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焦兴涛:当代艺术是一种命名方式
旧工业堆中生长的一朵玫瑰花
黄桷坪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大型群雕《收租院》,标志一个时代转折点的《父亲》,还有新时期的标志作品《大家庭》系列。2000年以后,川美艺术家在艺术市场领域集体出线,在当代艺术中形成群体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与商业过分紧密而饱受争议,但也给人们带来值得深究的当代艺术案例。由于市场经济与当代艺术的迅速发展,尤其近几年政府部门的推动与艺术群体的扩大,从2004年到现在,黄桷坪迅速成长起了几个重要的艺术群落: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重庆501当代艺术基地,102艺术基地,还有未挂名的11间艺术家工作室,这些艺术社区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标志着黄桷坪艺术近几年的生长轨迹。在这个背景的影响下,许多毕业生没有就业而选择漂泊,他们聚集成群进行艺术创作,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黄漂,他们是这些艺术群落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来看,艺术区是艺术家自发聚集的结果,但重庆形成了它独有的特色。
夜景、美女、火锅、棒棒是重庆的特产,除了这些共同的特征之外,“城乡结合部”是黄桷坪这个地区特殊的地源关系。作为一个在废旧工业堆上成长起来的艺术群落,工业特征是其重要的记忆,所以黄桷坪街道上都是以工业原型部件作为城市雕塑景观。与这种恶劣的环境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个地方的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因而,有人戏称之为“垃圾堆中的一朵玫瑰花”。这个地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出现了几种时代文化并存但相互缺乏联系的状况,然而这种城乡结合地带恰恰成了艺术家成长的肥沃土壤。
艺术社区是重庆的一块艺术飞地
黄桷坪涂鸦街因其规模给重庆带来了声誉,三个主要的艺术区就分布在它的两边,建立较早的是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罗中立说,当年在创作《父亲》的时候,工作室才10㎡多,只有把望远镜倒过来用,才能看到作品的全貌,因而工作室是他们那一代艺术家的渴求。
坦克库本身也是一个极富戏剧变幻的地方,据罗中立回忆,在他上附中的时候,坦克库这个地方还是一片鱼塘,文革期间开始用于放置两栖坦克,2000年,四川美院出资720万才从兵工厂手里买下这座仓库。从2004年夏天开始,学院派出专家到北京、上海各处考察,以探寻坦克库的发展方向,最终,坦克库由原来一个存放坦克的重庆西车厂旧厂,改造成了一个非赢利性艺术机构。最初,坦克库是以艺术家工作室的形式进行运营,由艺术家郭晋、杨述主持,2005年各种交流项目、艺术活动开始运行:现代舞表演、中法文化周、艺术家入驻等等。2006年开始,由《当代美术家》执行主编俞可担任中心总策划,坦克库进一步明确艺术航向,由原来的“坦克仓库艺术中心”更名为“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以举办实验性的展览与艺术活动为主,作为实验艺术平台为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方便。
在坦克库办公室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留言画布与墙面上悬挂的名家作品,办公室里挂着一个专门给来宾留名的画布,上面密布着一些艺术家、批评家甚至重庆市重要领导人的名字,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的名字,因字体较大而有力度在画布上特别醒目,其次陈丹青、陆蓉之、张大力、高名潞、朱青生、孙振华、杨小彦也都“榜上有名”。2007年,“艺术新新计划”把此地的活动推向高潮,号称“四大天王”的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齐聚坦克库,开创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艺术家工作室,用以提携年轻艺术家,当参观者进入坦克库办公室,迎面就可以看到这4位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留下的速写作品。
现在,坦克库拥有720㎡的综合活动空间,面积达4300㎡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可容纳20位艺术家长期居住的公寓,主体机构由艺术家工作室,艺术机构,展览空间,会议室,休息室组成。坦克库A、B、C三个区域共有艺术家工作室91个(不含艺术机构),入驻艺术家97人,此外,还有五个以机构形式入驻的工作室,即郎美广告设计公司、感觉艺术空间画廊、原弓艺术机构、田太权摄影工作室等,入驻的艺术家中,四川美院教师24位,占25%,其次是在校学生与“黄漂”,占75%。坦克库的房租从250元/月到600元/月不等,工作室每年签定一次,新入驻的艺术家需先通过申请,审核通过后方可入驻,其目的是以专家评选的方式促进坦克库青年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被称为“流动的艺术家工作室项目”。
四川美院以架上绘画为主体,在艺术市场火爆的时候,许多艺术家被卷入其中,卡通与符号性绘画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但也造就了诸多在艺术市场中成功的艺术家。
从总体来看,坦克库有几个特色:第一、准官方艺术机构。这是坦克库与其他艺术社区重要的不同之处,其他地方基本上是艺术家自发建立起来的,有很强的民间色彩,但是坦克库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依托美院建立起来的准官方艺术机构。第二、房租低廉、稳定。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与之有一墙之隔的501艺术基地,今年9月如北京等地艺术区一样,上演了涨房租的风波,在政府的斡旋下才勉强达成一致,产权方的强势涨价致使诸多艺术家都会为自己新的艺术工作室考虑后路。第三、作品飞出重庆做展览。艺术家的重要展览大部分都在外地,因为本地缺乏有影响力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如重庆美术馆也挂靠在四川美院名下,既是学院的美术馆,也是重庆市的美术馆,这种局限反而成就了许多艺术家在重庆之外获得艺术上的声名。同时它也面临很多问题,因为是非营利性机构,运营经费不足以及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其面临的紧迫问题。其次,学院搬迁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与老师都搬到了大学城,这个地方人气的减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前以学生为主、门庭若市的景像是否会因师生的大量离去而变得冷落,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与应对。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在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一些局限与不足就会表现出来,机构运行就会显现得比较艰难。
除了坦克库,其他几个艺术社区,最近几年也比较兴旺。刚刚经历过涨价风波的501艺术基地,经过调整后各种活动如期举办,108艺术空间每个星期五仍然举办小型的讨论会,器•空间不断酝酿新的艺术活动,独立影像空间除了正式的展览之外,不断推出新的艺术计划来提升这个城市的人文气息。这个基地从2006年由四川美院教师戴嘉陵、闫炎等牵头与华辰物业经过协商成立起来,到现在也颇具影响力,501当代艺术基地总面积9700㎡,主体建筑共4层,分为A、B两个空间,现在501当代艺术基地的63个艺术家工作室中共入驻艺术家73位。此外还有501当代艺术馆,M公社、器•空间、影视动漫基地、涂鸦街杂志社、涂鸦街画廊与纹绘工作室等几个独立的艺术空间。今年,这个基地的租金从每月8元/㎡,涨到了现在的1012元/㎡每月。基地入驻的艺术家以四川美院教师为主,如傅舟、郑力、陈卫闽、罗丹、刘威、何力平、周宗凯、戴嘉陵,王立端等等。
102艺术基地成立得最晚,开始是由几位学生承租,渐成规模,经过黄桷坪艺术节以及创意产业部门的推动,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入驻艺术家以黄漂和学生为主,除了部分从事艺术创作已展露头脚的艺术家外,此地的低端艺术市场交易运营的比较好。
艺术社区简析
从全国的艺术区来看,北京的宋庄、798、大山子,昆明的创库、西安的曲江、重庆的黄桷坪、上海的莫干山、深圳的大芬村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区的多元面貌,莫干山与大芬村以画廊为主业成为旅游与艺术消费的对象,其他艺术区则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原创艺术。在黄桷坪,以四川美院、艺术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当代艺术、动漫产业、广告设计公司、画廊机构、酒吧一体化的产业链,表现出极强的产业化特征。一方面,艺术社区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发展与兴盛,另一方面艺术社区容易发展成利益共同体,则不利于艺术的健康生长。伴随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的加速,艺术品成了资本的载体,艺术被迅速卷入市场的漩涡之中,艺术社区的形成加速了它的运行,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催化剂。此外艺术社区带给艺术家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容易使很多艺术家把自己的创作纳入到利益的聚合之中,失去创作的独立性。艺术社区的生长需要强有力的文化引力,在其发展过程中学术本身的力量需要提升,如果只是为推销其艺术抢占一个优势的位置,则极不利于艺术家的成长。
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中有现代性、后现代性,中西、古今交汇的时代特征,艺术社区作为应合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当代艺术消费催生,具有不稳定性的一面,其组织表现出比较松散的状态,艺术资本的流动使艺术社区的生存状态也显得比较脆弱,经济风向稍有变动便深受影响。由于艺术的文化本性挟裹在当代的商业消费中,让当代艺术的创作也参与到文化生态的危机中来,在这个艺术生态之下,艺术家朴素的心灵追求,显得弥足珍贵。艺术社区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这个时代人文精神中来,才不致我们这个时代形成物质过剩而精神贫乏的文化生态。
上一篇:向国华艺术简历
下一篇:云南年轻艺术家赵磊明简历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