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如意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5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广州
您所在的位置:如意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上海、广州、物语

2011-04-15 10:59:08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若以西方为标准来看的话,那其速度简直就是空前的。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全新的人物角色和生活方式出现在这个被规范化的公共区域里。为求发展经济,中国的城市时刻都在尽可能地按照这一普遍盛行的、对未来的梦想而不断改变自身,甚至不惜以牺牲城市现有的稳定结构及建筑为代价。所以,“城市”在中国就注定是一个无休止的话题。   上海与广州,一个是“长三角”的心脏,一个是“珠三角”的心脏,尽管在地理位置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在日常生活的逐渐全球化和高度物质化的前提下,来自两个城市的声音却是如此的一致:皆为中国对外开放首要区域,它们表现出一个在全球一体化中的“交换器”——作为交易、交流平台的普遍元素。这一地域特征使得上海和广州这两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语景与内地的多数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艺术生态自然也处于宽容的、多元的、崭新的文化语境当中,甚少出现以一些特殊政治、身份符号而贴上所谓的“中国化”标签的艺术作品。这样的文化结构对长远发展来说绝对是良性的。   上周六在广州如意画廊举办的“城市物语”——沪穗两地艺术家作品展,所带来了赵峥嵘、罗奇、罗灵、黄勇、宋克西、裴晶、柴一茗、邱加、王煜宏、林清等十位分别来自广州上海两地的青年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恰好可以在某个程度上反映了两地特殊的文化特征。“物语”一词,是来自日本的一种说法,意即故事,由口头说唱发展成的一种文学载体,大多属于客观叙事或历史记述,往往脱胎于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缺点就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这一缺点套在“城市”之上,反而成了优点,它正是充分地体现了多元的“都市营造”这个与时代紧扣的文化主题。   从赵峥嵘那些落在刻板的几何线框的如同废墟般的都市景观,到罗灵那深邃沉郁的天空下躺着纵横排列体量庞大的老工业区,无不体现了现代化的“建筑时代”给历史带来的沉重伤害,这种悲剧式的留在记忆里的景象确实可以触动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任何一颗麻木的心;从罗奇那协调、松动、飘逸、温润、内敛的笔调下勾勒了不同的闲逸的日常生活景致,到黄勇画中立于逼仄危险的“孤峰”上而神色麻木空洞的都市闲人,感受到了两人对喧嚣繁华背后那散淡的日常细节有着“智者”一样的冷静和警醒,为世俗的疯狂闹象有意进行了冷却;从宋克西那些停留在城市上空带着程式化的憨头憨脑的玩偶形象,到林清那极富物质感的各种被童化的日常物件,都是象征了来自城市当中富足状态下的荒诞和放任,暗示了在“石屎森林”里人们无法找到自己切实的位置;从裴晶笔下那些戏剧化的浮夸的流行与艳俗的元素,到柴一茗的人兽混合荒诞离奇的白日梦式的绘本,又是以一种“无厘头”的演绎手法刻画了今天当代人群声嘶力竭的都市生活,从而明确了对现实生活不满的控诉与排拒;从邱加那笼罩着古典趣味却又充满当代性的雕塑作品,到王煜宏捏造的饰品般精致美丽的装置作品,他们正是通过某种“异化”来调侃了人们在接受“城市化”时的无奈与无助,体现了当下普遍存在敏感而脆弱的社会心理。   “城市化”可以说是塑造着今日中国的视觉图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的社会生活。不断衍生变化的城市问题,正在急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由个体与公共区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关系。参展的两地艺术家,正是把握了在“城市”这个别样的地域特性,以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生存态度和不同的艺术经验来营造了在这样大环境下的一个鲜活的个人化的精神世界,从而展现出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以此去延续和深化城市——这个无休止的话题,渴望在明天能构建成真正为我们所需的家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