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从其诞生就注定了其自身两难的尴尬境地。多种关于水墨的概念:“实验水墨”、“抽象水墨”、“都市水墨”、“观念水墨”等都是这样产生的。在全国,无论大小水墨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也都盯着“水墨”这个词,大部分人都急于从“波洛克”等西方表现主义的语境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但他们往往都忽略了“水墨”本身的基础——传统中国水墨的中国语境。在这一脉相承的系统中,只一味地追求对笔墨技法的革新脱离了其自身应有的环境时,对“水墨”从概念上进行定义是没有意义的。一些老先生虽然努力地向“当代”靠拢,但是他们仍旧脱离不了其观念上的传统。要想剪断当代水墨的“脐带”,必须从艺术观念上建立自己的批评系统。
就以刚刚开幕的07年上海水墨大展为例,就可以来分析“中国水墨为何走不进当代艺术”。07年上海水墨大展由朱屺瞻艺术馆,多伦现代艺术馆和陆严少纪念馆三家美术馆共同承办,展览以“水墨在途”为主题,分成六大版块。自05年以来,上海新水墨大展已经历时三届,我们可以从此次展览的体制和观念分析其中的种种弊端。
首先,此次展览与前两届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策展人聘用体制,从策展体制来说可算“当代”了一把。但是从策展人的角度来看是很不规范的,有自己策划的展览放进自己的作品,这种身兼“策展人”的“艺术家”是不是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值得质疑的,都当代了,连最起码的策展体制都不明白,就算是我们是“中国式”的展览,有自己的展览体制,但是词典中有个词叫做“避嫌”。
其次,“学术权威”是“85新潮”以前的规则,当代艺术中,最应该推翻的就是学术权威,只有推翻才有创新,没有创新当代水墨又如何向前发展呢?总是嘴上说:“我们提倡创新,我们需要创新。”但是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创新”就被压制了。在此次水墨大展中,前两届参展的艺术家仍然参加,而且在展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代水墨很难补充新鲜血液,即使是补充进来的年轻艺术家也往往在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上步了前者的后尘。
第三,此次新水墨的研讨会上,除了少数有的放矢的策展人,艺评家,艺术家外,大多都在抱怨,“研讨”变成了“牢骚”:“当代水墨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当代水墨的技术革新没有新生力量”,“当代水墨的出路渺茫”。他们忽略了当代水墨的根本问题:如何建立当代水墨的中国语境?而不是一味地在西方语言环境中找寻自身存在的价值。虽然“西方阴谋论”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中国当代水墨需要一位“格林柏格”和一位中国的“波洛克”,即使世界的艺术中心不会因此扭转向中国,但是就当代水墨自身而言,“水墨”自身的语意是需要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解决的。
最后,剪断当代水墨的“脐带”,把当代水墨放入当代艺术的潮流中,走出地方保护主义的襁褓,走出水墨需要仰仗中国本土文化的误区,用开放的水墨话语系统与西方话语进行平等交流。正如此次展览的题目那样——“水墨在途”,在当代水墨学术话语的建设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