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博而励画廊|Boers-Li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AGA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9
  • 印象:
    台湾前台男 位置隐蔽 干净 有意思 空间小
    确定
  • 经营时间:
    20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博而励画廊|Boers-Li>画廊动态>正文

艺术行业说:市场不会垮!

2011-04-15 11:20:31          

  程昕东(程昕东艺术空间):所谓不好是缩水造成信誉恐慌

  艺术市场没有办法超越整个大的国际环境而洁身自好。到底对艺术市场的影响会多大?更多的要看秋天保利和香港佳士得拍卖以后,那个时候再来谈影响会更明确。

  而且所谓不好不是因为整个全球资本市场缺了多少钱,而是缩水造成各种消费信誉的恐慌。所幸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建构的过程当中,没有人大量抛售的现象。有人幸运一些,赶上了一个出场高潮的阶段时卖的好,有一些人可能没卖。这是运气的问题。

  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该有这些准备。在金融灾难面前,我们怎么样重新定位?我们的问题是行业技术太薄弱,比如拍卖价格有可能和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脱节,拍卖的成交价格会跟画廊的价格有直接的落差。那么画廊怎么维持再继续发展的可能?而且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收藏家可能会在这场经济危机里面受到伤害,反过来直接影响中国画廊业的发展。

  艺术品价格在市场发展的前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市场本身发生一些变化,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

  陈蕙(陈绫蕙艺术空间):我很平淡地看待现在的现象

  我千里迢迢越过海峡来到北京,就是喜欢这里的氛围。现在大家照样在做很多的艺术活动,如果连艺术活动都停了才是令人最担忧的事情。台湾地区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经济问题,所以我看待现在的现象很平淡。

  很多画廊是靠库存过冬天的,不是靠现在做多少展览。台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就是我们做展览的时候,同时也要建立自己的收藏,这也是整个市场给我们的经验。

  金融问题刚发生的时候,大家有些猜不到底数。因此只能看我们的收藏品。台湾地区目前的市场状况还是有点小乐观,因为台湾的收藏市场经验比较长,收藏家也遇过风暴了,他也能接受价格高低的心理准备,所以他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已经更关注喜好的部分,他有自己的收藏判断。现在中国市场的顶端藏家有没有这样的准备?这是我现在在思考的问题。比如录像作品有时候会卖得特别好,这样的一个隐形的市场是不是还没浮现出来?景气的行情总有回来的一天。

  应该重新思考策略,还有经营的方向,跟艺术家的合作方式。我们面临很多有钱人,金融风暴让他们发现银行是不能相信的。那怎么可以留下来?有艺术作品在。他们可以重新来认知艺术品在金融市场的一个角色,当然这种保值是投资,而不是过多的投机。坦白说,艺术品的变现率也没有那么快。这种新的认识是艺术市场的一个机会,重新来看这样一种东西。

  董梦阳(艺术北京):这个市场就一定会在

  我们大家要相信只要中国不会垮,这个市场就一定会有。现在很多人都会关注中国艺术的情况,艺术北京从来没有一届这么多人,出乎我们的意料。虽然我们做市场,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在做教育,把潜在和未来的收藏家带到这个环境中来。今年艺术北京的时候,中国工商银行的行长等一些企业家开始关注,同时中国人寿、奔驰公司,包括爱马仕等奢侈品都想要赞助艺术,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同时我注意到,奢侈品行业跟艺术品行业的互动越来越多。艺术在商业环境中逐渐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奢侈品业每年大概200个亿的交易额,还是很庞大的。消费得了艺术的人也是可以消费得起奢侈品的人。所以,艺术行业不是钱的问题,是信心的问题。调整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了。同时这也是给大家一个更加冷静的思考的机会。

 

 

  李国胜(环碧堂画廊):如果达到共识受的损害不会太大

  今年后面的拍卖市场结论已经有了,肯定不会好。因为金融海啸的影响是全球的,所谓的全球一体化也就在这里显现了出来。我自己认为这个市场肯定会遇到麻烦。

  整个全球的金融界都乱了。但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会,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国家没有受到重伤。但是下一步怎么走是很关键的。活下来的才是英雄。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下来?

  我担心的不是价格。原来30万的,现在卖15万,这是正常的回调。中国当代艺术史只有二十三年左右,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就十六七年,都是新的东西。这个市场在好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膨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许多操作市场的人不懂市场,先天不足,就是一个畸形儿。艺术市场有一种理论叫做“搏傻主义”,这种东西是不可能长期下去的。拍卖公司把握二级市场时应该是很负责任。艺术家应该艺清醒。画廊也要明白有钱的时候你应该怎么保护这个市场。艺术的评定标准都会重新发生变化,这个市场由于大事件的出现会重新排队。

  本身来讲我们是从金融市场滚打出来的,做庄都做过,艺术市场做局的话,我做局比谁都高。但我觉得这个市场如果真想长期做下去,不是淘一把就跑。这个局不能做过,这本身就是一个游戏,你别用这个游戏骗大家,最后把自己给骗掉了。

  我觉得从画廊来讲最实在的事情,应该是踏踏实实的跟艺术家去沟通,脚踏实地给艺术家做工作。从博览会这方面说不是拼谁做得最大,而是怎么样尽量省钱又把事做好。肯定是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资金下一步你死得很壮烈?这个市场应该会出现问题,但是我们达到一个共识的话,收的损害会不大,我们还有机会把我们的艺术推导世界上去。

  林松(世纪翰墨画廊):核心标准没有建立导致不自信

  为什么这个市场现在会诚惶诚恐?咱们自己认为什么都建立好了,所以才会诚惶诚恐、不自信,什么泡沫崩盘全来了。其实中国自己的收藏体系和评判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跟着外国画廊、商家、投机商走的话,还是跟庄的,不是做庄的。自己的核心标准没有建立,导致不自信,导致风吹草动惊弓之鸟。纽约苏富比拍不好了,中国就跟着拍不好了?根本就是不自信。所以现在恰恰是重建的时候,搞清楚什么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中国收藏体系和评判体系。

  我们画廊主要是做年轻艺术家的,可能销售起来受影响比较小一点。市场都处于盘整和观望的过程中,所以交易量会小一点。对画廊来讲也是个机会。以前市场火的时候,那些特别符号化和表面化的画很能卖,流行什么画廊卖什么,整个市场会出现一个被误导的情况。我们则是一直坚持自己特色,按照自己的理念做自己喜欢的、跟传统中国有关联的画家。市场好的时候,我们就不是主流,被掩盖掉了。现在,有特色的才能凸显出来,跟传统有关联的年轻艺术家,功力比较扎实、修养比较好的,反而没法受太多的冲击。

  卢杰(长征空间):不能简单地量化或者平均化看待危机

  我不太习惯悲观论调,我也不会简单的像股票大师那样预测。所谓经济危机,说到最后实际上还是关于信心的危机。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是新的,中国有哪个产业是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来增长速度如此高的?中国当代艺术不能用一年、两年、三年去看,你要整个用十年二十年去看,你就会知道,整个事情还是处于乐观的情况。如果把话题基本上围绕着过去两三年的急功近利、繁荣时代,这个计算的坐标不准确,才产生了说现在市场好和不好的说法。市场不是谁可以做出来的,市场就是市场,目前它会有自然的调节,把一些垃圾调出去很正常,把一些不正常的价格调下去也非常正常。

  拍卖、博览会都非常重要。但是艺术整个经济是复杂的、多元的,如果非要量化起来就有一种威胁会把一切东西都平均化的看待。举个例子,拍卖比较多的还是倾向于架上和雕塑,市场不好了可能使这其中一部分不好了,但很可能有人长期以来一直在做一些更实验的东西,而那个东西跟所谓大的市场不好是没有关系。再说到画廊界的经营,每个画廊的人员、资源、经营方式、性格、人脉都不一样。比如有的机构一直是跟严肃的收藏家,或者大的美术馆合作。美术馆的预算是老早就定好的,收藏家的收藏体系是几十年有系统的。市场好,卖很好,跟他也没有关系;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也不会因此去压你的价格。可能市场不好,反而使这种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能够进入美术馆的收藏。

  我们在建立这个市场,市场是我们共同构成。艺术是爱情,你能说现在爱情市场不好吗?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去创造爱情,而不是批发爱情,兜售爱情。

 

 

  皮力(Boers-Li画廊):长期的、有自己方向的画廊是安全的

  艺术品市场在股市不好的初期是对冲的,对冲超过六个月以上资金同样全部会抽出。中国市场的动荡在于大多数中国本土的收藏家都是以成交数字为指导来买东西的,其实是本末倒置。所以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这些收藏家立即对这个投资感到恐慌,要把资金收回来。而前不久入市很凶的印尼收藏家现在要回头去保住东南亚本地的艺术市场,无法顾及中国市场。

  至于“抄底”的时候会在哪里,一般不会在市场曲线最低点抄底,而是在反弹上来的时候,会有人按照一定比例抄底,这是股票市场比较保险的操作方式。所以今年秋拍或者明年春拍,一些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应该卖得比较好。

  画廊行业垮是不会垮,很多长期的、有自己方向的画廊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一批画廊倒闭的情况的话,好艺术家也会过得比现在糟。艺术市场下来的话,我们画廊面对的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制作费用会降低。就像日本现在就做村上隆和奈良美智,就是因为80年代经济垮下来之后,只好做小的东西。最危险的部分是在这两年之内价格迅速催生的艺术品种和风格,整体会打回06年的情况。

  尤勇(匡时国际拍卖公司):金融市场与艺术市场有结构性的不同

  我觉得艺术市场和金融危机是正相关的。它有两点:一,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滞后性,但现在滞后时间越来越短。第二,当代艺术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了一个资本工具的角色,但它毕竟是基于个案,还是会有良好的表现,比如雷曼兄弟倒闭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赫斯特专场拍卖了20多亿人民币。把眼光放到整个艺术市场来看的话,很多东西卖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香港刚刚结束的宫廷艺术品的专场卖的还是不错的。

  这几年的艺术市场是一个收藏型和和投资型双性质的市场。

  第一,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跟过去有非常大的不同。从整个全球经济的心脏美国开始蔓延到全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用美联储前主席的话说:“百年不遇”,从1929年以来最厉害的一次,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对它的恐慌和重视。

  第二,今天全球的虚拟资产和1998年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我看到分析数据增加了大概7倍。也就是说1998年时,全球虚拟资产只有现在的1/7。比如现在是10万亿美元,1998年大概只有1万亿美元。虚拟资产也就是所谓的泡沫部分,再加上杠杆效应的运用,造成的危害肯定比1998年严重。

  第三,赫斯特拍卖专场的成功,又从反面印证了一个事实:当代艺术确实和金融资本有紧密相连的关系。看全球金融市场上最高价位的艺术品成交背后都有金融资本家的影子,都有华尔街的影子。无论是买赫斯特还是弗洛依德这类高价艺术品的,都是这一拨人。所以,它逐渐呈现出一种非常紧密的关系。这也是整个世界从实体经济越来越向虚拟经济发展。

  当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时,艺术市场的体系也会紧跟着发生问题?也不完全是。因为金融市场今天出现的问题跟艺术市场出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是结构性的不同。金融市场出现的问题是信用的问题,因为总是花明天的钱,信用出问题就导致结构性的危机。

  而在艺术品市场上信用没有出问题,不是说今天起中国的艺术家开始假话成堆,或者今天某位艺术家的学术地位动摇了。艺术界学术地位动摇也是金融破产的标志,这些问题通通不存在。金融市场的拖累是现金流的问题,艺术市场的问题比金融市场好的多。

  在信用体系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旦注入现金流就会好。现在现金流出现问题,就像行船一样,运行速度发生问题了,只能慢慢开,开开停停。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只要方向和船的结构等这些是好的,就没有问题。等水充足的话,船行的速度可能更快。

 

 

  于天宏(艺术财经出版人):大的机构和资金仍有介入艺术的需求

  唱好市场是期待一个更健康的市场出现,唱衰市场就是要拨乱反正。

  业外的谈艺术市场,和业内基本上两个思路。业外参照物两个:第一个是拿金融和地产市场这种大的波动来参照艺术市场。但观察过去几十年曾经发生金融崩盘的时候,艺术市场的走向跟它的大趋势变化是不一样的。股市一夜恐慌的后果就是抛售性恐慌,但艺术市场就算恐慌也没有这样的销售出路。所以它的反映是滞后和迟缓的,而且波动的量小,最大的波动量也就25—30%,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作品的波动变化是不一样的。可能好的艺术家的好的代表作会变成一个避风港。第二,很多人说现在资金撤退了,其实也不对。一定要看支撑过去繁荣的艺术市场的钱的结构发生变化没有。在欧美国家,60%-70%是老钱,老钱有自己的收藏计划。在中国基金市场,可能快钱、热钱、投机的钱占了更大的比例,它跑掉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艺术市场的交易成本没有那么大批量和快节奏。不会像股市、房地产。

  而且一定不要忽略一个特别强大的力量,就是在整个艺术市场多年努力教育下,很多大的机构已经进入艺术品市场,他们已经在筹建美术馆、建投资基金、建私人理财的艺术银行部门。从业画廊,如果能够去面对这样一种新的需求,能够跟他们有一些对接的话,市场定价更趋合理,会有更多的人介入市场。

  张文嘉(香格纳北京):影响只是一个层面上

  整个市场来讲一定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有没有影响只是一个层面上。如果你看的更广,可能也是一个机会。画廊可以做的本质、艺术家的项目还是会继续做,市场也许给我们提供一个转机,一个更好的开始。另外一部分,画廊可以找自己的方向,不是说商业画廊就比学术画廊差,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就是看你画廊到底想做什么样的画廊。可以做二手市场的,可以做学术的,在这个时机里面,画廊是怎么样定位很重要。

  赵旭(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正是踏踏实实发展的机会

  中国的艺术品还能在香港苏富比这种国际大拍卖中还能成交,中国当代艺术专场还能开张到81%,我觉得这证明中国当代艺术品还是经得住考验的。估价过高的流标只是一些圈外媒体在炒作。画廊就卖280万,拍卖市场中卖400万一张,不合理的价钱怎么可能成交。

  艺术家涨幅过高给画廊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这次拍卖有些艺术家作品表现很差,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因为很多真正严肃的收藏家愿意去画廊买东西。

  中国当代这一块不成熟,它本身是两三年内急速发展起来的,所以碰到金融风暴时它也是脆弱的。经典的、好的艺术品,比如像张晓刚早期作品、刘野的重要作品照样成交的很好。可能有些比如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俸正杰的八张作品,以市场价1/4的价钱成交,这个成交对他的画廊和对他自己会有一些影响,这是暂时的。经济好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品肯定还能上去的。

  人一生中总有光辉美好的一段,当代画廊这两年可能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是最美好的、最光辉、最热烈的一段时光。金融风暴到来是整个市场的新起点。有些画廊走学术这一条道,没怎么上过拍卖,没有去推这个车,那么画廊的形象和信誉都不会受到任何损害。画廊正是踏踏实实发展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托尼(龙艺榜画廊):这是艺术产业整合和升级的契机

  金融风暴仍处在震荡时期,对中国经济和艺术市场的实质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更多的还是对心理层面的冲击。资深画廊所经营的高端的、投资性的艺术品可能受到的信心缺失的影响较大,而中低价格的消费性艺术对海外客户的依赖较重(海外客户占60-70%),这些暴露了中国当代艺术产业的内在弱点。“当龙卷风来临之时,构筑起风车!”,我认为这是艺术产业整合和升级的契机,需要把艺术家、画廊和收藏家作为完整产业链的视角考虑艺术市场可持续发展性。

  现在艺术市场依赖着少数高端收藏家,市场的蛋糕小,需要开拓更广阔的空间。相对于美国的国内消费(70%以上的GDP),中国的国内消费仅占国民经济的15%左右,本土艺术爱好者的培育才能扩大艺术市场的份额。而中国当代艺术和美学教育的匮乏是市场推广的瓶颈。其实现在学生的艺术热情就是十年以后中产阶级的巨大的艺术消费。在金融危机的时刻,应该看到本土市场的长期潜力,提高展览品质,促进观众的理解和教育,搞一些推广普及性的艺术教育项目,深入耕耘市场;同时保持对真正有才能和独创性的年轻艺术家的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

  在资源整合方面,在市场观望期,画廊间的合作可以创造价值,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艺术是对经济最敏感的行业,行业的整合升级才能承受经济的变动不居,优化结构、创造价值保障了艺术产业链(画廊、藏家和艺术家)的长期成长性,也许是应对金融风暴的理智态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