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3.4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7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798
相关联接:
随着2007年新兴市场的风头暴涨,亚洲艺术市场越来越吸引着世界的关注。事实上,亚洲艺术市场内部既有其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日本、韩国都是中国的近邻,日韩艺术品市场,是亚洲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艺术品市场互动互成。
日韩艺术市场的“同”
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日韩国内艺术市场盘面较小。以韩国为例,2008年,韩国的GDP是9,570.53亿美元,而艺术市场是2.3亿美元,仅占GDP的0.024%。而这一数据相比世界艺术市场0.062%的比例还是很低的。相对于市场经济规模,韩国的艺术市场仅占据很小的份额。所以,韩国艺术市场还处于发展之中,未来仍然具有很大潜力。
日本、韩国均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带有外向型的特点。尽管国内市场偏小,但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日韩艺术品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以白南准、村上隆、奈良美智等为代表的日韩艺术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也越来越高。而韩国最大的拍卖公司首尔拍卖早在2003年就开始征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拍卖。自2007年开始,韩国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度更是有目共睹,大量韩国画廊进入中国市场,大量韩国艺术资源通过韩国在中国的画廊机构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也使得中、韩艺术品市场的依存度有了空前的提高。
相比整个亚洲艺术市场体系而言,日韩当代艺术还处于相对的价值洼地。尽管有个别国际性艺术家作品市场价格偏高,但从当代艺术总体而言却较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还要低一些。即便是像村上隆这样日本一流的当代艺术家,虽有高价创出,但一般作品的价格并不高昂,大约在十几万至几十万美元的价格区间。事实上除了村上隆、奈良美智、杉本博司这三位艺术家,日本当代艺术的行情并不乐观,日本业内人士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日本艺术“叫好不叫座”。由于日本国内的当代艺术藏家数量很少,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日本国内往往无人问津,即便是上面提到的三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在日本的行情也不火爆,通常雕塑或者架上绘画会在几万至几十万美元之间,而版画或其它类型作品一般都在几千到一万美元之间。总体来看,日韩艺术品的主要卖家基本上集中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东南亚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而从2007年开始,欧美收藏家才开始逐步介入日韩当代艺术的收藏。
日本艺术市场的独立性
而日本的艺术市场,相对整个亚洲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而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观察,日本市场与欧美市场具有更为密切的关联度。事实是1987年后,欧美股市的崩溃抑制了美国与欧洲的艺术品消费需求,而来自日本的资金则支持了全球艺术市场长达两年之久。“日本人,带着这样多的钱进入规模相对狭小的艺术品市场,他们令这个市场趋向疯狂,”爱德华·道尔曼回忆。结果是在那一个时期,亚洲买家占有了全球大约1/3的艺术购买力。而随着90年代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艺术品市场从“黄金时代”迅速跌落谷底,时至2007年才出现了恢复性的发展。
从2007年开始,多家日本画廊开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除了联合办展外,一些画廊已经把触角伸向了艺术市场火爆的中国,比如三潴画廊等都在北京开了分店。日本画廊也频繁出现在亚洲博览会上,比如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首尔等。2009年9月的“上海当代”博览会,70多家参展画廊中日本画廊就达13家之多。此外,新拍卖公司的成立(如AUGUR当代艺术公司)和老牌拍卖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101东京博览会的举办以及日本最大的两家拍卖公司的合并等无疑都是日本艺术市场的积极行动。而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的中国内地、台湾地区以及韩国买家也开始关注市场值被低估的日本当代艺术品,这种趋势目前正从日本周边地区向全球蔓延。
而日本国内的艺术市场也在积极发展。2008年4月举办的第三届日本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Fair Tokyo 2008,简称AFT)实现了突破1,000万美元的现场成交金额;2008年第3届横浜三年展,开设了4个展览馆,总观众量达到30万人次,呈现出日本国内近年少有的对当代艺术高涨的热情。日本国内的拍卖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同样取得了加速增长的业绩。
在近几年的市场发展中,日本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优势,这也是因为上一波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国内艺术市场一直较为低迷。在2008年5月14日,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以创纪录的1516.1万美元拍出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雕塑作品《我寂寞的牛仔》。之后,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在2008年5月24日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夜场”中,推出5幅日本当代艺术作品,4幅作品成交,每幅作品成交额都在300万元以上,最高价作品为奈良美智的《你的童年》,以616.31万元落槌,艺术品拍卖部分印证了日本当代艺术家作品日益走俏的发展趋势。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出现的购买日本当代艺术的热潮,既有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各国当代艺术相比的“性价比”优势,也有日本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其市场价值一直被严重低估的原因。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尽管给日本艺术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但由于日本艺术市场在90年代饱受冲击,因此2000年以后更多立足于国内需求,交易品种的主体以日本传统艺术品为主,当代艺术品市场则相对有限,由此也呈现出与外部市场相对“绝缘”而稳定的特征。
韩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就出现了经营美术品的专业画廊“半岛画廊”,然而艺术市场的真正活跃则是1970年以后的事情,尤其是以首尔的“现代画廊”开馆为标志。1988年汉城(现首尔)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国际艺术资源的进入,而韩国国内对美术品的消费也渐趋热络。1991年韩国艺术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到了1995年韩国与国际市场间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其标志就是国际著名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在汉城开设了分支机构,借助于这些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国际艺术资源被韩国国内所认识,而韩国的艺术家作品也开始进入了国际市场。在国际拍卖公司的带动下,韩国本土的拍卖业也改变了自1971年韩国传统美术协会主办的“拍卖展”的旧有模式,出现了像韩国美术品拍卖展、首尔美术展、名品展等新型的拍卖形式。
而在2000年以后,韩国艺术市场急速成长起来。从拍卖市场、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基金三方面计算,韩国艺术市场年交易总额急剧增长。2001年为67亿韩元,2004年为177亿韩元,2005年为228亿韩元,2006年为725韩元,2007年则飙升至2,606亿韩元。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2007年年末的三星秘密资金事件对于上升势头有所遏制,2008年这一数据降至1,747亿韩元。而如果再算上画廊交易和个人交易,2007年韩国艺术市场规模是4,000亿韩元,2008年则降至3,000亿韩元左右。
而尽管2008年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及转让税等问题让韩国美术界开始“过冬”,但是韩国国内的艺术展览空间却在不断的增加。韩国美术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韩国展览空间变化”报告指出,2008年韩国新建的博物馆、画廊等展览空间一共有143家。这比2007年增多了36家。韩国美术研究所自1999年就开始调查国内展览空间的新增情况:1999年新开的展览空间只有25家,2000年32家,2001年23家,2002年26家,2003年38家,2004年49家,2005年51家,2006年63家,2007年更是达到107家,从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韩国的展览空间在逐年增加。2008年新开的展览空间主要集中在首尔,共有93所,釜山 8家,仁川5家,光州 4家。与此同时,艺术圈内人士也认为韩国艺术市场的情况实际上不容乐观,因为已经关闭的展览空间其实也不少。
除了市场的急剧变化,韩国一般观众对艺术收藏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对于艺术市场和艺术作品的关心也超过以往。购买美术品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与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以艺术展览为例,2008年8月举行的亚洲年轻艺术家展览(ASIAF)观众超过了5.7万人,展出的2300件作品中有1500件售出。亚洲最大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之一——2002年开办的韩国重要展会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KIAF),,2008年9月在首尔开幕,参加的画廊有218家,其中韩国画廊之116家,外国画廊之102家,从有名的大家到年轻的后起艺术家,一共有5000多件作品参加展览。参观人数也达到数万人。
亚洲艺术市场的互动
2008年以来亚洲艺术资源的流通已经超越了国界,甚至形成了根据市场具体供需关系的重新配置。以韩国为例,近年来针对韩国国内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广泛需求而大量引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源,与此同时大量韩国画廊又分别挺进北京、上海,通过开设画廊或分支机构的方式融入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在中国,2008年日韩当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声名雀起,成为了新的市场热点,此外印度、东南亚的当代艺术也被众多的画廊引入中国国内,并培养出了一批中国的收藏者;此外印尼作为亚洲更为新兴的市场,也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品重要的输入地区,同时亦成为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受容地区。
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亚洲地区跨国的市场整合也成为了抵御危机的当下策略。在艺术拍卖方面,2009年2月份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与日本亲和拍卖公司宣布全面合作。在艺术博览会方面,2009年3月份的东京也举办了首届日韩艺术博览会。而更早的案例则是2008年12月日、韩、印尼和中国台湾地区的5家代表性的拍卖公司,在中国澳门联合举办“亚洲艺术周”,推出了一系列的拍卖活动,整合各自的市场资源而互补共赢。而其中4家——日本亲和艺术拍卖株式会社、韩国K拍卖公司、台湾金仕发拍卖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雷莎蒂拍卖行,于2009年5月将“亚洲拍卖周”移师香港,开始与佳士得、苏富比同台共舞,展现了亚洲自我整合的趋势。而2009年11月29日落下帷幕的第二次香港“亚洲艺术周”,更以81.88%的成交率与4086.11万港元的成交总额圆满收场,给亚洲市场带来一片生机。
日韩艺术市场近期动态
在目前并不太理想的经济环境下,日本仍然有强调高品质的博览会诞生。1月29日,由爱马仕赞助的G-tokyo 2010博览会在东京都港区六本木举行。尽管仅有十五家日本国内画廊参加,但名单却为小山登美夫画廊、大田画廊等日本一线画廊,其人气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在时下的日本艺术界也是一股鲜活的力量。
2010年第六届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FAIR TOKYO)也将于4月2日-4日举行,有140个参展画廊,基本上与上届持平。2009年,第五届东京艺术博览会共有143个画廊的大约3000件作品,吸引了4.5万人次参观。
4月4日,韩国最大拍卖行首尔拍卖公司将在香港君悦酒店举行“现代及当代艺术”春拍。3月5日,首尔拍卖首次在北京举行预展会,这也是继2008年9月首次上海预展之后,首尔拍卖介入中国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此次首尔拍卖“现代及当代艺术”春拍中,共推出80件西方及亚洲艺术大师的杰作,总估值达8,000万港元(约6,900万人民币)。其中,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崂山新屋》估价最高,为3,035,000-4,335,000人民币。
根据第23届欧洲艺术和古董展览会公布的《2010全球经济衰退中艺术品交易趋势》报告显示,新兴国家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正在增长。而日韩艺术市场在这一趋势下,其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就目前的相关活动而言,日韩艺术市场的活跃度并不低,甚至更具多元化、国际化,至于究竟2010年上半年能不能取得可喜的成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