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沪申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2
  • 印象:
    辉煌 空间很大 视野开阔 气派 舒服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黄浦
您所在的位置:沪申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翁菱:欣赏当代艺术,需要脑筋急转弯

2011-04-15 11:08:09          

  2月25日,沪申画廊在一个简朴的派对中度过了两周岁生日。作为一家致力介绍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艺术中心,两年里,它几乎“网罗”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所有的中坚分子,共举办了18个展览。虽然从主题到表现方式,每个展览都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艺术家的大脑,眼睛和双手,呈现他们对当代中国,对城市,历史,生活,个人,内心……严肃认真地关注和思考。      那么,两年来,沪申画廊都呈现了哪些当代中国遭遇的问题?它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在外滩这个交融糅杂的地带,沪申画廊是否缩短了公众和当代艺术的距离?《星期日新闻晨报》采访了画廊总监翁菱。      星期日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星期日):先问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当代艺术”?      翁菱:应该说是当代的艺术家探讨有关这个年代的人和生活的各种话题,用一切可能的媒材和方法,一切可能的手段呈现出来。      星期日:那么,两年的展览都涉及了哪些当代的问题?      翁菱:有很多,比如徐冰的《烟草计划:上海》,研究了上海烟草贸易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星期日:嗯,这个主题听起来很庞大,其实不难理解,城隍庙卖的那些老上海美女香烟月份牌,它们就是当年这段烟草贸易留下来的痕迹。      翁菱:是的。还有,荷兰建筑师组合MVRDV的展览非常好地探索了中国城市在剧烈变化中产生的问题;“上海建设”表现的是上海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各种困惑和思考;顾德新是一位观念艺术家,他想说的是个体日益突出的权利意识……其实这些经历和感受,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      星期日: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是当代艺术“新潮”的表现方式制造了某种“阻碍”,它们看起来很抽象,不知所云。      翁菱:狭义的当代艺术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大家接触的比较少。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缺少当代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所以大家对它非常陌生。在国外,比如博物馆,它展出各个时代的艺术品,有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大家可以渐进地了解艺术的发展,对于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就不会觉得很刺激了。欣赏当代艺术,得有点脑筋急转弯,放开你已经形成的欣赏习惯,带着好奇心去看。其实,当代艺术和其他所有艺术一样,只要看得多了,有了积累,就不会觉得“抽象”,并且能看出好坏来了。      星期日:什么是好的当代艺术?      翁菱:和其他艺术一样,有创意,富有感染力,有思想的力度和深度。      星期日:在两年里做过的展览中,有失败的吗?      翁菱:当然,有几个不太满意。      星期日:两年里,你听到的最多的批评是什么?      翁菱:年轻的艺术家太少。      星期日:为什么?      翁菱:年龄并不是我们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的标准。如果说有点少,只是因为年轻艺术家还在成长,他们中间还没有出现很多成熟和稳定的个体。      星期日:40岁左右的成熟艺术家和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有什么区别?      翁菱:总体上说区别不是很大。成熟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更强烈,而年轻艺术家关注的东西更个人化些,比如内心的焦虑,交流上的困惑等等。但我非常不同意这样一种说法:只有年轻,才是前卫的,酷的。不论这个艺术家是成熟还是年轻,只有他们的作品有力度,有创意,那才是真正的酷。      星期日:你和不少成熟艺术家属于同一代人,对于他们的作品的好坏,有清晰准确的判断。那么当你面对年轻一代的作品,他们是在另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和你的成长环境非常不一样,你如何保证仍然有足够的眼光呢?      翁菱:我们的成长环境的确不一样,但这不妨碍我了解和把握新的环境,而且年轻一代想表达的东西,可能是所有人都能遇见的。我的标准还是基于作品,是否有感染力。每次办展览,我都会慢慢走,慢慢看,那些能感染我的,打动我的,才是好的。      星期日:上海的画廊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做沪申画廊的总监比较幸福:它在一个非常体面的建筑里,有丰厚的资金支持,能接触到那么多大品牌,和中国一流艺术家们有良好的关系……沪申画廊做好,不是很应该吗?你的麻烦和压力是什么?      翁菱:每一家画廊,文化艺术机构都有自己的压力。沪申要做中国和全球一流的艺术中心,那么我们做的每一个展览的品质如何?它们是否得到艺术家和观众的认可?国际和国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差异还是相当大的,我想呈现的是中国当代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如何让外国人也理解这些作品,让沪申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有影响力?沪申的公共性和商业性怎么平衡?还有,谁说我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沪申虽然称作“画廊”,但不是纯粹卖作品,做艺术家代理人的商业性画廊,而是希望以绵薄之力,认认真真地做些事情,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和普及,让更多的人关注它,关注我们自己和社会。      星期日:如果主要不是靠出售、代理作品赢利,那么你怎么挣钱养活它?      翁菱:外滩三号给了很大的支持,此外,我们得到不少大品牌赞助,偶尔在展览间隙也会出租场地。      星期日:这两年自发上门来沪申画廊的人有多少?他们是谁?你留意过吗?      翁菱:人数倒没有计算过,来得人各种都有,国内外政经界人士,国内外各种文化机构的,企业家,艺术爱好者……学生也不少。      星期日:听起来还是蛮“精英”的,那么沪申距离普通老百姓有多远?外滩三号是上海顶级消费的地标之一,而沪申画廊却是免费的、希望更多人亲近当代艺术。它所在的华丽外壳,会形成一种微妙的心理门槛吗?也许有很多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想来画廊转转,但一想到外滩三号,会觉得那是不属于自己的地方。      翁菱:希望没有这种门槛。其实只要来过就会发现,这个地方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其实挺亲切的。如果你看不懂,我们的工作人员很乐意为你讲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