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2.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2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李国胜 环碧堂画廊负责人
去粗存精 共同获益
纵观2006年的艺术市场,应该说问题还是很多的,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仍然处于上升态势。
2006年,仍有很多国外收藏家开始直接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有很多有实力的中国藏家开始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并非对市场中出现的所有艺术家与作品的普遍关注,所有的藏家都非常有主见,在购买作品时选择性很强。购藏者们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专业。
就2006年秋拍来看,上拍作品过多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仅北京市场就有2000多件作品上拍,甚有泰山压顶之势,市场供应量比较饱和,好在市场最终顶住了这个压力,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这一现象非常直接地暴露了拍卖行存在的问题,也给拍卖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拍卖行的任务并非征集一定数量的拍品那么简单,拍卖也不是画展,拍卖行应该严格控制拍品数量,严格把握拍品质量,制定合理的拍卖价格,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本着对艺术家负责、对收藏家负责的态度,真正起到推介好艺术家、好作品的作用,同时使真正的藏家获得一定的收益。
激烈的竞争对市场来说从来不是坏事,竞争可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化,提高市场的学术性和国际化程度。油画品类的收藏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部分,并且收藏范围会越来越广。影像作品的收藏虽然起步较晚,但与国际影像收藏市场相比并不落后,影像收藏的机会会更大。
市场不断发展,为所有的参与者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独自获利,大家是一个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关系,所以不要害怕别人获利,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共同获益,也共同进步,减少盲目、片面的投入,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卢杰 长征空间负责人、艺术家共同信托北京地区执行长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市场资本与文化资本是紧密联系的,现在艺术市场在整个国际市场都处在非常强劲的态势下,非仅中国艺术市场如此。仅就中国而言,这种强劲的势头和中国经济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等都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整个亚洲当代艺术中,中国当代艺术最为引人注目,世界各国艺术基金、画廊、策展人、收藏家等都非常愿意与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深入的合作,各国买家仍在逐渐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其中包括墨西哥、南非等这样的国家非常重要的收藏家的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收藏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时候决不能只简单地唱衰,只看到泡沫,更多国外资金及私立基金的进入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艺术经济可谓迅速增长,世界各国各类一流艺术博览会兴起,各画廊的展位包装动辄投入一两百万美元,钱成为最廉价的产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人们开始在其他生活指数上展开新的追求。
拍卖是艺术市场比较公开和容易引起关注的部分,2006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可谓是“一片红”,2007年的市场买气仍然会很旺,但是肯定会比2006年更加成熟,艺术市场的发展会逐渐进入不同的层面。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会不断上涨,也会有人下跌,这种涨涨跌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从整体态势上来看变化应该不会太大,但具体会有内部调整,一些原来不被重视的部分会得到更多关注,价格也会得到提升,同样的原来价格过高的部分会回落到相对合理的水平上来。比如影像收藏,这在国内原来几乎被忽略了,但现在影像作品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国内的影像收藏已经启动。
有一个问题我要非常认真地指出来,当代艺术在中国表现得有点畸形,国内的市场参与者都过分关注架上绘画。架上绘画作为市场的召唤者,比较容易被展出、收藏,所以接受度也非常广泛。我们应该首先真正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然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从完整收藏的角度来说,架上收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装置作品、观念作品等其他品类也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完整的、有体系的收藏是应该包括油画、版画、素描、影像、装置等各种类别的。
艺术家的自我肯定应该来源于学术上的承认。在现在艺术市场如此火热的环境下,很多年轻艺术家可以搭顺风车,因为风格上与大家的类似而卖到很好的价钱,并且可能会一路攀升,但是这种模仿、抄袭、毫无创新的作品只会得到市场上跟风者的认可,真正的藏家不会垂青此类作品,在学术上更不会有任何地位,这些艺术家最终会成为市场的牺牲品。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参加过国际大展、被国际重要美术馆和策展人欣赏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内很少受到市场的追捧,当然真正的大师不在此列。很多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完全在靠拍卖与炒作维系,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国内狭隘的收藏趣味以及收藏目的不纯正导致了很多奇怪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市场还不是那么成熟的情况下,艺术家、收藏家、画廊以及拍卖行都应该严于律己,不要被市场冲昏了头。
唐炬 收藏家、尚艺术中心主持人
当代艺术需要“大”艺术概念
从2006年的艺术市场情况来看,拍卖公司需要用心去思考一些问题,不能只为一时的利益而盲目投入。中国的艺术市场尤其是拍卖行业长期受到冷落,多年不被关注,而2005年的火爆景象使很多人发觉艺术市场有利可图,于是拍卖公司越来越多,拍品的数量越来越大。艺术品的价格也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大幅度变化,艺术市场的投入者已不是小部分的收藏者,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投资项目,人们越来越看重艺术品的高回报率。面对这一情况,拍卖公司略显不够节制。出现在拍卖场上的应该是那些非常优秀、经典、稀有、大家平常买不到而又广受欢迎的作品,而拍卖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2006年秋拍却使拍卖沦为一个大卖场,拍品数量太多,质量良莠不齐,估价也不甚合理。这样一来,有的作品受人追捧,有的遭遇流标就成为非常正常的现象。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现在中国“当代”艺术似乎已经成为前卫艺术或者我们觉得比较怪的那种艺术的代名词。现代或者当代本来应该是时间概念,而非风格概念,当代艺术不应该成为区别前卫艺术与传统经典写实艺术的名称,而应该是包括前卫艺术与传统经典写实艺术的“大”艺术概念。艺术本来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门类,它的包容性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很多,我们更不应该人为地将其进行分化,制造出毫不相干甚至水火不容的局面。我们应该树立起中国“大”艺术的概念。
林松 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
用“拿来主义”培养新的世界艺术中心
艺术品收藏投资是一个新兴行业,自全面启动以来至2006年,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一个有目共睹的迅速上升、日趋健康规范的繁荣局面。收藏投资的门类越来越多,拍卖公司和画廊的数量越来越多,各大拍卖行也不停地刷新原有的拍卖纪录。
市场在起步初期略显盲目,市场上什么样的东西都有,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优秀的作品在涨涨跌跌中逐渐脱颖而出,价格也一路攀升。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会继续呈上升趋势,市场运作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成熟、健康、稳定。2007年会是中国当代艺术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各门类艺术品,无论传统、前卫或者最年轻的影像艺术都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新的纪录将会持续产生。
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市场虽然繁荣,但拍卖行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数量越多反而越难吸引新力量和新资金的加入。艺术品收藏投资是一种长线行为,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能成为大家,优秀艺术家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市场的考验。
中国的艺术市场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不成熟的市场总是能够带来较多的机会。西方艺术市场的发展比我们早得多,也成熟得多,我们就要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多借鉴,多学习,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积累更多养分,21世纪北京很有可能成为又一个世界艺术中心。
李峰 华辰拍卖油画部主管
量少求精、合理定价、长线考虑
与2005年相比,2006年11月份的“北京拍卖周”油画及当代艺术平均成交率下挫了近二十个百分点,为68.6%。随后,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台湾罗芙奥的成交率又回升至80%以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2006年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拍卖行较多、上拍量骤增,为此我曾专门作过一个统计,拍品投放量的增加是惊人的:
拍品数量剧增的有嘉德、保利、匡时三家,分别增加70%(154件)、73.6%(204件)、53%(60件)。而实际成交额增长的仅有保利、匡时两家。其中,匡时拍品增加53%,成交额增加1434万元,增长48%;保利增加拍品73.6%,成交额增加4400万,约增长30%。华辰、诚轩的拍品数量则有所减少,分别减少15%(33件)、1.6%(2件)。
拍品数量的剧增使竞拍几乎变成一种体力劳动,而对于拍卖行而言,整体成交率不升反降的拍卖结果,实际上给拍卖行增加了图录、展场、人员等各项成本,回报率相对来说下降了。所以,一要走精品路线,以质取胜,二要定价合理,这两点对拍卖行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收藏者来说,市场调整已洗去一部分浮躁,价格相对合理,可选择的作品更多,反倒是购藏的好时机。
单个亮点来看,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总体还是合适的,拍卖成交率、成交额也都不错。我个人比较看好40岁以下年轻艺术家的市场,他们是真正属于具有新资本、新知识结构的新一代藏家的。需要提醒的是,5万元以内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可能只是一种时尚消费,它们未必能够进入美术馆级的收藏系统。所以这类购藏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你收藏的可能是一个刘小东,也有可能一文不值。
藏家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怕藏家成为专家,新的藏家会被不断地培养起来,收藏系统的扩大对整个艺术市场来说是件好事,有识的藏家不止推动了艺术市场,甚至直接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他的收藏无疑也在这种长线考虑中获得令人艳羡的回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反复的沟通。
2007年的艺术市场可能不会像2005年、2006年那样出现现买现涨的现象,画还在画廊价格已经翻番,或者春买秋翻秋卖,实际上都是不正常的。市场在平稳调整,真正喜欢艺术的人会留下来,获得回报的是尊重艺术、懂得鉴赏的长线考虑者。
中国内地的拍卖历史不过十余年,相对于苏富比、佳士得的两三百年品牌,我们拥有广阔的空间,需要各方的努力,从长考虑,如今只是起步。
秦伟 收藏家
要为当代艺术披上“黄金甲”
2006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年初“高开”的走势之后,在秋拍中仍多少有点让人惊心动魄。刘小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史上最贵的一幅作品,另外张晓刚、曾梵志、刘炜等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是与此同时,一些“天王”的作品却纷纷流标。当代艺术市场呈现出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意味着当代艺术市场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总的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007年将是个多元化的转型期,市场将会挑选出真正的好艺术家和好作品。
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艺术品本身,它要靠自己最为独特的部分方能赢得市场的认可,鉴于此当代艺术要为自己披上“黄金甲”。对艺术家来说,创作的时候应该远离嘈杂的市场,画家绝不要以为迎合市场趣味就能赢得市场。艺术家要有独立的品格,要静下心来进行艺术创新,不能无限重复过去的艺术观念,复制自己。
相对于艺术家来说,策展人和画廊更需要有时代责任感,应该把展览看作是对某种艺术精神的追求,是对未来艺术发展方向的探索,要有对艺术家、收藏家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挑选作品,发掘真正的艺术品,不能让展览变成展示,变成艺术拼盘,变成一次艺术品的集体出售,变成一个小圈子的聚会。
拍卖行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信誉、服务将成为衡量拍卖行的重要指标,拍卖队伍自身素质也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最基本的,拍卖行应该树立诚信品牌和精品意识。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依然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当代艺术正在挑选好的艺术家、批评家、画廊、投资者,优胜劣汰,只有艺术家、批评家、画廊、投资者在艺术市场上自觉形成一种“合力”,为中国当代艺术披上“黄金甲”,当代艺术的前景才会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