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9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1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草场地
泰康空间(原泰康顶层空间)在2009年10月17日正式迁至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B2座,当天在两个展厅成功地举办了开幕首展,分别展出“泰康收藏摘要”和“51平方:1# 赵赵”。两个展览也向人们展示了空间新理念,既“追溯、激励”, 关注范围从原来的当代艺术扩大到1942年以来至今的美术发展。两个展厅、两条线索,将以更多更精彩的项目展示我们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思考和判断。
11月14日下午3点将有两个展览同时开幕,展览内容如下:
吴印咸:“北京饭店”和“人民大会堂”
展览时间:2009/11/14-2010/01/30
吴印咸先生(1900-1994)作为中国杰出的图片摄影家以及电影摄影家和电影教育家,用手中的机器记录了无数珍贵图像资料,也记录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发展的历史见证。泰康空间本次展览将展出吴印咸先生文革后期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分别为“北京饭店”和“人民大会堂”。 这两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讨中国式“类型学摄影”的历史图像参照,更为我们呈现出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国人对摄影媒介、材料的认识程度和使用状况。作品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画面精致;在国家的视角下散发出的迷人气息、神秘气质,以及在现代性空间中上演的民族仪式、理想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具有多重想象和多种阅读方式杂糅在一起的复杂图像文本。其中“人民大会堂”当初为了宣传、展示而制成挂历拍摄的照片,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典型美学标准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形象展示诉求,并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民大会堂”可以看成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中国摄影领域达到巅锋并走向终结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两组作品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权力建筑的绝无仅有的彩色照片,此次将同时亮相于泰康空间。
开幕式:2009年11月14日下午3点
51平方:2# 苏文祥
关于51平方艺术项目:
自泰康空间成立之初就从没有放弃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和鼓舞,我们同样在位于草场地的新空间发起了一个新的艺术项目“51平方”。项目邀请的艺术家将带来近期创作的一件/组新作在这个面积为51平方米的空间展出,甚至是为这个项目专门准备的新作。在这个既自由又有限制的空间中,我们将与艺术家一起,通过持续的展览、对话、出版等活动来修正和发展我们对于正处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年轻的实验艺术的判断。
“51平方”旨在通过一系列定期的连续或非连续性展览/活动为艺术家,特别是为年轻的创作者提供检验其近期工作的平台。作为既有的展览体制之外的探索,项目希冀为艺术家发挥其创作上的自主和独立性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丰富和延展我们在艺术实践领域更多的经验与体验。未来,我们或可以通过这有限的容积中发生的林林总总来窥见一段时间内的艺术现实。
2# 苏文祥——照相机、打印机、电视机
“51平方”年轻艺术家艺术项目的第二个活动继第一次“赵赵”后,我们邀请艺术家苏文祥带来一组机器的故事,这次展览中的机器都是日常的、与影像产生和呈现有关的。
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而且一次次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事物就是机器,人类在不断制造机器,改变生活,并一次次被这种变化所驱动进一步制造机器继续改变生活的一次次升级中不断“进步”。在欣然接受中慢慢地机器已经充满了生活各个层面与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陪伴、伙伴与工具,人类对它们的依赖已经像穿衣吃饭一样,很难想象一旦没有了机器生活和社会将变成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家族繁衍得日益壮大,行为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成为地球上除人类和其它生物之后的另一大物种,也许有一天将超越人类的控制。然而这一与人朝夕相伴庞大的、强大的群体却不被人们所注意,甚至被无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这一新物种的关注应当成为对人类行为命运的另一种审视。
苏文祥就是从研究影像开始逐渐将目光移至与影像相关的机器,进而触及一个庞大体系一隅的艺术家,以作品对把玩于手中的机器展开仔细地观看和悉心研究,并以此引发和提示人们的思考。
开幕式:2009年11月14日 2009/11/14-11/28
上一篇:泰康顶层空间迁址暨收藏摘要展
下一篇:泰康空间:51平方:3# 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