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信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5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7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说句夸张的,我小时候就听说过“林松”这个名字。见到真人以后,哦,原来这么年轻的。
当天颇有些秋意,特别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风吹过来,凉飕飕的。不少人都至少罩了一件长袖的单衫。只见林松身穿一件亮桔色的短袖圆领衫、凉鞋,豪不为气温所左右,一直笑容可掬。当然,他多年经营的中国老牌画廊——世纪翰墨,告诉我们,他绝不仅仅是温柔敦厚。
杂志封面埋下画廊梦的种子
林松经营的世纪翰墨画廊是中国最早的几家画廊之一,97年,如果告诉别人自己是做画廊的,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比较另类。但是为什么林松敢于尝试呢?
“我还在中央美院美术史系读书的时候,经常翻阅一些外文杂志。好像是在Art American 的一期封面上,看到利奥•卡斯特里。他一人坐在中央,后面站着一排美国重量级艺术家,包括安迪•沃霍尔等等,可谓都是西方艺术家大腕儿。而美国当代艺术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以利奥•卡斯特里——美国画廊业的教父——自己的方式在缔造。可以说,美国现当代美术史就是一部画廊史。”
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林松,心里暗自赞叹,这样的人能量真是巨大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用商业模式推广艺术
艺术的推广方式有多种,以学术和教育来潜移默化是必需,是“无用之大用”。然而,在商业社会,采用商业模式,动用社会力量来推广艺术,则是可操作性强、短期和长期都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林松很早就觉悟到这一点。
先看看荷兰和法国的情况。在法国塞纳河的 “左岸”(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集中了上百家画廊。而荷兰人也是既喜欢上教堂,也喜欢上画廊,一周如不去一次画廊,便会被认为是没文化、没修养。这些国家民众的艺术普及程度是目前中国需要好好学习的。
民众的艺术素质好,相应也容易形成健康的艺术消费观。他们热爱艺术,认为去画廊买艺术家的真品是很正常的消费,亦可装饰亦可收藏。
此外,这些地方对艺术品消费还提供了健全和健康的软环境,有一整套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为什么我们经常听说在美国和欧洲有很多慈善活动以及慈善家?这里面不纯然是公益的因素,更有完善制度的保障。比如在美国,企业和个人把自己盈余中的一部分拿来参与公益活动,收藏艺术品,可以抵税。如果把昂贵的艺术品捐给博物馆,还可以得到相应数额的税收信誉卡。这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其他相应政策还有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包括艺术品投资项目,金融业对艺术品交易开设专门的艺术品银行,等等。
在这样的生态下,艺术市场的相关职业应运而生。艺术经纪人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纽带作用。林松要求:“这样的人,要懂艺术,懂商业,而且还要在艺术圈和商业圈都有相当的操作能力。此外,还得以专业精神为双方提供个性化服务。久而久之,积累人力资源,树立商业信誉,市场方能良性运作。”
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消费观的健康、、完善机制的保障、精锐的艺术经纪人……使得用商业模式推广艺术有了顺畅的软硬环境,使得用社会力量推广艺术有了积极的民众基础。总之,艺术家群体、批评家、画廊和经纪人、基金会和博物馆,以及消费群体之间,形成了一套有机的、互动的生态圈,整个艺术品市场由此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
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为什么要买当代油画
说到收藏当代油画,林松先兴致勃勃地说起今年六月巴塞尔博览会最后一天的盛况:“只见全是开着名车,鱼贯而入;再拉着昂贵的艺术品,鱼贯而出。”林松用手比划着那种鱼贯的样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他们为什么买当代艺术品如此热烈呢?林松有条有理地分析。在这些发达国家,经济和生活体制已经相对完善,生活安逸平淡,特别是对于那种爷父子孙都衣食无忧,文化深厚的贵族们。什么能让这些贵族觉得刺激?觉得兴奋?股票过时了,房产也没有多少想象空间,唯有艺术能激发、开启和唤醒他们!而收藏过程中还蕴藏着很多人与事的乐趣,还有广阔的自由空间。这才能打动有钱有品的人!
当代艺术本身具有的特性,又让收藏更加好玩儿。别忘了,当代艺术是可再生的。
古品不能再生,虽价值连城,但流通性越来越小,一旦被收藏,收藏的机构或个人则不再会轻易放出。市场上流通的古品越来越少,参与性自然只有减弱。而当代艺术是不断发展,推陈出新的。藏家进入相对容易。正因为这种再生性,藏家可以有更多可能让手中的藏品流动起来,出售一部分再换取更喜欢的。如是,市场就活跃起来了,乐趣无穷。
当代艺术的可再生、易流通,再加上无真假问题,价格适中,都是吸引藏家的亮点。
做画廊的成就感
回到中国,回到画廊,回到林松。
林松是一个有些理想主义的人。他做画廊,不单纯是为了盈利的最大化,同时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放在画廊的经营里了。“做画廊最愉悦的事情并不一定非要是赚了多少钱。对我个人而言,看着自己悉心发掘的艺术家们,通过世纪翰墨的专业代理和逐步推广,能一点点被大家喜欢,被市场认可,艺术家的才华得以发挥,收藏家的藏品得以提升,这个过程是最开心,最重要的。”也许正是这种喜爱艺术,非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心态,让林松的画廊经营不是一个短期的经济行为,而是伴随着耐心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不知不觉 ,年轻的林松已经是在做老牌的画廊了。这其中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都蕴藏在他憨厚的笑容中。
中国缺乏画廊同盟
中国的画廊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北京、上海一批经营了几年甚至10年以上的专业画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各项资源,发展前景自不待言;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和金融企业也正在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涉足画廊业,他们资金雄厚,经过时间的历练也会有好的成果;还有逐渐增多的有外资背景的画廊,也将是以后国内这个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一股力量。
但其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比如,很多画廊都是各自为政,相对封闭,松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同行之间的信息经常沟通不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这样一种作坊式的个体户式的行业经营模式,是与现代商业发展不配套的。
对这一点深有感触的林松,最近加盟了观音堂文化大道——中国第一条画廊街。这里将成为一个中国优秀画廊相对集中而且相对团结的阵营,力求在艺术性与市场性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林松说,很早的时候他就有意愿把一批画廊集结起来,共同做一些事情,最好能成立一个中国的画廊同盟,真正地扎堆,使同行资源能有更有效地整合和优化。当然,画廊一条街的建成只是提供了硬件的平台,很多软性的东西还需要大家一起仔细认真地谋划、参与和实践。
下一篇:“秩序”:封岩摄影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