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红门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2
  • 印象:
    视角好 历史悠久 繁华 楼高 光线暗
    确定
  • 经营时间:
    34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东城
您所在的位置:红门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看艺术市场 等待救赎的中国当代艺术

2011-04-15 10:15:18          

  看看经历暴涨的艺术市场,艺术被市场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这种事情在艺术史上一直在发生,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投资者始终掌控着那个时代的艺术方向。60年代,洛克菲勒集团推动当代艺术发展,使美国文化第一次超越欧洲,成为世界当代艺术先锋。过去二十年里,即使在艺术市场泡沫破灭后,日本文化艺术基金会仍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日本的当代艺术发展,推出一批具有强烈日本风格的当代艺术大师,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当代艺术被经济控制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了。90年代,以希克、菲舍尔等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开始关注和购买中国当代艺术品。据北京红门画廊的老板布朗先生介绍,2000年以前,购买当代艺术品的中国人少得可怜,中国当代艺术品90%%是西方人购买。由于艺术品市场选择权在西方人手中,也就形成了以满足国外买家兴趣为目的的作品风格,那时候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当代艺术,但却知道外国人希望得到什么东西,一些投其所好的艺术商品就在这种环境下被自觉不自觉地生产出来,这些作品努力地靠近西方人想象的中国脸和他们期待的中国式的自我批判。尽管这些作品被国内学术界批判为“后殖民”主义的“中国符号”、“中国标签”,但这些作品确实取得了市场的成功。当艺术家乐于被市场控制的时候,就很难做出自己的决定,创作新的作品。十几年过去,不断重复的“大批判”依然在市场上走红。市场需求控制着艺术的方向,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现在,逐渐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西方人也开始对那些打上“中国制造”标签就批发的做法表示不满。巴塞尔艺博会亚洲顾问纳帕森认为,有些中国艺术家现在已经像机器一样工作,不断复制自己。德国先锋派画廊负责人托马斯先生表示,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家能更多地从自己的艺术传统中汲取精粹,从而摸索出自己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在抄袭模仿上的加工不是真正的艺术精品。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艺术市场升温,引发古玩、艺术品回流热潮,使中国艺术品在全球市场走红。2006年3月,当张晓刚的作品在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以97.9万美元成交后,国内艺术市场迅速作出反应。随之而来的是今春各大拍卖会上当代艺术品一枝独秀的场面。看到当代艺术品在国内外仍有很大的价差空间后,艺术投资资金理所当然地转向当代艺术。但这种投资方式仍旧是盲目的,很多人基于欧美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反应,而不是基于对当代艺术在文化艺术发展中重要性的判断。虽然大量资金流向当代艺术品,但拥有巨资的投资者们抱着投机心态,他们期待外国人能最终接盘,以高价收购他们手中的中国艺术品,赚得差价,而不想学洛克菲勒家族那样培养属于自己的艺术形象。购买艺术品的标准当然是欧美的市场标准。这种投机的想法,不仅在投资策略上承担经济风险,更加重了当代艺术文化的风险。资金的导向,无疑再次刺激中国艺术家去讨好西方观众,求得在欧美市场的成功。造成当代艺术离中国大众越来越远了,失去大众基础的艺术品,还能涨多高?   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预期,敏感的欧美艺术商人看到了投资中国艺术品的机会。他们以西方的艺术标准不但控制着中国艺术家,也控制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希望有一天中国富翁能再次像今天这样蜂拥至全球各大拍卖会,回购中国当代艺术品。然而,谁知道未来的中国新贵们会喜欢什么?会不会有中国的洛克菲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