拍场中购买力最强劲的地区。为什么过去拍卖成交状况一直不太理想呢?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拍卖公司的定位,不能一个别人拣漏的市场,从上海买到手,再拿到北京去拍。拍卖公司本身也在引导和创造市场,不断培养优质藏家。
第四个现象是拍卖作为二级市场拍卖的中间交易平台,它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我们看到,在传统中国书画中,拍卖早就成为一个交易主渠道,以后这种状况也可能在油画市场上出现。我和很多画廊的负责人聊天,他们说好像现在很多人非常愿意到拍卖公司去买作品,或者是非常相信拍卖公司的价格。拍卖公司在这一波市场潮流当中,或者是在这一波井喷的行情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应该如何挖掘自己潜在或者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好日子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当市场这一波潮流退下来以后,也许会出现搁浅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对拍卖公司来说光是价格高是没用的,没有交易量就没有饭吃。
其实我不太主张过多地谈投资和金钱,一个成熟的藏家一定是爱艺术甚过爱金钱,在购买的时候瞬间的判断力是最重要的,不同级别的藏家其实不是在拼钞票,是在拼判断力,我们专业人士也是靠判断力吃饭。一个作品你在购买的时候能不能便宜百分之十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你赌的是它一年后能不能上升百分之五十。另外购买艺术品其实是生活和人生的一部分,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扩展了我们有限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提升了我们渴望自由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一些很杰出的企业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充满激情的挑战者,可是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却非常保守陈旧,只会看得奖和参展记录,这就是宋代大艺术家、大收藏家米芾所谓的“耳鉴者”。你买下的作品参与进你的生活,这样的收藏才真正有意思。
下一篇:王沂东: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