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7年
- 展厅面积:1200平米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圣之空间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晚7:00举办了“艺术大讲堂”项目的第一讲: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分析。此讲座主讲人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邹跃进先生。本期的“艺术大讲堂”的主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接下来还会邀请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著名诗人西川先生,以及开幕展《个案——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家》的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吕澎先生。此系列讲座将从不同的立场和研究角度去阐述当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线索。雅昌艺术网会与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共同合作在现场录制,并在雅昌艺术网视频栏目中播出。邹跃进先生此讲“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分析”:一.关于“丑陋的中国人”形象、二.关于“文革”符号的流行、三.关于图像的问题等三个角度切入,解读中国当代艺术中最令人们关注的文化现象。
邹跃进先生在对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作品中普遍的存在的“丑陋的中国人”形象从现象、问题的提出、文化分析展开。“妖魔化中国人”的艺术思潮现象并非在被西方市场接受的情况下出现,早在80年代艺术家已经开始创作有这一类形象的作品。追溯它的历史背景要从18世纪后西方启蒙运动开始,西方人对非西方的文化持批判态度。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上的失败反映出文化问题,进而追问出国民性的反思。对阿Q形象以及文革的脸谱化形象都是造成当代艺术中“丑陋中国人”形象的基础,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现代主义的影响都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而真正应该批判的是因“妖魔化中国人”而从市场中获取利益的跟风者。
邹跃进先生在对文革符号化的流行中讲到:人们对文革符号的流行普遍存在着对其符号的简单化、流行化的批判,另外是对文革中历史人物的调侃性持否定,以及这种文革符号在西方的流行。从现象到问题的提出铺陈展开。文革符号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产物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反思不同时代下政治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反差正是艺术家要表达的语言。
关于图像的问题邹跃进先生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1.现象2.图像的概念3.图像与艺术4.图像与中国身份5.图像与图像6.回归艺术。从图像化到现代主义的反图像化和反流行,用图像来反图像、图像化的转向以及影响与文明的关系几方面层层深入。邹先生对图像的回归绘画性也进行了展望。
讲座时间进行得很快到了最后半小时的提问时间,在座的听众就各自的个人体验与邹跃进先生进行了互动。最后此次讲座的主持人赵力先生提议请邹先生现场面对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给大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