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都美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观音堂
您所在的位置:都美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从收藏当代艺术品转向老油画——京城藏家赵庆伟专访

2011-04-15 10:59:00          

刘海粟 油画 日内瓦湖之晨曦 93CMx72CM 1929年

  赵庆伟是京城知名收藏家,他做过公司董事长,现在是都美画廊老板。他在收藏领域独辟蹊径,从商业行为转向文化积累,收藏涉及当代艺术、老油画、古董、老照片、儿童画、红色经典、文革艺术、近现代和当代艺术家手稿等。当无人问津当代艺术的时候,他成卡车的批量购买,当代艺术被炒作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却转向了老油画的收藏和近代文献保护……

  顶层杂志(以下简称T)

  赵庆伟(以下简称Z)

  T:您的收藏包含的种类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哪些门类?

  Z:现在整理的老照片底片有三百多个手提箱,几十万张;更多的是档案、文献,有上千万页;其次是清代的老油画,主要集中在清末;三岁到十岁之间的儿童画收藏的数量也比较多,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辈人的作品,有几十万张,将来可以组建一个儿童画博物馆,儿童画在国外是比较热门的,当年马蒂斯、毕加索都很推崇儿童画,关良、林风眠也是如此。

  收藏故事挺多,例如几年前商务印书馆搬家的时候,出来了好多手稿与画稿,有一本画稿当时就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的一个卖旧书的书商手里,是民国时候的画稿,有的买家出两千块钱,等我去了以后,他向我要价六千,我说能便宜点吗,他说只能便宜五百,我马上给了钱,他当时就感觉卖亏了。其实,我知道王济远是民国时期非常知名的画家,在刘海粟办艺专的时候,两个人是搭档,也是欧洲学成回来的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主要活动在早期,以后不是太活跃,国内市场上基本没什么人知道,也没有卖过什么作品,国外在卖他的画,国内行情却不清楚,这种情况就是美术史的知识占优势了,我看了很多书与展览,对中国油画发展史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画家比较熟悉,但好多人没听说过他,美术家大词典也漏印了他的简历。这本画稿一共是12张,正好是出一本年历的画稿,当年在收藏的时候,台湾的同行估价就在五十万以上,现在肯定过百万了。

  T:清末收藏、民国收藏、建国前后收藏、文革收藏、80年代物品收藏在您的收藏系列里各有何代表性的收藏品?

  Z:主线的作品我要留下,看不出规模或是没有文化缩影的东西我就清理出去。清代的油画我有几十张,清代的其他东西我这里也比较有规模。民国也是油画比较多,最少几百张,其他数量比较大的还有民国的老照片。文革时期的比较全面,只要带有文革标记的我这里基本全有,书籍、照片、档案、信件、学习材料、交待材料、绘画、印章等,还有以事件为标志的大量日记、笔记、信件,文革收藏算是单独一个体系。世界上有几百万汉学家,其中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的文革,他们认为文革时期最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国性民性,整个国家一边倒,听一个人的召唤,能做出特别疯狂却一致的动作来,通过过往的东西研究判断全民特征非常有价值,资料多就更能说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初,因为否定了文革,释放出很多文革资料,但基本上都被外国人买走了,所以中国没有真正的文革研究专家,因为没有一手的资料,很多都流到国外去了。还有大量的内部档案资料流入市场都销毁了,我这里截住了很多。其实这些东西都特别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这些东西研究要比当代艺术重要得多。

  八十年代我收藏过很多油画作品,当时处于一个实验期,很多人敢于对抗学院体系,敢于挑战刺激政府神经的一些东西,作品流露出一些暴力、色情或是比较隐晦的内容。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作品都非常重要,这个时期偏离学院体系的特别多,有没有签名都不重要,只要不是学院体系的作品都很有价值,这一批人也特别重要,他们是真正的改革派、实验派,顶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创作。

  T:您曾经从上海成集装箱地买过油画,这种收藏方式是否科学?您觉得个人收藏与博物馆收藏有何差异?

  Z:个人收藏与博物馆收藏非常不同。收藏有两个体系,一个是名家名作体系,就是世人公认的高精尖作品。另外一种是文化类收藏,如专门收集糖纸,十万种糖纸代表中国有糖以来的所有糖纸包装,是糖业发展史,这是一种收藏手段,在国外非常普遍,它不以赢利为目的,可以发展成展示某一个环节的文化。但是我想兼顾到这两点就要都买,当时市场允许你这么做。因为当时到处都在拆迁,像素描、版画这些作品都很便宜,古元的《抢渡长江》在潘家园才一两百一张,但大部分是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打包出售的,分开不卖,所以只能先买了再说。这里面有些东西非常重要,如李桦的信件、签名卡,全都能证明这个时候他的思想与创作状态,标准的版画作品我都要了,普通的习作都不要就说不清楚这个人,所以要全面。

  一般人都是从商业角度来质疑我的,花了那么多钱,买的东西里面90%可能都不管用,不如拿这些钱去买好的作品,从赢利的角度来说,最好的东西最能带来好的效益,而我主要是关注一些文化脉络的东西,不只是钱,而是说从文化角度这些收藏要有价值。

  T:现在很多老油画都还大量集中在画家后代的手上,你收藏的这类作品都是从什么地方购买的?

  Z:我买的比较早,从画家那里买过一些,画廊买过一些,更多的是从古玩商那里买的,老画都在古玩商手里,画廊不多。举个例子,我前几天去工坊修画的时候看到徐悲鸿的大弟子孙宗慰的作品,想起当年他们家人非要两万块钱一张卖给一个台湾人,卖了50张,那作品画得很好,但就分散了一部分。要是碰上子孙把前辈留下的作品全卖了拿来换钱,这就是收藏的机会了,象吴大羽、沙耆等人的作品被画廊成批的买走了,我也买过任之玉女士成批的作品。

  T:老油画里有哪些有潜力的版块?

  Z:我收藏的时候作品比较便宜,出一笔钱收藏一批作品就能造成轰动,当时画家作为单独一个群体,关注度相对差一些,比如现在过百万的女画家很少,好的也就是几十万,老画家达到几十万的也不多,像潘玉良这样个别挖掘出来的可能达到个几十万,这种现象很偶然,所以很有机会。那个时候有一千万就可以随便扫荡,现在既使一个亿也不行了,冒个泡就没了。

  T:老油画里面好的赝品是否同样可以卖到好价钱?

  Z:这个要区分,一种是知假卖假,所有的东西全是新的,涂些烟油子做一下旧就出售,这种画谁买了谁亏。另一种画半真不假,是一张老画,在原来基础上补了款,补的水平还特别高,这种画价格也半真不假,如果原画三百万,这种画也一百多万,或者几十万也能出手。找一些专家学者鉴定,一般还能被确认了,因为它本身是一张老画,水平又高,本身也达到那种水平了,圈里人也基本上能够认可,如徐悲鸿临摹的有些作品也值几百万。

  T:五六十年代,70后以及 80后出生的人在购买老油画的能力和认知方面,有什么不同?

  Z:一是受环境影响,在某个环境里长大的有特殊情节,60后基本上都经历过文革,可能喜欢文革收藏,80后就对动漫、卡通感兴趣。如果80后受的教育、观念不一样,常识境界超出了同龄人,也可能追到60后或是50后的学识修养上去了。

  其次,民族喜好不同也有关系,例如动漫在日本就非常受推崇。在美国一张迪斯尼的原稿最少也要五万美金,一集迪斯尼最少也有五万张,拿出一张来就能卖五万美金,主要是有人追,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看着长大的。在中国就不行,很多人认为动漫是小孩儿看的东西,它就没有市场了。

  T:您曾经非常准确地认定一张没有署名的张祖英肖像出自王沂东之手,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确定一幅作品的真假,这需要有哪些收藏知识与鉴别技巧?

  Z:关键在于熟悉,王沂东、吴冠中的画,每一笔都是他们的手笔,不用签名也是,自己喜欢与熟悉的东西一般不会看错。其次必须懂行,如果是找人掌眼,容易错过时机,收藏家一定要有专业性,要了解艺术家的笔型,很多作品买回来后还要验证,找专家或是找他们家人认证。

  王沂东那个作品没有经过作者确认以前一直在画廊里挂着,标签写着王沂东绘,三年以后,王沂东先生到我画廊把名字给补签上,历经三年最终确认。讲这个事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个作品不是王沂东的代表作,不是穿大红袍的年轻女子,而是男子肖像。第二、笔法不一样,其他的作品非常柔,这张作品笔触非常犀利,第三、没款,没经过本人确认以前,不知道它的真假。很多人一看没款,转身就走,如果专业的话,就有非常多的机会。

  T:您以前在通州批量收购当代艺术,后来为什么转向老物件?

  Z:我既喜欢老的也喜欢新的,当代艺术活泼新颖,观念、技法、内容、材料都比较新;古人用过的老东西有历史的沉淀;对于我个人喜好与消费来说没什么差别。

  1996年的时候是金融危机,通州艺术家几乎没法生存下去,曾经买画的外国人都不买了,中国人就更少了。像现在作品一二十万一张的姚俊忠、王秋仁、崔岫闻,那个时候他们的作品也就是二千块钱左右,有些画家需要三百块钱来买煤、买粮食过这个冬天,当时没有一个人买画,我收藏这些作品主要是因为他们面临生存问题了,艺术不能都沦落到要饭,把我的喜好先放一边,支持他们一下。

  我买他们的作品还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我特别欣赏他们那种自由的精神,敢于反叛,去创作与学院派不一样的东西;二是他们敢于脱离开那个体系,不去上班,不去公司,不进出版社,以职业画家身份去谋生;三是通县的艺术作品成本低,花很少的钱就能做成一个艺术现象。当时我过来扫荡,一买一屋子,几百块钱一张,一屋子也就五万,整个通县能有多少艺术家?几个五万买下来了,气氛好活跃呀!中国藏家在买画!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形成了一个活跃了好久的力量场。

  值得一提的是,方力钧当时生活已比较好,海外的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已经到了十万美金,当时他在北京的作品在两万到五万之间,大的十万块钱一张,当时他的创作思想是政治波普及玩世,风险比较大,我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不愿太出格,所以没买。

  我收藏转向是因为受了一些伤害,买新画就必须与画家本人打交道,比较复杂。少部分画家是商人画家,以市场为导向,比较好交流。还有一些画家是纯艺术型的,把作品当自己的孩子看待,买他的画相当于买他的孩子,他往后可能还往回要,就特别复杂。遇到的事多了,我就把方向转向画廊、拍卖行,尽量避免与画家接触。

  T:您认为现在当代艺术的价格与价值是否产生了背离?

  Z:现在有的年轻艺术家刚毕业或是没毕业就能卖到几十万,从商业运作角度来看是非常正常的,并不是在中国才有,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全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包括日本、新加坡和台湾,都曾有过这类现象。因为资本炒作是另外一回事,资本基数大,投入到市场的多,艺术品价格就会涨得高。

  作为收藏者,我是通过比较来收藏作品的,可以花一百万买一件周春芽的大绿狗,也可以花这一百万买一件清代官窑青花瓷器,如果我懂青花,真假我分得清楚,价格我估得准,我的钱肯定买青花,而不是大绿狗。再如,我可以花十万块钱买三卡车儿童画,可能有十万张,十万张换不来一张大绿狗,我就买儿童画。此外,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如陈逸飞,有助手,即有人代笔,但炒家不在乎这个问题,把作品拿来炒就可以了。但作为收藏,青花瓷买一件少一件,早期的儿童画,买一卡车少一卡车,我肯定挑对于收藏更有价值的。

  当代艺术的泡沫肯定有,泡沫大了肯定会破,价格炒得太高就会掉下来,然后会再涨上去,这都很正常。中国虽然展览多,行情比以前好,但市场仍然很小,还是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成熟的文化平台。

  T:作为画廊老板,您认为画廊应该怎么和藏家一同成长?

  Z:早期的画廊现在都赚钱了,好作品都抛出去变成了现金、车子、房子,可以全世界旅游,可以有十张信用卡,而大的藏家根本不在乎这些钱,对于他们来说,房子、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在世界上比较唯一的作品。这些开画廊的做的最早,眼力最好,最有经验,却没有把好作品留下来变成一个体系,全是帮别人的忙了,这些早期做画廊的藏家我觉得非常可惜。

  T:做了这么多年的收藏,您能够成功做收藏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Z:现在还说不上成功。我觉得人生在世首先要有意思一些。我们看中国的发展史,中国人活得很不快乐,很压抑,很痛苦,我们那一代到现在还是那么生活着,很单调,很乏味,生活新意不多。

  我是希望生活多彩一些,单纯挣钱这个事太单调了,我身边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但是生活还是找不到北。成功的人都挺有想法的,一旦他们成功的原动力没有了,就特无聊,精神状态就特别危险,而我就是想把生活做得有意思,老是有冒险的那股劲。所以从运作的层面上来说,我想让这些东西有鲜明的特色,有意思,做得未知。我以前买吴冠中的作品,买刘海粟的作品,是为赚钱,好的东西都会涨价,而我现在所做的收藏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它能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