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1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草场地
展览《影后胡蝶》于2017.8.10 - 9.23在泰康空间展出。
越洋的记忆
节选编辑自展览“影后胡蝶”前言
文/郑胜天 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兼任总监
郑洞天在为展览“上海摩登”图录撰写的《影像上海》一文中写道:“就在安•雷马斯的(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开张的那年,离虹口那里不远的提篮桥,降生了一个名叫胡瑞华的小女孩。这个时间的巧合,好像命中注定她这一生要和电影结下不解之缘。”这个女孩日后以艺名胡蝶闻名于世。
25.0 × 20.1 cm,胡蝶,拍摄年代不详
34.5 × 28.4 cm,1936年胡蝶在电影《永远的微笑》中的定妆照,明星公司出品,吴村导演
24.5 × 18.3 cm,胡蝶,拍摄年代不详
19.2 × 14.8 cm,胡蝶摄于1933年,大都会照相馆
22.7 × 16.0 cm,1935年胡蝶在电影《夜来香》中的定妆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程步高导演,胡蝶在影片中饰演阿香展览现场
我知道胡蝶晚年在温哥华居住,就请本地影剧界的岳华大哥引荐,访问了她儿子一家。其实我与胡蝶的亲家陈风子先生相识已久,他是本地一位令人尊敬的篆刻家,只是以前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Jo-Anne和我来到他们家时,儿媳贝莉从储藏室拿出几个大纸盒,装满了胡蝶生前自己留存的数百张照片,大部分从来都没有发表过。我们喜出望外,那次从中挑选了数幅参加“上海摩登”展览。很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将这批珍贵的资料完整地介绍给公众。
展览“影后胡蝶”将胡蝶本人数十年演艺生涯中保存下来的图像资料介绍给国内观众,它们反映了影后一生的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有的照片虽然逐渐褪色,但昔日影后的夺目光彩却在我们眼前重新复活了。
消费中的抗拒,制约中的解放
节选编辑自《曲阑觅芳踪 蝶舞自不群》
文/李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电影皇后”的美誉伴随着胡蝶一生。20年代胡蝶在天一影片公司时,就有人称她为“电影皇后”了;1928年,胡蝶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再度被称为“电影皇后”。当时上海的普通工人平均月薪为20元,即可衣食无忧。胡蝶在明星公司除了可以得到片酬之外,还可以领到2000元的月薪,是上海平均工资的100倍,足见明星公司对胡蝶才华之器重。1933年,胡蝶三度在观众公开投票选举中被推举为“电影皇后”。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52岁的胡蝶因主演《后门》摘得影后桂冠。即使在胡蝶息影的日子,人们也习惯称她为“老牌电影皇后”。
“影后胡蝶”展览现场
接受人们的崇拜和爱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足以荣耀的资本和获取利益的机会,也是一个关于人格和品行的考验。胡蝶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她从未迷失在鲜花和掌声里,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的谨言慎行。胡蝶成名初期,因曾为力士香皂写字宣传,受到过部分媒体批评,此后胡蝶努力为国货做广告。细查早期报纸,我们不难发现,胡蝶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特别注意自己银幕之外形象的影响力和价值。1933年,胡蝶为支持国货,身穿连夜赶制的土布旗袍参加土布大会。1935年10月,胡蝶为救济水灾的灾民,参加南京的“首都赈灾会”并登台表演。1937年,胡蝶参加电影界救亡协会,为民请命,播音募捐。1939年,远在香港的胡蝶参加了扶助战争难民的上海电影明星照片义卖活动等等。
17.6 × 23.3 cm,1933年胡蝶在电影《狂流》中饰演傅秀娟,龚稼农饰演刘铁生,电影讲述了教师刘铁生领导村民抗洪水、斗劣绅的故事。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程步高导演。
7.4 × 9.8 cm,1934年胡蝶在拍摄电影《白山黑水美人心》外景时,在杭州灵隐寺前留影,这是一部描写东北义勇军抗敌的电影。
田汉在胡蝶婚礼之际写贺诗《别关在厨房里》相赠,希望她不要丢弃电影事业:
昨夜飞来红帖子,
一时举国欢无比,
煮酒都开玳瑁筵,
罗丝看秀鸳鸯字。
所惜今日事急矣,
严霜将已大风起,
也应三日下厨房,
莫把生涯关在厨房里!
2.6 × 3.8 cm,1935年胡蝶与潘有声结婚典礼时的一组快照展览现场
事业如日中天的胡蝶,婚后的选择是回归家庭。胡蝶的选择不是源自婚姻交易,而是对于所谓 “进步”的另一种物化的反抗。在我看来,她甚至一直都在有意识地抗拒“明星”这种身份对于自己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扭曲,拒绝在商业和权利生态中被过度消费。她很早就觉察到了现代性的异化和制约,静静地寻找着更深刻的解放。造就胡蝶成为明星的正是她强大的独立人格,临终前一句“蝴蝶要飞走了”是她参透生命要义,平静面对世界的有力注解。
新思潮女性的白话现代主义表达
节选编辑自《胡蝶 / 电影皇后与文化偶像》
文/张真 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终身教授
胡蝶的童年时期恰逢中华民族的巨变与电影行业一同出现。1908年,胡蝶在上海出生,同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驾崩,胡蝶的一生见证了当代中国从封建帝制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变革。
在我的著作《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5-1937》中,有一段内容介绍了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强烈变化时,第一代女性演员成为当时白话现代主义的表达。在当时,电影业是被中国上层社会鄙夷的娱乐活动,他们认为电影所表达的是非常轻佻的文化,与礼教不合。而胡蝶,与王汉伦(1903-1978),杨耐梅(1904-1960),宣景琳(1907-1992)这些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女性却敢于在电影舞台上抛头露面,成为当时的新思潮女性。
31.8 × 23.3 cm,1927年胡蝶在电影《女律师》中的定妆照,天一青年影片公司出品,裘芑香导演,此照曾作为《新银星》杂志第一期的封面
14.9 × 20.4 cm,1927年电影《大侠白毛腿》剧照,天一青年公司出品,胡蝶饰演柳珠,裘芑香导演
16.5 × 22.0 cm,1932年《啼笑因缘》电影剧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18.8 × 24.8 cm,剧照,年代不详
14.8 × 19.8 cm,1949年胡蝶在电影《锦绣天堂》中饰演薛湘灵,长城影片公司出品,程步高导演
在默片的黄金时代和早期的有声电影中,胡蝶塑造了大量角色,包括唱歌的女孩、农妇、阔太太、百货店职员、激进的女权分子、侦探、律师等。比如《電影女明星》中,胡蝶本色出演向观众诠释现代化社会的电影行业和女演员;《火烧红莲寺》中,顺应当时社会渴望脱离男权辖制迎接新转变的性别认知,而诞生的潇洒独立的女主角红姑;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受累于一无是处、总是施虐的丈夫,但还极力挽回家庭的京剧女演员;《姊妹花》中,胡蝶一人分饰两角,演绎了在充满不公正和矛盾并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命运紧密相连的孪生姐妹;《后门》中一位试图收养邻居家女孩儿的膝下无子的女人……胡蝶参演的以当时代为题材的电影,最让观众印象深刻。胡蝶在她的时代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象征以及电影业的大使。
上一篇:一个展览废墟的废墟展览
下一篇:让空间呈现空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