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亚洲国家的艺术家一样, 韩国画家李吉雨(LEE Gil Woo)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但他的志向并不满足于自治的地域艺术, 而是着眼于吸收和融合新的艺术, 以建构绘画的当代性。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看, 李吉雨巧妙延展和弥合了传统高丽纸与当代流行图像的结合。具体说, 他偶然从寺院的烧香或日常燃烧物中获得启示, 将这一手法引入到绘画创作中, 根据具体形象的取舍, 在韩国传统高丽纸上用烙铁反复打孔组成了分层网格状洞孔的绘画新样式, 从而开创了一种独特语言和个性风格。
与意大利艺术家丰塔纳(L. Fontana)在画布上用刀划出几刀导致空间变化不同, 韩国画家李吉雨则依据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形象在纸上用烙铁打孔组成了新的视觉图像, 其意图并不是追求抽象的语言, 而是在绘画叙事与流行图像之间寻找新的图像关联意义, 即通过对纸的烙孔, 由分层网格状洞孔遵循所选择的图像, 营造出新的图像, 这种类似于重叠的图像无疑蕴涵了时间与空间、传统与现代、似与不似, 熟悉与陌生、明星与大众、消失与产生(extinction and generable)、历史与记忆、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对话和交汇, 进而生成新的图像形式。正如画家所认为的那样, 燃烧的空间和填充的空间像人生的轮子一样是新的艺术的结合和调和。
事实上, 从结构主义的角度看, 任何一种艺术符号的意义都来自于它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 尤其来自于它与其他符号的对比或对立。也就是说, 绘画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中形式符号的对立表达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 李吉雨的绘画混合和建构了新的符号关系, 这是一种既非此也非彼的语言和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在方法上触及了绘画的边界, 而且在语言上重新界定了绘画的内涵和意义。
虽然李吉雨的作品以静态呈现, 但他却以跨学科的视角大量吸纳了绘画、设计、计算、传统、行为、材料、摄影、波普的要素, 将这些要素综合和转译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这一切都依赖于其敏锐的直觉、细微的洞察、理性的分析和实验的精神来最终完成。
因此, 作为一位深谙韩国文化传统的艺术家, 李吉雨的创作融合和提炼了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经验, 并超出了现有绘画经验的轨迹, 通过对“非艺术”手段的借用、混合和创新, 确立了新的艺术样式。可以说, 李吉雨的作品理想地表现了今天的“大同”世界, 既超越了东西方之对立, 又生动呈现了多元文化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