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峰:调整是挑战,更是机遇
2011-04-15 11:03:05
经典太和画廊位于朝阳区东大桥路24号,当我走入这间极富古典味道的茶楼时,不禁为其雅致恬静的氛围所感染。画廊正在举办一个画家的展览,墙上的作品使整个空间更增添了一种静谧的味道。我对经典太和画廊的董事长贾廷峰先生的访谈,开始于一个清冷的上午。贾先生是《艺术收藏》杂志主编、北京几家拍卖公司当代书画艺术顾问。他早在1992年就进入书画收藏界,曾主办过海交会中国名人字画拍卖会,荣宝斋、朵云轩名人字画展,以及安徽省首届艺术品拍卖会等多种拍卖活动。做过四十多位著名画家的展览、策划。贾先生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却不拐弯抹角,他总是用一种直接而简洁的方式来回答我的提问。他透过眼镜的目光坦诚而随和,而一身的中式唐装更使他平添许多儒雅气。在丝竹音乐的背景下,谈话显得从容和闲散,也许他更喜欢一种随意和闲适的感觉。
“您是什么时候进入收藏界的?为什么想到收藏艺术品?”两杯清茶端来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问道。贾先生呷了一口茶,说道:“我本人并不是艺术家,偶尔只是练练书法而已,开始只是因为喜欢中国书画,后来真正进入这个行当之后就着迷了。我最早开始收藏艺术品是在1992年前后,那时我在海南岛主持了两个大型的拍卖会,当时国内的书画市场还刚刚起步,画家作品的价格还是很低的,很多画家作品还没有真正的进入市场。后来我又在安徽、山东做过几场拍卖,逐渐把握了一些书画的市场规律,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这个画廊前身是安徽省太和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2002年中国文联命名的国内五星级画廊之一。当时我们接待过国内很多名家,比如刘文西、萧峰、王西京、哈孜•艾买提、石虎、李焕民、陈永锵等。而北京经典太和画廊是不久前才成立的,时间还很短。”
作为一个资深的收藏家,贾先生肯定对早期的书画市场有着自己的感受,但对此他说得相当简略,也许最近一两年的书画市场更会让他有许多话要说,于是我问道:“您怎么看近一两年的书画市场?”对于这个问题,他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不温不火,而是回答得相当直接:“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画市场出现了问题,我认为是到调整和洗牌的时候了。其实这种状况在两年前我就有所预料。去年以来不少画廊面临倒闭的命运,有的画廊老板甚至连人也找不到了,这种状况确实相当严重。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洗牌、调整期。今年在这个地方开这么大的画廊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也是要很大的勇气,对自己也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我说这番话并不意味着我的态度是悲观的。因为这个时期看起来显得有些清冷,可是对投资者来说恰恰却是一个投资的绝佳机会。冷清嘛,其实也是在挤泡沫,理性回归了。我一向反对盲目跟风,盲目跟风只会害苦自己。为什么很多收藏家感到上当了?一味盲目跟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艺术品投资更重要的是投资未来,而不仅仅是投资现在。我们应该看到现在的情况,当前的一线当红艺术家的画价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所回落,这是事实!极少数的持平了,还有一些在支撑,但那只是在硬撑而已!而恰恰过去一些没被看好的中青年画家作品的价格却在悄悄地涨。”我插了一句话:“您说的这些中青年画家的画价还会像过去那样快速上涨吗?”贾先生坚决地摇摇头:“绝对不会了!不可能那么快了,过去涨得那么快是畸形的,这里面有很多问题,这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书画市场的大环境是急功近利的,引起所有的链条发生了问题。这些链条包括哪些呢?画家、画廊、拍卖行、收藏家、相关媒体。首先是艺术品的生产者——画家,以前画家没有卖画的概念,现在画家认识到画可以作为商品,通过市场运作,他的画价可以从1000元一尺很快变为3000元一尺、5000元一尺、10000元一尺……跳跃性的涨,就开始无原则的提价。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国外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的上升是很稳定的,不会波动这么大。但我们看看国内的许多画家,很多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可以上涨几十倍!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当然这问题的责任不完全在画家身上,有些人并不想那么快得涨,他也意识到了问题,但市场推着他走。有些是因为操作者的原因,操作者通过这种价格的迅速上涨来牟取暴利;有些是拍卖行的原因,造成目前这个状况他们也有一定责任,我深切体会到,现在的拍卖场次过于频繁,让收藏家疲于奔命。拍卖图录越来越厚,提供的精品却越来越少。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把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顾及到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国外,资深拍卖行是培育收藏家和画家的,他们绝不会企图在短期内取得大的利益。现在的艺术市场还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度的炒作。我曾亲眼见到,有的拍卖行把五六流的书画家,或者根本不入流的书画家的画价炒作到二三十万一幅,甚至到五六十万一幅,这是什么概念?简直是无法想象。当然这又牵扯到健全法规的问题,这方面的行规还不健全。”他的这番话我也是很有同感的,于是我接茬道:“是的,其它商品进入市场还有一个质检部门,书画呢?谁来进行质检?”听我这么说,贾先生显得有些无奈:“书画还没有像其他商品那样有一个质检部门,画廊卖画,画廊是质检部门;拍卖行卖画,拍卖行是质检部门;画家自己卖画,画家自己是质检部门。这自然有问题,真正好的规则应该是这几个行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权威的艺术评判机构,才是最科学的。这样的机构应该包括画廊、拍卖行、艺术媒体、画家、收藏家,这几个方面加起来才能较权威。”说到这里,他的语速快了起来:“现在的状况呢?拍卖行自己要价,画家自己要价,没有规则的,艺术品价格谁说了算?不是画家说了算,你今天卖得好,明天卖得好,后天也能卖得好吗?事实是画价不可能始终处于上升状态的。画的价格是随着画家的艺术成就,随着市场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真正优秀的画家的价格是渐进性的上升,而不是快涨快跌。画价谁说了算?就像我刚才说的,市场说了算!决不是画家说了算。现在画家自己给自己定价,画价说涨就涨,真是不可思议!画家之间在价格上互相攀比,在作品面貌上不断地重复自己,毫无新意。有时候我们很无奈,也很无助,刚想买一位画家的画,他就涨了,涨了3倍、5倍、10倍!是市场价格的5倍10倍!我们根本跟不上他们画价上涨的脚步。这很可怕,也是很可笑的。你让刚进入艺术市场的收藏家怎么想?他怎么进入门坎这么高的艺术市场?这完全没有了游戏规则。涨是可以的,当画家经过一段时间被市场认可之后,画价自然会涨。比如何家英的作品,市场已经认可了,他的画价自然会很稳定。收藏家也好、画廊也好、拍卖行也好都认可,没有大的浮动。”
也许有些激动,他停顿了一会,才继续说道:“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团结一批有责任心的同行和资深人士站出来,团结国内的优秀画廊老板,来共同为市场的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努力。实际上,对于艺术市场的启动和兴起,画廊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但可悲的是,许多画家被市场认可以后就背离画廊而去。但这也不是说全怪画家,也有画廊的责任。比如画廊经济和运作能力跟不上画家的要求,价格没有达到画家的希望值等等,所以画家攀高枝也很正常。我的意思是,这反映了一个游戏规则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规则约束双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规则很不健全的状态下运行。为避免画家的画价再出现大的波动,最好能有一个权威机构能起指导作用,这样也是避免画家处于尴尬的境地。否则的话,画家也很难卖画”。“那么,当时在画价疯长的时候没有讨论过应对的举措吗?”我问道。“当时就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但控制不了,打个比方,就像洪水来临,滚滚洪流推着各方面向前疯走,无法制约。现在艺术品市场出现这样的状况也是这种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两年前我意识到这一点,也是因为看到炒作和涨价已经很凶,所以我当时就有所准备,我只做我的签约画家,而不会盲目跟风。实际上,除了投资之外,我还注意对他们的培育,享受了与画家一起成长的乐趣。虽然有些画家的艺术现在还不够成熟,但经过一段时间会越来越好,这样的画家我已经做成功了好几个,这一点我很自豪。现在有些画廊根本没有自己的代理画家,那还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画廊,画家有了自己的代理画廊还有必要自己去到市场上要价吗?没必要了。如果不负责任的要价就是画廊的责任。在国外,一个画家自己到市场上兜售自己的画是很丢脸的事,而我们国内呢,有些画家恨不得全家人都来帮着卖画。我认为现在应该是画廊代理机制出现的时候了,画家必须和画廊签约,双方互信、互利、双赢,共同推动艺术品市场稳定向前发展。几年以后,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规范,如果一个画家再没有画廊代理则是很不成功的画家,市场也会抛弃他!画家无需自己再为卖画奔波,他只要专心画画就可以了,这对他们的艺术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很多和我合作的画家,从他们刚进入市场起就开始合作,我们合作的时间很长。我可以对他的作品提出批评和建议,他也可以对我的做法提出建议和批评,相互监督、制约,共同提高发展。”
确实如此,一个法规健全的艺术市场应该有比较完善的代理机制,这样才使国外的艺术品市场百年不衰,健康发展,国外一些百年画廊和画家的合作长达几十年、上百年。这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学习借鉴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法规的健全应该是全面而深入的,它应该包括一系列的方面,比如对书画赝品的规范,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提到法规层面上的问题,于是问道:“您怎么看待现在拍卖公司和画廊里出现赝品的情况?作为刚进入艺术市场的收藏者来说,怎样避免误购到赝品?”
贾先生略一沉吟,说道:“国内拍卖法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关于这个问题还在研究当中,艺术品不同于任何其它商品,要百分之百保证没有一件赝品,在中国几乎是做不到的,这很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鉴定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做到,那就是画廊和拍卖公司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且,当代艺术品不论是油画还是国画,做到百分之百的鉴定准确还是不难的。问题在于这些赝品的出现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如果是有意的就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了。这一点我很佩服嘉德,他们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职业精神,他们确实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赝品流入市场。对于刚刚进入书画领域的人士来说,应该多请教专家和内行,与国内资深的收藏家和画廊老板多交朋友,多看一些相关书籍,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提高综合修养,千万不要盲目投资。接触多了,鉴别水平就会提高的,就像我们俩熟悉之后,几步之外听你的声音,我就知道是你,如果不熟悉,见了面也不知道是谁,就是这么个道理。另外,光凭自己的主观感觉还是不够的。除了感性认识之外,还需要理性分析。就目前来说,对那些画价已经很高的画家的投资要谨慎,因为你必须看到,有的画家的价值和价格已经背离,画价那么高怎么买?到市场上去买!打个比方,找某个名家本人买画,有可能会要5万一尺,但你到市场上却可以买到一万一尺的精品,这样,水分不就被挤掉了吗?然后,再去找高水平的鉴定家或画家本人鉴定就可以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对于希望进入艺术品收藏的“新人”来说,不妨这样去比较鉴别。我又问道:“在目前状况下,一些喜欢收藏画的中产阶层人群想买些画但又不敢买,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我有一个收藏的宗旨,那就是:收藏艺术,收藏快乐。收藏是一个很高层面的艺术享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收藏的艺术品升值了,那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这说明你收藏的东西是真正的好艺术品,对于你说的这类人群来说,首先是要喜欢艺术品,其次手里要有闲钱,然后不妨进行投资和收藏,既娱心,又增值,何乐而不为?我建议他们买一些在当代学术上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但我指的不是现在已经名气很大的一些中青年画家。那些画家的价格已经太高,五六万一尺,一张画几十万。我指的是那些名气还不大但有个人风格的中青年画家,我个人认为画家的原创性很重要,原创性意味着个人的风格,所以可以买有原创性的、名气不大但学术上有影响,有增值潜力和发展前途的画家作品。价格不要太高,在一千一尺到一万一尺以内,那些伪艺术品、行画不要去碰。我希望懂行的中产阶层收藏者越来越多,也会尽量帮助他们,希望能会对他们的收藏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我想说的就是收藏与投资的关系,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收藏的东西不具备投资价值的,我建议就不要收藏。如果一幅画放了10年、20年以后不但没有升值,反而贬值了,那就说明这幅画没有收藏价值。当然还要看你喜欢不喜欢,如果既有投资价值,你又喜欢,那么你可以尽管收藏。但另一方面,有的艺术品尽管有投资价值,你却并不喜欢,那就另当别论了,为了投资而去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叫真正的收藏。”
似乎担心我会误解他对书画市场信心不足似的,贾先生又强调道:“在这个非常时期开画廊,就是因为我觉得有机会,我对以后的市场很有信心。中国画的市场还是很大的,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喜欢,所以我对当代中国书画市场的未来充满希望,倒是对现在的油画市场有一丝担忧。在刚刚结束的拍卖会上,最高的一幅油画卖到了2000多万,连画家本人对此也感到意外和无奈。还有许多名不经传的画家作品卖到了一两百万一幅!”我插问了一句:“您觉得当代油画市场会重蹈国画市场的覆辙?”“这不敢说,但我对目前油画的火爆有一丝忧虑,我觉得可能炒过头了,等到吃到苦头的时候,自然会回来,市场会让你回来!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市场经过理性的调整之后,还会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因为欣赏群体庞大,国人富裕以后,许多艺术的收藏者就是因为喜欢才买画。目前的问题是真正的收藏家还不够多,而投机者又不少,这一点与健康的艺术市场发展脱节,我相信未来这种状况会改变。我还是会强调,现在的调整期还要一段时间,也许有些人认为这对现在的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而我恰恰觉得是个绝佳的好机会。当画价都疯涨的时候,你怎么买?只有相对冷清的时候你才能理智和清醒地看待艺术品市场,才会给你更多的挑选你喜爱的艺术品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有定力,不要盲目跟风,眼光一定要准确。同时我也认为,在市场重新好起来以后,像现在这种恶性发展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市场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好,不会出现如现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了,当然了,我们还需要行业的自律、行业的规范,需要艺术市场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说完这番话,贾先生脸上露出明朗的笑容,从他的笑容中,我看到一个资深收藏家对未来的中国艺术市场所显示出的信心,看到了一个资深收藏家对未来的中国艺术市场的关切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