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6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北京-朝阳-一号地
学术研讨会时间
2014年11月21日 16:00-18:00(二楼办公厅)
学术主持:彭锋
与会嘉宾:顾振清、高岭、王端廷、段君、张国龙、李溪、任戎
对话‘灵’与‘力’
--第一部分
彭锋
首先我们请王端廷老师发言我们欢迎王老师。
掌声
王端廷
施力仁先生我们早就认识,他的这个铸造美术馆也多次来过,铸造美术馆办过很多展览。而且都是很不错的展览。但是,我今天是第一次看到;施力仁先生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出现,而且展览所展出的作品也让我对施力仁先生有一种新的看法,我觉得艺如其人。看他这个作品体量、力度以及其内在这种张力跟施力仁自身形象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他本人看起来是一个有着温文儒雅外形的文人、一个君子的形象。但是看他这种犀牛实在是:“力拔山兮气盖世”。
刚才看整个展览作品的同时我还看到他在展厅墙面上所准备的一些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实际上他围绕这个展览做了许多关于犀牛历史文化的梳理工作。当然施力仁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犀牛。比如说他还有豹子、马、狗等一些其它的动物。这些动物的风格都很有特点。当然他最突出的题材、主题还是以犀牛为主,并且犀牛基本上构成了他个人的艺术史。这个艺术史的第一个阶段是其写实性的雕塑,基本上是再现性的,对犀牛真实形象的再现。第二个阶段是拟人化、人格化的犀牛,主要是将犀牛披上了铠甲。其实这个犀牛的铠甲是来自于秦始皇兵马俑,犀甲本来是披着在武士身上的,他把它披在犀牛身上是对犀牛的一种象征性的处理。将之人格化、拟人化。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构成式、几何形体化的犀牛。可以用他作品的主题‘金钢’定义,从他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从这种自然化的,然后到人格化的犀牛最后到这种机械化的犀牛、结构性的动物性,最终形成这种机械构成的犀牛,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人类进化的隐喻。我们从一个传统的自然的农耕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然后一切都变成了机器,人也是机械动物也机器的一部分,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历史进程。他通过他的犀牛作品做一种投射、一种隐喻。这样的一种犀牛确实是很有力量、很有张力。在展览中我可以看出他在材料上,体量上非常多样,大大小小。构成材料有青铜、不锈钢的还有铸铁--用自然空气氧化的犀牛。此外我还特意注意到他还有一种实用性、具有功能性的犀牛,好像是我们传统中由青铜时代犀牛尊衍化而来的,上面有一个盖子可以打开,可以装酒。如果我们对青铜时代进行考证的话,它可能真是一种器皿,用于装酒的一种器皿。所以说实际上施力仁先生他是从犀牛身上看到人类对这个动物整个表现的历史。
犀牛在艺术史上最早出现在法国拉斯科岩洞壁画中,以前我还没有注意到。只是知道拉斯科岩画好像更多描绘的是一种牛、鹿以及马等动物。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可以想象他做了一个多么深入的挖掘,这里面有各种犀牛单角的双角的,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包括我国历朝历代犀牛发展的历史。在宋代的时候中国大陆还存在着犀牛,可是现在犀牛已在中国大陆绝迹。目前犀牛主要是生存在非洲以及印尼的苏门答腊等地,所以犀牛已成为了最珍稀的动物之一。而且在我国的历史上犀牛作为文人诗客特别钟情的对象之一。有一首李商隐的诗被很多人都引用过。叫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犀牛被认为是最通人性的,能够与人类灵魂进行交流的一种动物。迸发出类似爱人与情人之间心灵沟通的一种象征物。所以我们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创作中,一件事最怕就是深究,最怕认真。一个人把一件事或物做到极致,他就会引发出很多很深刻的文化意义。可以说施力仁先生在对犀牛这么一个动物或者说这么一个题材、主题的表现已然做到一种极致。我们中国人喜欢将某个人在某一方面如果达到一种突出的、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即‘封为王’。施力仁先生可以被封‘犀牛王’。是因为他这个寓意是非常深刻,是世界各族人民都喜欢一种动物,所以说他的这个作品有可能会被安置在或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间,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施力仁先生个人的一个商标、一个标志。我觉得施力仁先生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之出色。我非常欣赏,我就说这些。谢谢!
掌声
学术研讨会盛况艺术家施力仁与王端廷教授合影
铸造美术馆学术整理
铸造美术馆感谢您关注
铸造美术馆官网
www.foundmuseum.com
台湾现代画廊
www.smagtw.com
点击标题下方“铸造美术馆字样”或者扫描“铸造美术馆”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上一篇:公益夜‘犀’--‘象’往未来
下一篇:铸造美术馆祝您圣诞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