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艺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2.6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
《所有》第三场“午夜出版社”
- 展览时间:2018-03-03 - 2018-04-01
- 展览城市:北京-朝阳
-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 策 展 人:崔灿灿
- 参展人员:
展览介绍
午夜出版社 ——《所有》
刘港顺第三场
策展人 | 崔灿灿
开 幕 | 2018.3.03. 3:00pm
展 期 | 2018.3.03—2018.04.01
地 点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刘港顺大型个展《所有》分为三个部分“观念三要素”、“历史的笔记”、“午夜出版社”。分别于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20日与2018年3月3日举行三次开幕。第三部分“午夜出版社”展期将持续至2018年4月01日。
午夜出版社
文|崔灿灿
“行星的含义当然是“漫游者”,当人们还不能理解它们的运动规律性,而认为他们应该是在天空随意漫游的时候,人们赋予了这一名称。”
--E·H·卡尔《历史是什么?》
新小说作家 | New Novel Writer
2005 |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 147.5x198cm
午夜出版社在巴黎的一栋阁楼里,只有一条向上的狭窄楼梯。最初的社员不过10人,每年出版的品种不足50种,在法国五千余家出版社中再平凡不过。就是这样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出版社,出版了莫里亚克、格里耶、贝克特、西蒙、杜拉斯、潘热、布托等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书籍,风靡世界,像是璀璨的繁星点亮了整个星空。
1995年,刘港顺在湖北黄石开办了一家独立书店“后人类书店”。在此之前,法国新小说主张摆脱旧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情感,打破时空结构和叙述顺序的限制,采用了意识流和虚实交错、时空颠倒等手法来描绘作家的内心世界。这个突如其来的语言世界,对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80年代文化热的标志之一。在那之后的十多年中,出现了许多由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创办的书店,如北京万圣书园、广州博尔赫斯书店、成都卡夫卡书店,贵州西西弗斯书店等。此后,在中国,再也没有哪个年份,或是哪种浪潮,可以对读书有那般清澈的理想。
鲍勃.迪伦 | Bob Dylan
2006 |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 50x60cm
80年代的文化热潮,经历了90年代的消费主义之后,终在世纪末退去。2005年,刘港顺创作了一张名为《镜子》的作品,四位新小说作家的合影被布朗的8.7公分原则分割,人物在条形背后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我们由此开始,重返刘港顺画面里的历史记忆,杜尚送给妹妹苏珊婚礼的一本几何书,被挂在阳台,任凭风吹日晒,如影随形,作品名为《要幸福》。在英国电影资料馆里,吉尔伯特和乔治的一次偶发行为,一个语焉不详的偶然性瞬间。维特根斯坦的侧面头像,如青铜浮雕,刻画在80年代哲学人的脑海中。黑底白线像随风而逝的雨滴,那是一张鲍勃·迪伦的唱片封面,与音乐一起,在风中飘荡。这些时代的记忆,在何时消失,我们并不得知,但当它被唤起时,它所激发的不仅是过往,也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契机。它的回声亦如潜入人心的乡愁,活在我们的意识之中,直到变成我们的眼神与举止的一部分,无名状的和自身不可分离。
80年代是一个普遍文化启蒙的开端,历史由所有人分享,但它无法满足对于自我和创造的渴望。刘港顺开始各种尝试,表现主义绘画、拼接艺术、现成品装置。他像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努力的参与运动,积极的吸取新知识,每日每夜聊着晦涩的学术,创造永远无法满足渴望。对观念艺术的偏爱,在那时就初见端倪,他从黄石出发,带着资料,拜访黄永砯、吴山专。他迫切的需要交流,渴望世界的曲调与和弦。直到用一根绳子穿过一吨书之后,强烈的概念意识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确认:《卫生卷筒的使用说明》,一篇新绘画的宣言,一本打不开的回忆录,一个颜料盒的商标。至此,关于绘画与真实、绘画与修辞、能指与可指的道路,逐渐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