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南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5.5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江苏-南京
您所在的位置:南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林璎的错位系统化现代山水

2011-04-15 11:08:45          

  25年前就读耶鲁大学建筑系的林璎(Maya Lin, 1959-),以一张公墓课程作业的设计稿,击败1,500件参赛作品,雀屏中选为美国华府的地标建筑物。在人们的眼中,这的确是一个梦想成真的传奇际遇,可是当时只有20岁的林璎,却因她的年纪、性别、缺乏经验、她的亚裔出身,而让她坚持使用黑色花岗岩制作、按年表排列人名、大V字抽象造形的越战纪念碑,成为全美一度最热哄争议的公共艺术作品。个性敏感害羞的林璎虽然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困境,虽然事实已证明,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次造访华盛顿D.C.的越战纪念碑,悼际亡者之余并同时赞赏林璎清晰果决的创作理念,可是谨慎的林璎仍有好长一段时间拒接他人求之不得的委任设计案件。直到她30岁时,林璎意会到她的心智已处于平衡混合的稳定状态后,才慢慢地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创作事业。   多年来林璎持续施展她改变属别分类成见的视觉智能,用精简的资料语汇,来描述她对自然形体和建筑物间不即不离微妙关系的看法。纵然林璎创作不断,但是她已有八年不曾在大型美术馆公开展示她的近期作品了,这回由华盛顿大学的亨利美术馆(Henry Art Gallery)所筹办的「系统化地景」装置展,即是林璎让大家睽违已久的新作发表会。策展人安朱斯(Richard Andrews)表示:「林璎有一种独特的功力,能够用简单的造型与天然的材质,传达复杂和如诗般的意念。自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个人对大自然的力量和形体结构的热衷兴趣,及她长期摸索雕塑的可能性,以诉求更深层意涵的创作态度。『系统化地景』提供观者一个深入体察林璎作品的机会,和一个不寻常的、庞巨的视觉经验」。   解读先进科技镜头下的视像   庞巨的视觉经验指的是林璎三件盈室的大型雕塑作品,第一件是一个由65,000块2x4英寸,如积木般的建材木料,以整齐排比的方式自地面堆砌起来的硕大隆丘,它曾花了工作人员两个多月的时间装置完成。随着光线和视角的变换,这一个座落在亨利美术馆挑高的南画廊里,但仍几乎要顶到天花板的浩瀚高峰,有时候看起来像是迎面吞噬人的大波浪、或是一块织纹质感丰富的厚重布帛,有时则像是顺沿着山坡搭盖的拥挤建筑物。如果不怕凹凸不平的木块刺脚,林璎倒是很鼓励观者脱下鞋子,攀爬一下她气势雄浑的人造室内山。第二件是用细铅管仿真海底地层景观的《水线》,它是一个长达十公尺多的立体框围,观者可以从作品的下面仰视,或从上俯瞰它的整体架构。第三个是《蓝湖隘口》,它是林璎根据一个实际山脉的岩层肌理,等分为20块后,用多片合成板一一组构起来,与其把它们拼回为一整块的磅礡巨作,林璎机巧地将它们挪移开来,辟出如迷阵般的夹墙信道。林璎一方面让观者聚焦于高度和深度的层次差异,一方面又试图模糊我们对二度、三度空间的界线划分,上述这三件作品,即是她透过伸缩尺寸和移山倒海的错位法,试图破坏我们对地理景观常态认知的明显佳例。另一件以数目字取胜的作品为,用15,000根长脚细针钉出哥伦比亚河流程曲线的《针河》。   从小就嗜读科幻小说,对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程序特别感到亲切熟悉的林璎,在她七年的建筑系学生生涯中,发现到自己其实更像是一个艺术创作者,她认为纪念碑和屋宇建筑物虽然都是以审美为出发点,但由于它们具有象征性和实际功能上的考量,往往担负着沉重的社会人文主义包袱。相较之下,单纯而直接的艺术创作,则能让她专注于个人的立场,自由无阻地发挥想象和创作力。因此在她拿到耶鲁大学的建筑硕士学位后,林璎并没有开设建筑事务所,而是找了一间可以同时从事雕塑和建筑设计的私人工作室。   这次的展览中,就包括了多组林璎在她工作室里完成的中小型系列作品,譬如依据黑海、红海等不同内海的水位,所制作的夹板雕塑;以快速凝结的石膏,来捕捉凭空想象的《无题》浮雕地景;数张用粉蜡笔涂抹擦揉方式绘制的《断裂的地景》;解剖河床和地形结构的立体册页图书等。从海底的地势、岛屿山石的岩层,到水与地面间的交界轮廓,林璎藉由她的雕塑装置向观者说明她如何: 利用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以科学家的眼光来检视我们生存的世界,不论是声纳自海底收录到的影像,或是飞机、卫星所拍摄到航空地图,我逐步把先进科技镜头下的视像,解读成雕塑造型,并开始创造能够表现大自然景观中所蕴含的有组织性的、系统化现象的视觉作品。   反刍自然   林璎经常自日本的禅寺园林、俄亥俄州侯普维尔(Hopewell)原住民在公元前800年所建造的土墩图腾、及美国1960至1970年代的地景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取得户外地景装置的创作灵感,和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海瑟尔(Michael Heizer)一样,她也偏好极简的作品表现方式,并且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张扬作风。对她而言,地景作品应该是反刍自然的艺术创作,最成功的处理手法是将人为的痕迹隐遁于背景中,置观者于自然与人为的交界上。被认为是林璎下一个巅峰期创作里程碑的《汇流》,便是她反刍自然观点下的力作。   过去五年来,林璎一声不响地埋首于她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宏大的户外地景作品《汇流》,在「系统化地景」展中,林璎特别出示了提摩斯酋长公园、清鱼场、沙卡加威州立公园等多组用夹板、压克力颜料、玻璃珠、贝壳、石膏、黏土不同媒材制作的模型和蓝图计划,让大家管窥这个预定于2008年完成的野心大巨作。从爱达荷的边境起直至太平洋海岸止,长达450英里的《汇流》将沿着奥瑞岗、华盛顿境内的哥伦比亚河,以七个指定据点,重新连接北美西北太平洋的原住民文化,和路易士与克拉克两人当年的探险经历。(注)创作的动机除了彰显前人披荆斩棘的功业事迹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他们的视野和文字的摘录,一路追踪周边景观的演变趋势,以帮助重整濒临灭绝的生态环境,和开创一个能够让现代人反映过去,思考未来的新契机。   继越战纪念碑、阿拉巴马州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发祥地蒙哥曼里(Montgomery)的民权纪念碑之后,林璎又制作了数件与时间的轨迹有关的委任装置作品,其中含括了康乃狄卡州新天堂的《女性之桌》(1993)、纽约长岛火车站宾州站天花板上的《陨蚀的时间》(1995)、加州史丹佛大学的时间刻度台面《泉流》(2000)、长480公尺,横跨瑞典克尼斯林(Kniesling)大草原的《11分钟土线》(2004)等。属于园林景观的地景装置则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纳尔艺术中心的《地井》(1993)、密西根大学一万平方英尺的《波浪草坪》(1995)、纽约联邦法院的《音石》(1996)、俄亥俄州克莱弗兰公共图书馆的文字游戏雕塑《阅读一个花园》(1998)等。多产的地景雕塑作品外,林璎的建筑设计履历也颇为惊人,除了为数可观的私人住宅外,较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建筑物有:纽约的非洲美术馆(1993)、纽约大学的亚洲∕太平洋∕美国学习部门(1997)、长岛的雕塑中心(2002)、田纳西州克林顿市的哈吉斯(Langston Hughes)图书馆(1999)等新近完成的地景作品的照片和录像,也在这次的展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它们分别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个占地3.5英亩的地景列阵《输入》(2004)、拷贝自波涛浪涌激荡成的海底地形纹样,为美国联邦法院所塑制的两万平方英尺的缓坡地景装置(2005)、以及为艾尔凡(Irvine)的加州大学艺术学院所设计的《知觉的园林》(2005)。身为两个稚龄女儿妈咪的林璎,非常希望她以女性主义、和平、民权、时间、记忆、自然环境为表现主题的创作品,能够成为视觉性的教育媒体,帮助下一代更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   林璎的作品曾于美国、意大利、丹麦、瑞典等国展出,并为许多私人和包括MoMA在内的大型机构所收藏。她在1999年被时代杂志列入50位未来关键人物的名单后,又于去年被史密斯索尼恩(Smithsonian)艺术学会评选为35为优异代表人士之一。从小在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林璎,长大后依然在建筑艺术界里保持她的A等生头衔,她在陆续获颁总统设计奖、美国艺术和文学学院、美国科学和艺术学院、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项后,又破纪录地成为美国女性群英厅中最年轻的佼佼者。   绝代双骄   在林璎出生前一年,她的父母亲就已从大陆移民美国,她的父亲是一位陶艺家,同时也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美术系系主任,母亲是一位诗人,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文学。林璎唯一的长兄林谭也是诗人,而且还与林璎合作《阅读一个花园》、《输入》两件作品。林璎不写诗,不过她出版的畅销书《境界》(Boundaries)和她的建筑艺术作品,却诗意盎然。林家浓厚的文艺创作气息,彷佛是世代的血脉相承,因为林璎的姑妈即是著名的新月女诗人林徽音。可惜时空的距离遥不可及,假若林徽音知悉自己的侄女儿在建筑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这位曾留美在宾州大学主修艺术,回国后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并和梁思成携手开拓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中国一代才女,必定也将骄傲地报以会心一笑吧! 注:1803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森,指派总统秘书路易士(Meriwether Lewis)与路易士的好友克拉克(William Clark),领导一个探险队,以四年的时间,行旅美国人当时尚未涉足开发的土地、山川,并将数千哩路的长途见闻,用文字记载下来。   Maya Lin:Systematic Landscapes 展地◎ Henry Art Galle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展期◎04.22-09.03 网址◎www.henryart.org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