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古镇南湖街的石板路上,年逾半百的刘关龙需要不时地与街坊邻居招呼。一路上,他听到的最多的招呼声是:“刘老师,回来啦!”
初冬时节的阳光,温暖地照在古镇居民们的身上,也照在画家的心里。11月20日,“2007年刘关龙水乡周庄个人画展”在周庄画家村的艺术家沙龙里隆重开幕。来自上海、南京、苏州的众多艺术界同仁,落户在周庄画家村的众多方家,纷纷赶来观展,对他的艺术探索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是周庄画家村“开村”以来首次举办的个人画展。
在周庄古镇,刘关龙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外乡人。在许多街坊邻居的眼中,他还是一个奇怪的上海人。蛰居在古镇一幢偏静的小楼里,在黎明、清晨或是黄昏的时候,刘关龙背着画夹,在枕河的石板路、水乡石桥边,一坐下来作画,常常就是一个整天。
他有时什么事情也不做,就是一个人坐在古镇的路边,盯着眼前的一个风景,一看就是半天时间。在周庄,他作画并不卖画。每年有半年的时间,他就这样一个人生活在周庄。社区居委会的阿姨们跟他招呼:“刘老师,我们这里的商户办的都是暂住证,跟您办的是常住户呀!”刘关龙笑了!1996年11月,他首次踏上古镇的石板路,此后11年,他蛰居在古镇南湖街上的一幢偏静的小楼里,潜心作画。
尽管他的水乡周庄题材的画作,被制作成挂历、台历远销日本,有100多幅精品被人求购收藏,在上海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然而在第二故乡,周庄镇人民政府和画家村管委会等联合为他精心举办的这次画展,仍然让刘关龙有一种冲动,这次所展出的75幅画作,每一件都是周庄的生活、生活着的古镇。
古镇周庄,每年都会接待数以千计的艺术家们造访。从艺术学院的师生到像吴冠中、简庆福、陈逸飞这样的名家,这些艺术的追求者们赶到古镇来,感受这里的风光、历史、人文,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刘关龙自称只是“一个书画艺术的爱好者”,“一个工人的儿子”,一个祖父从瘦西湖畔辗转苏州木渎迁居上海的商贾人家的子弟。
他曾在日本工作过3年时间,现在仍然是一家日本株式会社的中国区的贸易代理。1992年起,他因为爱好美术而进入上海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班习画,1995年毕业后,被上海东方书画院聘为画师。
艺术的路,往往是漫长的;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相伴左右的,常常是一种寂寞。在刘关龙习画、创作的道路上,他还需要一座课堂。1996年的冬天,刘关龙第一次赶到周庄,他只是想来看看这座古镇。然而,这一次与古镇的晤面,却让他从此与周庄结下不解之缘。
刘关龙的画,大都是写生作品:古镇的石桥和石板路,刘关龙的画笔记录下的,不仅是一种静物,安宁和祥和,他记录了周庄小桥、流水、石板路十余年的变迁,记录下古镇从寂寞到繁华的荣辱不惊;刘关龙的专业是油画,他用油画的技法记录下古镇渔人的打鱼,记录下古镇居民的生活的心情,他试着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水彩画来表现古镇的生活,表达一个艺术探索者在周庄的心情。
周庄的双桥,因为陈逸飞先生的一幅《故乡的回忆》而饮誉全球。刘关龙曾经无数次在凝望双桥,在晨曦中,在黄昏里,在双桥下,在枕河的码头边,他不敢轻易地动笔画双桥。但是他画过双桥,几十幅画作,多都被他自己毁了。在他的简陋的画室里,刘关龙藏着几幅双桥的油画和水墨画。在他所举办过的多个画展上,这些都没有展出过。这些以双桥为题材的作品,是他呕心沥血精心创作而成。他说,这些画是他为自己画的,他不敢轻易地拿出来示人,一则担心被人仿作,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画作记录的是自己的心情,是自己对自己创作的不断否定。
刘关龙喜爱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擅于传统的技法;在日本工作时,他研究过日本的版面,也学习过版画创作的技巧。他在自己的油画中掺杂了版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因素,形成了独有的风格:色彩明朗,用笔简洁有力。
刘关龙在上海举办过多次周庄题材的个人画展,他的画作被出版社制作成大型挂历和台历,远销日本。一位日本友人说:画家只有生活在一个地方,才能这样精准地用画笔记录下一个地方的神韵,记录下一个艺术创作者融入到的一个独特的生活中。
从1996年至今,画家刘关龙坚持在周庄创作11年,每年中他有半年的时间就生活在周庄,感悟周庄,用画笔记录周庄是他的使命。刘关龙说,是周庄成就了他对美术的追求,周庄也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周庄是艺术的周庄。一个画家与一座古镇“写生”故事,不也是一幅“写生”周庄的风情画么!
上一篇:套上当代外衣 水墨边挨骂边涨价
下一篇:首届黄宾虹美术奖获奖人员名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