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OCT当代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深圳
您所在的位置:OCT当代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德国荷石州艺术家联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1-04-15 11:21:21          

  由深圳美术馆和德国布伦斯布特易北河论坛社区级画廊联合举办的“德国荷石州艺术家画展”于2007年6月25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中了德国23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版画、装置、影像等39件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观念上都集中体现了当下德国艺术创作的方向和趋势,向中国的艺术爱好者展示了国外不同文化艺术传统下的创作现状及历史发展。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德国布伦斯布特市的艺术家、研究人员与中国的批评家、深圳本土艺术家聚在一起参加了由深圳美术馆组织的同名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就目前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当代艺术的创作、批评、收藏、市场运作以及美术馆学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中德文化交流促进双方城市美术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会议由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先生主持,中山大学沈玉宁先生担任翻译。   会议开始,首先由德国布伦斯布特艺术博物馆董事安杰利卡·赫特女士介绍到会的德国来宾:布伦斯布特城市美术馆馆长西克·艾克曼·莫斯伯格女士、汉堡艺术顾问西尔维亚·费迪南德女士、德国艺术家KD·阿尔特先生、荷石州建筑协会会长尤维·费迪南德先生、德国历史学家乔森·莫斯伯格先生。由深圳市宝安艺术区艺术主持黄龙先生介绍与会深圳艺术家:深圳大学刘子建教授、深圳22艺术区画家杨谷一先生、梁成坚先生、深圳梧桐山画院浩瀚先生、谢武先生。由鲁虹先生介绍到会批评家: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杨维民先生、深圳美术馆推广部主任王子蚺先生、深圳美术馆收藏研究部研究员覃京侠女士、中央美院研究生卢缓女士、深圳华侨城巴布画廊主持王丰女士。   刘子建(深圳大学教授):我想向KD·ARLT先生提问,您为什么会对水墨、宣纸这种东方材料感兴趣呢?   KD·阿尔特(德国艺术家):日本的水墨艺术在20世纪初已经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到1955年左右,这种风格的影响达到了顶峰。   刘子建:我们知道在当下的东方,宣纸、水墨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这种媒介已经受到很多方面的怀疑。ARLT先生为什么会用这种东方的媒材来进行您的创作呢?   KD·阿尔特:日本纸、宣纸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怎么能怀疑这种媒材呢?   刘子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越来越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使得中国艺术家对宣纸这种传统媒材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产生了怀疑。   KD·阿尔特:一种文化要发展,虽然可以借鉴外来文化,但是必须要在自己的文化上进行创新。传统和现代其实是不矛盾的,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更现代的东西。   尤维·费迪南德(荷石州建筑协会会长):在建筑界有一个说法“只有有很好的基础才能建造出高大的建筑”。今年在德国汉堡曾经举办过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让我们看到现在多样性的东西不仅体现在中国的经济上而且体现在文化上。我非常感兴趣于中国艺术市场和艺术收藏这些方面的运作方式,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鲁虹(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对于艺术市场和艺术收藏这方面,中国与西方不同,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更多的中国美术馆仅仅是一个展览馆,不可与西方的美术馆运作方式同日而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有机会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才开始注意美术馆的多种功能,如研究、收藏、教育等,而不像以前仅仅是视为一个展览馆。以我们深圳美术馆为例,2002年我们才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定位,即“关注当代艺术、关注本土艺术”。根据这个学术定位,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当代油画展,收藏了100多幅优秀作品。去年在德国展出的20多幅作品就是其中挑选出来的。   尤维·费迪南德:美术馆有没有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   鲁虹:我们有自己的一个学术委员会,但运作机制还不像西方那么规范,这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尤维·费迪南德:美术馆一般是怎样收藏作品的呢?   鲁虹:策展人提出收藏名单后,由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再报上级文化单位批准。前不久我去巴塞尔,在瑞士收藏家西克的家里,我发现这位西方收藏家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任何一个中国收藏家与美术馆都无法比的,如果我们要办一个展览,很多作品都需要去西方借,所以我们还要补课。   西尔维亚·费迪南德(汉堡艺术顾问、策展人):我想问这位画廊的女主持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您做展览,您会选择哪些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就是我想问中国有什么样的艺术展览会,或者说喜欢举办什么样的展览?   王枫女士(巴布画廊艺术主持):我想说明我们私营画廊和鲁虹先生刚才谈的美术馆的运作是有很大差别的。每个私营画廊都会因为画廊主人各方面因素的不同而给画廊以不同的定位和层次,所以在这里我的发言并不能代表所有画廊。至于在风格、价格等方面因为自身因素的制约,画廊之间的差别也许会很悬殊。我非常欢迎德国朋友来我的画廊参观。在OCT当代艺术中心,你们还将看到更多不同风格的画廊。   安杰利卡·赫特(德国布伦斯布特艺术博物馆董事):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一个画展开幕式刚刚结束就开始的讨论会。我想问在座的各位,这次我们展出作品中您最喜欢哪一幅,并给出您选择的理由。   杨维民(湖北美院教授):我想也不好说最喜欢哪件作品,我看ARLT先生的画的时候,比较有亲切感。   KD·阿尔特: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传统的艺术家,我的作品里除了墨汁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今天展出的我的两幅作品,左边一幅是宣纸,右边一幅是硬纸板。其实用传统的东西去创作,仍然能够做出很多很有现代感的作品来。我曾经在日本做过两个月的展览,都是这样的做法。   杨维民:阿尔特先生的作品里用了很多东方的材料,他是从日本知道这种材料的,但这种材料的根源是在中国。我们知道日本的那些水墨作品与真正中国的水墨是有区别的。最近深圳正在举办三个有关水墨的展览,关山月美术馆的“开放的水墨”展、宝安区“异质的水墨—中国当水墨名家邀请展”、OCT巴布画廊“墨色之外的——蒋冠东逻辑水墨作品展”。这些展览都是用传统的材料表现当代的东西,从中可以看到,在用传统媒材表现当代这个点上我们和ARIL先生有着共同的兴趣。   KD·阿尔特:我有宣纸、水墨来自日本的想法是因为日本文化传播到欧洲的机会比中国传播的机会多得多。   安杰利卡·赫特: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不能为大家详细地介绍这次展出的每一幅作品。在德国我们对艺术的讨论是在展厅中结合作品进行的(拿出一些图片资料,内容是一群人在一幅幅作品面前讨论),而不是像这样开一个远离作品的座谈会。我想说,艺术品的介绍在德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基本的,因为艺术作品所要面对的是很多不同层次的观众。   鲁虹:虽然今天我们的会谈需要通过翻译语言转述,但现在看来这并不阻碍我们两座城市、两种文化在当代艺术这个话题上的交流。通过今天的交流,我相信我们都从对方那里获得了想要了解的东西。特别是在民族传统与当下创新以及美术馆运作方式等问题上的深入探讨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很多细节上,我们要向德国同行学习他们的经验。希望以后我们两个美术馆还能有更多像这样的合作。最后祝愿德国朋友这次深圳之行顺利、愉快!   (纪要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所有发言人校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