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重庆
混响——2008当代影像艺术展
·艺术总监:罗中立
·策 展 人:俞 可
·策展助理:宁 佳 吴 蔚
·主办单位: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08年2月29日—2008年3月5日
·开幕酒会:2008年2月29日晚八点
·展览地点: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
加拿大:Millie Chen
Warren Quigley
Benny Nemerofsky Ramsay
Lisa Steele & Kim tomczak
Jin-me Yoon
美 国:Althea Thauberger
Chris Barr
Paul Vanouse
中 国:李一凡
黄小鹏
主题释义:
进入新世纪,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走向是:影像与多媒体成为表现和记录艺术的最好文本,“换一种方式作艺术”已经从可能成为现实。在今天,影像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按下机器的Play键,而是一种结合了表演、装置、戏剧化的叙述方法,一种观念性的视觉形态,一个由数理、胶片、电子像素构成的与过去人文时代完全不同的图像世界。因此,在进入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一年,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希望通过举办来自三个中、美、加三国的10位优秀艺术家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展,进一步引发出中国艺术现场对于新媒体艺术新的认知和思考。
“混响”,究其本义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原指声波在空间中传 播时,遇到障碍物时产生反射、吸收,这就使声源停止后,声波还将继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原声与回声的涤荡交叠,就是所谓的“混响”。
但是,将“混响”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影像”艺术展播过
程中,声响效果必然要产生的、简单的物理现象,更在于它是当代影像艺术的一种存在状态——一方面,影像艺术基于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带给我们全新的呈现和观看方式,但同时它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并没有完全割裂与行为、表演或装置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混响”,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延承和变革;另一方面,本次展览选择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展,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知识准备以及艺术精神,在并置的过程中,也势必反映出当代艺术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交叠和冲撞。
因此,现实语境中的当代影像艺术,就像不断经历着发声、反射和吸收的混响,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艺术自身的内部变化,也可以窥见来自艺术之外的作用力,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则共同建构了当代艺术的混响状态。
这是一次由中国、加拿大、美国三方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的影像艺术展。尽管,影像艺术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的噱头,但在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学术梳理。因此,“混响”当代影像艺术展,从展览本身来看,它以最前沿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下艺术生态的一个剖面;同时它集合了这一领域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们不同的地缘文化背景赋予了展览国际性的视角。所以,这样一个带有实验性和多元样式的展览,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还是策展人而言,都会是一次挑战性的尝试。同时对于主办单位而言,也有益于学术形象的提升,凸显了坦克库艺术机构对艺术多元形式的吸纳能力,使得本次展览有可能成为一个超越艺术界限的交互空间。
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可以整合来自太平洋东西两端的中国、美国、加拿大的艺术家,同时呈现影像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创作生态。“混响”当代影像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大都是这一领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者和先锋者,通过他们彼此之间作品的互动,可以反映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正在嬗变的本土文化、地域生存和中国经验等重要的艺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