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3818库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3818库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星空间艺术总监房方“这里是一个生长非常旺盛的地方”

2011-04-15 10:18:22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来798的?   答:开始做我的事儿是2004年年底开始筹备做自己的画廊,当时是我对面的翰墨画廊的林松,他租了两个地方,用不了,就问我要不要跟他分摊一部分面积,我就过来看了。当时我其实已经在帮一个艺术基金物色一些年轻艺术家,也再考虑是不是要一个公开的场所展示和销售他们的作品。我觉得这里的位置还可以,与我对于一个画廊的想象接近。到了2005年的4月做了第一个展览《下一站,卡通》。   问:你当初来的时候这边的画廊已经有不少了吧?   答:并不是很多。以我们那个3818库,建筑里来说好像只有三家画廊:我、林松(我们俩都是新来的。)和他们房东自己开的3818库画廊,除此以外大部分空间都是艺术家的工作室,由谭平、侯勇、姜方这些人。基本上通道里就没什么画廊了。那时候798有的画廊也就是空白空间、东京画廊,能够属于当代艺术范畴的画廊屈指可数。那种卖工艺品兼卖服装的画店也有,可是我也不了解那些。   问:你当时的工作设想里有没有要做画廊的想法呢?   答:有这样的一个场所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在那个时期开画廊,如果没有798这样一个场所的话,我可能会推迟这个计划。798作为一个艺术区能够吸引的人流也很重要。90年以来比较重要的画廊有“香格纳”??Laurence那个老的在复兴公园,已经关掉了。那个地方从规模以及感觉上并不是很显眼。到了这里之后我觉得798是运营年轻艺术家的很合适的地方,因为画廊也不一定处于特别显赫的位置,空间也不一定要特别大。我觉得这里还行,挺合适的就定下来了。   问:在经营画廊上你都考虑那些因素呢?   答:比如当时不是很贵,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当时一块五还是一块六一平米一天,已经涨了。在我之前大家都有过五毛钱、一块钱的经历。我当时来的时候知道这里已经不是很便宜了,但是也知道这里已经成形为了一个当代艺术场所,所以这样是合适的。比如说面积,更大的话我当然不会选择这儿了,100来平米开个画廊还是比较合适的,还有它不是一个独立建筑,这在当时来讲也是有用的,如果它是一个独立建筑,自己就要张罗更多的事情:水电气啊之类的。它在一个通道里面,包括保安啊都已经基本解决,这对开画廊来讲也有好处。   问:这个经营青年艺术家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我们发掘年轻艺术家是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更早的时候,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做过一个《二厂时代》的展览。中央美院经历过一个搬迁,现在的中央美院和以前在王府井的中央美院之间有六七年是在一个叫“二厂”的地方办学,我就是在那里上学的一拨人的其中一员,当时做这个展览就是为了在毕业的时候表示我所知道的上下届的同学中的种子选手,做一个发现和推广跟我有关的年龄差不多的艺术家的活动,那时就奠定了后来我做这个事情的基础。那个时候我们研究好几十个艺术家,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是学生,刚刚毕业的和还在上学的人,我们从中选了十几个人做这个展览。在那之后(2000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美术星空》,我做了第一个三十分钟的专题片《生于七十年代》。(叶:当时elong网改版的时候有三个频道,其中我也做了一个叫《生于七十年代》,也是那一年。)关于同龄人的艺术状况我是一直非常关心的。一直以来想做一些事情来满足我对这方面的好奇心。包括管理艺术基金、后来开画廊,都是由这样的心理动因。当时采访了一些刚刚出道的艺术家:主要人物有夏俊娜、尹朝阳、陈可,广州的曹斐,王迈、还有做动画片的、也有碰于孙原、彭禹,当时露过面的、有一定活跃度的艺术家我们访问了一些。做的片子其实是他们当时状况的重现,也访问了一些跟这个有关的别的行业的人,比如批评家皮力、经纪人伍劲和林松,就是这些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我们基本都访问到了。因为我在电视台工作,后来断断续续做了一些有关系的事情,但是真正把它当作一个事儿来做就是2002年接手艺维基金。   问:说一下第一个展览的情况吧。我看到你还出了一个出版物。   答:之前在炎黄美术馆我就做过一些展览,但是真正做一个艺术家的群展是从那个展览开始的。当时基本上是一个手忙脚乱的状况,没有什么人手,比较有把握的就是艺术家这方面的资源比较好,那个展览里的十二个艺术家现在都还比较受人关注,当时一方面这里又要装修,一方面又要准备出版物,画廊这个公司也刚开始建立,忙乱中也正常完成了。也挺困难的,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手。我觉得一个画廊组建一个它的工作团队是特别难的,因为这个行业还在发展初期,没有现成的人可以找,包括和其他方面比如印刷、设计、媒体推广、销售等等的对接都很难。我觉得比较可爱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这里做展览没有遇到过那种想象当中的阻挠,比如什么部门来查你防火不让你展了啊,没有遇到过那种传说中对于展览的禁止。当然那我所经营的艺术家普遍没有对于狭义的政治题材进行发言的愿望,所以我觉得还不至于惹到有关部门来禁止查封这种展览。   问:798一拨一拨人都不太一样,有些人画的东西特别商业,艺术上的东西不够强,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看法。那你觉得自己在经营画廊方面是什么样的理念呢?   答:我理念很明确。我觉得无论当代艺术还是其他任何行业都要生活在一个商业的社会当中,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讲最令人兴奋和最有能量的因素就是这个社会在逐渐变成一个商业作为主导游戏规则的社会。这对于当代艺术来说是一个非常可以利用的价值,也是中国艺术未来能否有一个好的可能性所必需考虑的一个因素。像您刚才说的那种说法,我觉得那些人还是对一些所谓的严肃的东西有热情,这对于年轻一代艺术家来讲是有害的。我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里什么算是商业,什么算是不商业,我不去想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艺术家需要考虑的是自己需要得到的是什么东西,想表达的是什么东西,他/她不用考虑这个算不算商业还是这个算不算学术。这个在年轻的艺术家里面已经不构成一个问题了,所以它也不困扰我。但是不管商业不商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现在就必须想怎样把自己的东西卖掉,这个问题是谁都必须考虑的。在这个前提下,大家都不要装就好了。不要装说谁更严肃一点。
 
  问:你自己的定位就是作为一个职业的艺术管理者么?   答:我的理想是开一个好的画廊。对于好的画廊的认识我是开业一年半以来逐渐丰富的。有一句话说“一个好的画廊实际上也是一个好的艺术家。”这是一个艺术家说给我听的一句话,刚开始我是不理解的,后来我慢慢懂了,觉得确实是这样的。画廊需要完成很多任务,总的来讲画廊是和更广泛的社会沟通的一个中介,扮演着一个相当复杂的角色,不光要完成商品交易层面的任务,还需要传递很多别的价值,比如在对藏家的选择上能否实现所谓艺术家个人文化价值的放大,比如说这东西都是一块钱卖出去了,卖给不认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些在我作画廊刚开始的阶段是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的。比如到底利用不利用拍卖公司,我刚开始是没有现在这么清晰的看法的。我现在觉得我要利用拍卖公司,有效地利用他们,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在外国开画廊可能媒体系统、展览系统、教育系统比中国更完善,所以可以选择很多渠道释放自己的影响力,但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是艺术与交易的系统,所以不能像外国一样在重要美术馆办一办艺术家的展览、参加一些重要的博览会、我做上一些出版物,就可以不参加拍卖会,因为拍卖会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问题。但在中国就不要弄那么清高啦,中国很多人了解艺术是通过拍卖公司来了解的。一个作品获得一个公开的展示、公开的定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我就会积极地和我认为能够对我有结构性支持的拍卖公司进行合作,这属于一种技术问题。包括艺术家作品的定价,我的画廊目前扮演的角色非常像IPO(首次上市),所以艺术家的作品怎么在市场里做一个定价是合理的,加上最近一年以来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波动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做IPO的画廊怎样设计价格都是需要逐步考虑的事情,困难很大。   问:你现在除了画廊还在做杂志《Hi艺术》?   答:对,在做杂志。一方面我也有一部分那种自觉,其实这件事情和你很有关系。我在认识你的时候,你刚刚去了英国,访问了white Cube这个画廊,介绍了那个画廊的主持人,你还给我寄了报纸。我了解到他在BBC有工作、在Tate博物馆有工作、在画廊里有工作,我觉得这个结构正是我内心当中需要去想的。我非常有意地去效仿他,认为我应该在画廊之外有另外的工作线索。也因为我在CCTV做媒体的一些愿望和能量没有得到释放吧。现在画廊的生意很好,可是我放下一部分很赚钱的事情去干一个有风险而且眼下也没办法赚钱的事儿,就是做一个媒体,我觉得这对我未来是有效的。(可能以后还会办点儿别的事,我对科技方面的东西挺有兴趣的。我跟一个人在聊为手机做SP的事情。最近两三个月中国移动出台了新的政策,所以这一部分会比较放缓,但是我还是比较关心这件事。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做画廊也是得益于曾经在电视台工作的五年,因为那五年帮我建立了对于当代艺术的标准。我觉得做媒体真的是对人挺有帮助的:帮助你建立标准、丰富你在这个领域的观察。我以这种背景来做一个介绍新意的画廊就是非常有帮助。现在画廊稍微运转正常以后,我觉得还是应该再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这样一件事里面来。但有些人就觉得我又做一画廊又做一媒体,就是自己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个意思。   问:我在英国特别惊讶的是,我接触的好多人都是同时具有好几种身份。社会竞争激烈,这个人就具有多种竞争力,实际上他/她调动的资源是相似的。除了这些画廊、艺术家、书店等等在798的人或者机构,你对这里出现的其他的什么感兴趣吗?   答:是798的访客吧,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在这里经常遇到我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领域里有人知道我们这个画廊、知道我们艺术家做的事,有的跟藏家有关系,更多是社会上关心当代艺术的人群,还有外地的艺术家、大学老师什么的,意外又鼓舞。觉得画廊还是可以传播一些文化理念的,这是很值得骄傲的。   问:你觉得你的文化趣味是什么样的?   答:我带领或者集合的这部分还不确定,是一个发展中的状况。但是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适合中国过去艺术不同的。当然我在用不同的展览叙述这个。你可以通过我展览的名字了解这种感觉,比如《坏孩子的天空》、《下一站,卡通》这种名字,就是在暗示这些人的特点,在视觉方式上他们就不那么中国那一套地学院,来自自己的一种视觉经验。他们调动跟卡通有关的视觉方式、图像资源。在做人方面,上一拨人更明确的流氓就是流氓,教授就是教授,土匪就是土匪,现在的人他们既没有当流氓土匪的愿望也不想去当教授,他们在找自己的角色。我觉得应该不断地做展览、做出版,然后用展览和出版本身去阐释这些艺术家。原来我还苦恼没法下清楚的归纳和定义,现在我不了。因为艺术本身是一件很感性的事儿,比如给你看一个艺术家的画册你不觉得好的话,我也没有必要给你讲一番道理让你认为他好。当然也不是说我不能做一些辅助的工作,比如给你讲一些他生活中的故事,你也许会改变看法。但是总的来讲,我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解释太多。我干脆就是做展览和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就是我要做的事儿。   问:我觉得这一代人的视觉感受跟上一代人的差别特别大。   答:你能感觉到这些人跟上一代人不一样么?当然你可以分析:他们绘画的题材不一样,整个《坏孩子的天空》这本书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政治符号,有一个人花了国旗,但是跟王广义的方式很不一样。   问:如果以后798过于商业化了呢?   答:我不懂什么叫特别商业化。我觉得哪怕过于商业化了我也不乐意过于行政化。商业的规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时候行政的规则我不能理解,如果人停车停错了被带到保卫处关半天这我就不能理解。   问: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述798,会讲哪些关键字?   答:最近来讲是我不愿离开的一个地儿,对我来讲非常有用的一个地方,甚至过一阵我想把自己的住处也搬过来了。我觉得这地儿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首选场所,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中心,我觉得挺好的,但我现在不太愿意用几个词来描述这个地儿。   问:你去过通县、费家村那边么?   答:我都去过。我觉得798不可替代。这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讲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在将来会更加显现出来的。   问:而且我觉得它变化特别快,一年一年变化特别大,有些东西很难预见。   答:我也做好了一些准备经历这儿的春夏秋冬,几个或者若干个春夏秋冬。798是不是被弄成什么什么基地之后,它大规模被消灭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吧?   问:传言说,有的人已经做好规划图了,但是现在有可能参与到规划中的建筑师还都是市面上比较靠谱的。   答:还有这里是一个生长非常旺盛的地方。我天天在798混的人都能经常发现这儿新开一个画廊、那儿新出一什么地儿。当然我也觉得画廊将来会关掉一大批,但是现在还真的很旺盛,因为当代艺术市场也比较旺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