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别处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4.5
  • 印象:
    名称独特 展品多 装置前卫 开阔 进门坡难走
    确定
  • 经营时间:
    17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798
您所在的位置:别处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展事动向 Exhibitions

2011-04-15 11:22:03          

  幻境:别处现实

  12月8日下午3时,位于798艺术区的“别处空间”全新开幕。该画廊的开幕首展“别处现实”邀请中国美术馆学术部柳淳风策划,云集了12位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参展的艺术家有:曹敬平、陈可、陈文令、陈志光、陈卓+黄可一、何森、何汶玦、黄彦、李路明、他们、杨劲松、袁欣。

  在当代艺术炙热的今天,各种商业操作在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不同的价值判断和立场中,永远是无休止地争论,而且永远都得不到统一的结论。无论今天的艺术生态怎么多元和丰富,它都是良性的,因为艺术生态本身是没有对错的。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艺术,是需要用历史来沉淀的,而艺术对现实的关照,却是永不过时的。

  今天的现实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现实,有关怀和责任感的新一代艺术家们,将我们所处时代的创造和表现,融入了他们的作品当中,他们对文化和现实的价值关怀,对个性价值的尊重,也同样体现在作品内涵和观念上。在今天这个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影响不断加深的中国社会,什么是这个多元化时代的象征和最大价值表现呢?是中国抽象流派还是卡通一代?抑或青春残酷艺术?

  带着疑问,记者尾随人群,走进了别处空间,感受着“别处现实”所带来的答案。在采访中,记者得出答案:人们似乎变得不太在意种种话题和所谓艺术门派,或以艺术家的年龄来简单划分的所谓艺术流派,而是更加看重艺术作品本身和其背后的意义。

  生活在别处,即一种对现实的个人化观察和评判,只有把自我放逐到远离现实一定距离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清楚和客观地理解现实,才能体验到别处现实的各种滋味。我们在欣赏和品味这些充满新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回顾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主义脉络,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将梳理出当代艺术的新的走向以及对现实新的期盼。(宋歌)

  十年磨一剑

  “表现与书写---当代油画家九人展”

  十年前曾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一个九人展览。2007年12月14日下午15时,由《中国油画》杂志、雅昌企业集团主办,雅昌艺术网承办的“表现与书写---当代油画家九人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而这次的展览可以说是九个人十年之后的再次聚会,参展的九位艺术家分别是:王琨、祁海平、邓国源、刘建平、白羽平、张冬峰、孙纲、任传文、李江峰。

  斯人如故,九人已从当年的青年成长为今天中国油画界的学术中坚。这九年间他们所进行的各自艺术个性的寻找、完善与深化,恰恰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油画发展所具有的某种学术状态。

  开幕式由雅昌文化公司总经理蒋伟主持,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先生,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钟涵先生,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闫振铎先生,雅昌企业集团董事长万捷先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艺术家王琨的发言虽谦虚却也诚恳:“作为中年艺术家正当艺术创作的高峰,既学到了前辈的持重与理性,又退去了年轻人的浮躁与张狂,多了一些阅历,心态也较为平和,名利在生活中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相反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爱好在生活中显得越来越浓厚。”纷繁多变的艺术圈上演过无数沉浮的故事,时间是见证执著的最佳方式。

  塞万提斯学院呈现

  拉菲尔•纳瓦罗的 “自省”

  2007年12月17日,在西班牙大使馆和塞万提斯学院的协助下,西班牙摄影师拉菲尔•纳瓦罗首次在中国举办了题为“自省”的作品展。经过挑选后展出的47幅作品试图呈现纳瓦罗作品的基本风格框架:裸体、抽象,以及他著名的两格作品。

  本次展览包含两个完整的系列:“触”和 “醒”,以及作品“7符号”的一部分和一组20幅两格作品。作品的选择力图展示出最抒情最本质的纳瓦罗,将他以最个人化最深刻的方式表达给中国观众。

  “触”系列可能是摄影师作品中最个人和最具感官刺激的一组。它为我们敞开通向一个私人世界的门,在那里我们可以观察作者周遭经历,并追问他是在怎样的感觉状态下捕捉到这些图像。

  在作品“醒”中我们会看到皮肤与石头,既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的组合。这是纳瓦罗作品中常见的对比,在这里他抛弃了美学规则和传统模式,对人类的形象进行解析,将以上对比中的两面巧妙融合,同时保留了自己作品中通常渗透着的诱惑和感官享乐的气息。

  “7符号”则是通过重复来表现抽象的模式。通过对某个形象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达到从现实中的抽离,这一主题在纳瓦罗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表现。

  展览的结尾部分是20幅两格摄影作品这可能是作者最具革新精神的一个系列。此次选出的是其中最著名也是最能体现两格作品精神的:首先,我们在一幅作品中看到的两幅图像有时是完全不相干的,并以一种难以解释的方式被组合起来。此外,被捕捉到的图像所处的陌生情境使人们感觉它们似乎永远地定格在那里。

  异之镜:当代艺术六人展

  2007年12月20日,“异之镜---当代艺术六人展”于东京画廊展出,该展由邹跃进先生担任策展人。参展的艺术家分别是:焦应奇、王庆松、佟大壮、肖红、徐一晖、刘孝澄。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持续而迅猛的发展带来的冲击,被6位中国艺术家分别用他们各自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观众最真实的反应。本次群展集装置,绘画,摄影,雕塑于一堂,通过多种媒介展示了参展艺术家各自不同的对艺术及文化的追求与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置于同一展览之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不仅他们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关注各不相同,而且还通过这种组合和并置,强化了他们之间的艺术差异。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差异,更加突显他们的艺术与“异”的另一种联系,那就是与日常生活的疏离、对流行观念的置疑,批判性地审视通行的文化惯例和习俗,以及对人的存在方式---不管它由是文化建构的,还是被生物本能所决定的,都以艺术的方式给予了深刻的反省和直观的呈现。

  妖兽都市在狂欢

  位于798艺术区的玉兰堂画廊于2007年12月22日举办了“妖兽都市---黄毅、余洋作品展”。黄毅的作品以真实为题材,绘画的记叙作用重新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画同源,笔笔言物”上。放弃了时尚、潮流的黄毅,在作品中讲述了一个自由生长的精神境界。传统油画式的结构和技法夹带着淡然朴素的感情,真实得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

  “材料:陶瓷”,余洋正是用这种古老的材质带领观者回归到熟识的传统精神层面。或青或红的颜色下,并不再是造型俊秀的瓶瓶罐罐,而是船上、车上的真实生活片段,甚至是完整的地球悬浮在浩瀚的宇宙。

  画廊方面说,之所以选择黄毅和余洋的作品联合展出,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存在着一种默契的共通---精神回归。妖兽是神话故事中的异类,千百年来存在于人们的记忆,现在它将我们从这个都市带回到神话。我们的精神在这个圣诞节前回归。

  动漫美学超链接

  2007年12月23日,由新到任的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陆蓉芝策划的“动漫美学超链接”联合展演,以及从2007上海电子艺术节引进户外大型互动装置群的亮点---旅法著名艺术家杜震君的原创互动装置“火球”,在月亮河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该展以张晓东博士主持的快乐公社为主展场,结合以艺术为号召的英智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共同推出动漫美学跨领域的原创作品展览、表演,及讲座活动。

  开幕式当天晚上六点,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沈根林主任、上海电子艺术节总策展人周英姿与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陆蓉之共同主持该作品的揭幕仪式。“火球”作品是由观众启动点火机关后,爆发壮阔华丽的虚拟烟火、云海景观,曾在上海造成轰动,戚总裁特意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上海电子艺术节商借,首次在北京展出的意义非凡,是产业与艺术实质结合的美好范例。

  自从陆蓉之在2004年台北当代艺术馆推出“虚拟的爱”的大型展览之后,动漫美学系列的展览,是她持续推广的研究展,一再重组后陆续在杭州、北京、上海、新加坡、韩国及法国的两个城市展览,今年重回到台北展出,三年以来已经历十个版本,每一次展览内容都有所变化,像有机的生命体一般,成长的本身就是变化,因为变化,才能成长。陆蓉之指出了21世纪动漫新美学具有四种特征:一是大众流行文化中大量多样化的动漫美学形式的形像,都围绕着对青春的崇拜;二是动漫美学的艺术里,那些充满了奇异和多变化的叙事文本,赋予图像一种强烈的叙述性,使得图像本身成为表达的视觉图式语言;三是由电子媒体带来充满空间的彩光,形成一种极为新颖的彩光艺术的视觉经验;四是一种动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跨领域互动协作所形成“异类合成”的新美学。

  动漫美学艺术的流行,创造了一种文化性的新产业,在亚洲各地蓬勃发展开来。这种深植于亚洲文化,以形式与创意交融产生的杂异动漫新美学,应该以艺术的原型(prototype)视之,也就是说,杂异动漫新美学的本身就是原创,然后这股新创的动漫美学方向可以透过数字环境,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换言之,动漫美学的艺术已经成为新世纪全球艺坛最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宋歌)

  杨大治的圣诞礼物

  2007年12月24日下午15时,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罐子书屋,举办了由《当代艺术新闻》策划的“圣诞礼物---杨大治个展”。欢乐的节日气氛足以抵挡室外寒冷清冽的北方天气,杨大治带来了他别具风格的礼物,一个绘画纸本中奇幻的童话世界。每一个小小精灵,都沉浸在作者赋予它的跌宕的命运故事中,浑然不觉的生活着。

  杨大治,1977年出生于沈阳的高干家庭,良好而优越的家庭条件却使他厌倦来自学校的各种格外而奇特的优待和徒有虚名的荣誉。出于天赋的敏感,他过早的看透了现实世界虚伪的游戏规则,一种对社会价值观叛逆和对自己真实感受的重视越来越成为他的行为和思考的特征。

  从2006年开始,杨大治在探索绘画本体语言的教学和创作路线上走了3、4年之后,更多的走向了创作的趣味性,这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圣诞礼物》的系列。一切的造型语言、笔墨语言和形式语言,现在都已经不再是需要刻意顾及的问题,有的只是自然表达的流露。但依然可以在任何细节上,看到作者所具有的强大的把握和修养。它们如今以一种更加柔和和表意的方式进入画面,一切为了角色的需要而服务。他如同弗拉迪米尔•普罗普(Vladimir Propp)的叙事学分析方法那样杜撰他的人物,他把它们分为各种角色:英雄(勇敢的主角)、仙女和有异术者(阴晴不定的辅助者)、公主(善良的受害者)、巫婆(邪恶的破坏者)、小丑(胆小的假扮者)……他开始利用多年以来搜集来的世界各地的童话集中,总结出故事的模式,来讲述自己版本的视觉故事,并通过这些来表达他对生活世界的观察和判断。(宋歌)

  你看,你看,张志成的“脸”

  2007年12月29日下午3时,由著名策展人韩之演策展的“Face---张志成”个展,于798艺术区的陈绫蕙艺术空间拉开帷幕。

  张志成的新作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因素与人性的表达,尤其是把自印象派诞生以来突出的个性的手法加注于作品当中。他的新作最突出的即是人物,他们是出现在杂志上众所周知的明星、画家、模特,这些为公众所模拟拜服的对象,被拿来赋予新样的诠释。

  张志成在努力找寻着属于自己的色彩,这与镜头所追求的那种本色迥异。与对象的形态形象相比,更加偏爱先行提汲出作品的色彩。他的作品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通过鲜明的原色、几何学的抽象图形以及视觉效应来表现平面性和内在的世界。从作品本质来看,其所要表现的似乎并不是形体,而是蕴含在内里的新形态,给观者不同的视觉享受。

  自70年代以来,对于抽象主义者来说,“单色”成了一种主流风向,被誉为“最接近灵魂”的艺术。这类单色绘画引入物质的色彩感,给视觉造型从物性出发方面赋予了新的内涵。此外,在他的这些作品里,观者能够感受到通过色彩所流露出的人性的感觉,藉此达到形态与色彩的极限,这种极简主义(minimal art)的表述力量,是硬边绘画(hard edge painting)所无可鞭及的。而为了准确表达人物那种孤寞的情绪,艺术家在作品中往往采取单色系列的色彩,把视觉对象的感情因素作为最基本的表达概念,而把能表现物质丰富性的形象手法(视觉、听觉)作为观念的要素。在单色的表达过程中,艺术家把像土壁一样厚重的物质颜料层层附着于栩栩如生的空间里,形成一种类似壁画的效果,在这个经过慎重计划勾勒的绘画过程里,时间的概念被着重地强调出来。

  当代艺术中,平面绘画是一条艰涩的道路。然而材料上的难以表达却无法埋没其原本的意义。所谓的艺术以形式来架构,却不只是形式而已,精神的内涵是艺术的最高点,绘画之所以踞艺术里崇高地位也藉此实现。张志成的作品创作经过多年的色彩研究与手法探索,溯于极简画风却别开生面,借物化的表现手法来陈述出精神内涵,开拓了一种属于当代的新的语言形式,这些都来之不易。

  自然的灵性---安昌奎油画风景展

  酒厂艺术园久画廊的“自然的灵性---安昌奎油画个展”,于2007年12月29日下午3时开幕。

  安昌奎近年的绘画表达的主题,是其心灵对于自然的创化。他是一个勤奋的形式探索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其绘画艺术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基本要素:其一是从东北自然地理衍化而来的原始而非智力化的基本意象符号;其二是纯粹形式(色彩、结构)的音乐性构成;在此基础上进而营造超意象的质感效果等。画家把这些基本要素结合在风景的绘画语境之中,并由想象力来统摄这一切。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画家倚重表现性的画面视觉品味,但又能够不失自然天成的旨趣。为此他在过去十几年形成的十分精到抽象性语言基础上,朝向意象性转化,显示了一种优美、流动、透明的气韵,极大地丰富了个性化的绘画语汇。此外,他的风景作品整体气氛具有多重层次的神秘特性,以及由此而在空间中产生的绵延感,这些正是他全力追求的,也就是极力切近心灵对于自然创化的一种形而上了悟。

  安昌奎风景油画作品在风格上是意象化的抒情,一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风格。这种意象化绘画风格是建立在意境美学精神上的,其特征是以写意的手法、运用意象语言的隐喻性,营造艺术意境。安昌奎正是采取了这种以隐喻营造意象,以意象化抒发本我之情,从而实现其风景绘画的审美境界的。与此同时,这种“抒情”还具备一种现实的美学意义。它并不仅仅限于抒发个人内心情感的原初意义,转而变成一种过渡现代化社会中个人的心灵自救,变成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学方式。

  神圣启示的领悟者,但他更重要的是一个形式的探索者、创造者。领悟神圣的启示,并运用自然所供给的任何材料来构筑一个精神与美的世界。唯其如此,他才能对艺术拥有深刻的良知。进而,他才有可能从与自然的从属关系中超越出来,获得精神的自由。这是一个需要“抒情”的时代,一个需要波德莱尔似的“抒情诗人”的时代,安昌奎的风景绘画恰是如此,才让人感动。

  李玉端个展:

  那些易碎的情感花篮

  2008年1月26日下午3时,位于草场地的紫禁轩画廊举办了艺术家李瑞的个展。

  李玉端,1989年毕业于雕塑家田世信先生雕塑工作室,任教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李玉端的一些早期油画作品中充斥着很强烈的忧郁色彩。使用陶瓷这个材料作做作品,李玉端并不是首创。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艺术家徐一晖就发现了这个材料的独特质感,并亲赴景德镇烧制作品。可以这么说,陶瓷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语言方式,现在已经被广为使用。而对于李玉端,专业的评论家关心的并不是他使用了陶瓷,而是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来使用陶瓷,又是如何来使用陶瓷的。正是这一点,使李玉端与别的一些做陶瓷的艺术家有了区别。

  而这跟他意识的落差或多或少有些关系。正如他喜欢塑造各种各样的睡眠姿态一样,这种企盼安然入睡的理想,其实正是许许多多异乡人的梦境,也是他们失落故乡后的一种焦虑。这就像圆明园时期的流浪歌手温泉在歌中唱的:“这个城市很大,却没有一张可以睡觉的床。”之所以能发出这样的呐喊,不外乎是因为流浪的艰辛与疲惫,温泉有这样的体会,李玉端也有这样的体会。对于李玉端而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他表现了那些易碎的情感,而是他通过陶瓷这个材料塑造出的独特美感,给了我们这个灰暗的现实一种穿透花篮的梦想。

  索卡全力推广新媒体艺术

  2008年1月5日,由策展人胡朝圣策划的展览“深呼吸”,在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拉开帷幕。该展共邀请包括袁广鸣、陈永贤、吴鼎武、瓦历斯、陶亚伦、王德瑜、林建荣、陈万仁以及黄博志等八位台湾新媒体艺术领域中杰出的艺术家,展出作品从做为一个人自我存在意义的探讨,延伸至人在自然和城市中的相对位置与存在价值,再到一种莫可名状的感知状态,表达出人在不同情境下面对存在本质的体会与思考。对照新媒体艺术的“新”,存在感这个“古”典的命题反而被突显出其跨越时代的重要性与不可被取代的思考位置,更说明了人在不同时空中,总是必须在一种模糊和无法掌握的状态之下逐渐厘清生命的意义,藉由“虚无化的过程达到其自由的目的,但在其虚无化过程中,不但实现了存在自身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化,而且也完成对其所环绕的世界的改造,使其自身不断地在可能与现实的矛盾中脱颖而出,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和超越他物。”

  在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下,台湾于国际经济版图上以科技产业确立清晰的坐标位置,明定自身角色,成为世界看待台湾的一个面向,这样的思考方式在过去二十年来也逐渐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上,除了藉由科技的发展呼应艺术创作的多元性,也希望在以科技产业做为先天优势的条件上,使台湾艺术在全球的发展上有一个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语汇的特质,一如美国波普艺术(Pop Art)或日本卡漫艺术(Manga Art)等可被明确指认既在地又全球化的面貌。尤其2000年之后,科技(新媒体)艺术在台湾受到普遍的重视,不断被扩大讨论与研究,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了深化的影响,也成为台湾近年艺术发展的主流之一,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确实为台湾培养出为数不少的优秀新媒体艺术家,一如其科技产业的发达。

  关注自我的“漂移”

  2008年1月10日,位于上海莫干山路的东廊艺术中心,举办了大型群展“漂移”。该展云集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们的集体作品。他们居住、工作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漂(飘)移是他们共同的状态,也是他们试图平衡生活和艺术的方式。他们努力地在新环境中寻找出路,因此,作品主题更多关注自我,而非宏大的政治或社会命题。

  该展持续到2月6日,参展艺术家有:邵鲲、古凡、破壳、胡子、婴野赋、肉肉、吉吉、卢佳炜、蒋非默、苏伟宏。

  光晕政治,物化的现实图像

  翁云鹏的个展“光晕政治”,于2008年1月12日在北京季节画廊拉开帷幕。新的作品中,翁云鹏清除了画面中的人的踪迹,而执意地强调空间中的物的形象。由于没有人的躁动,或者说,由于没有人的喧嚣,这些画面完全展现了“物”的客观性,翁云鹏的画面就此显得非常安静,以至于有时候看上去像是一个静物拍摄。这种冷静的立场,冷静的姿态,冷静的方式,使得画面沉着安静。电视机正是从这沉默无声的画面中,从这沉默无声的空间中突出出来,一下子抓住了人们的目光。

  电视机自身有一种独特的光芒,电视机被画得异常地发光,或者说,电视机发出一种刺眼的光。尽管它在画面上的面积比例不大,但在所有的物件中,唯独它和整个别的物件,和别的物件的氛围,和整个画面的其余部分构成了一种剧烈对比。电视机的光总是意味着热烈,意味着喧嚣,意味着诉说,意味着喋喋不休。相反,电视机之外的那些物品总是异常地安静,它们沉浸在自己的内在性中,毫不喧嚣,或者说,它们自身不发光,它们被电视机器所照耀,被电视机器的光所沐浴,而更加显得沉默无声;也可以反过来说,恰恰是室内空间和室内其他物品的沉默无声,更加渲染了电视机器的光的效应。这样,电视机的光不仅是画面本身的中心,而且,还是它所置身于其中的空间的中心。

  电视机器的光芒成为新的信仰,你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统治。这统治,不是一个巨大的黑幕式的铁铐,不是一种暴力式的政治幽灵,但却是新的统治机器,是新的神灵,是新的控制万千人的魔咒。正是这一点,这新机器的光芒,是翁云鹏画面要表达的魔力---他将今天的电视机器的统治特性,将今天的一个无神时代的信仰特性突出出来。新的统治和新的信仰---信仰通常是统治性的---正是借助于光。

  何多苓2007,转身后看见青春

  1月18日,何多苓2007年新作展在环碧堂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何多苓2007年最新创作的十件作品,每件作品都呈现出他一贯的精湛技艺,深邃构想。

  在上世纪很长的时间里,何多苓在人们视野中留下了诸多诗意的画面,《春风已经苏醒》、《青春》、《小翟》、《带阁楼的房子》都曾经是那个年代的经典。我们至今可以在那些画面中寻找到一种心灵的悸动。不管它承载了人们附加的多少含义,我们能被它们感动的原因,其实只是在我们目光掠过画面的时候,第一时间被它们捕获。这些画面固然浸染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一种集体青春感伤,但它们不仅是一代人仅存的印象。青春感伤随着时间以别一种形式存在于下一代年轻人的心中,只是不会再是俄罗斯文学那样的优雅。

  何多苓在这一批新作品中,使用了错位的表达方式。包括在《落叶》这幅作品中,一个美丽的女人以一个不雅的姿势骑在树上,破坏了画面的优雅。他让优美的风景遭遇不完美的东西,两者构成一个强烈的对冲。《青春2007》里,在一个漂亮的草原与河流背景上,四个年青的屁股对着观众,这就有了一种嘲讽性成份。在西方,用屁股对着观众是用来嘲讽的一种行为,表示对观看者的一种讽刺和对抗。

  另一种方式是一个不优美的风景被一个优雅的人所遮盖。这张名为《向弗里达•卡洛致敬:小翟和龙舌兰》的作品中,诗人小翟面向观众而立,身后伸出宽大的龙舌兰叶子,叶子上有几个墨西哥玩偶,像魔幻世界里的幽灵,神秘而具异国情调。这幅画带有强烈的超现实因素。在弗里达百年诞辰之际,画家这幅作品不仅表达了对这位墨西哥传奇女画家的敬意,更让《小翟》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一个更丰富的延伸。她的脸在画家反复细致的刻画之下,具有了卡洛的精神特征。龙舌兰、墨西哥玩偶背景前,用小翟代替了卡洛,在小翟的脸上又出现了卡洛的精神特征,两者形成一种错位。

  何多苓以《青春2007》作为逝去的青春的总结,也作为一个漂亮的转身。他开拓了一种自嘲的方式打破优雅和自恋情结,去掉画面中的优美、青春期的英雄主义情结、文学性,显示了一个睿智的艺术家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看待世界的超然和透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双重的发展趋势: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他是不可避免的走向衰弱;然而从精神层面上来讲,一个人的智慧和精神的强度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这是一个上升的状态。一个人要达到澄明的状态,必须要经够和看够了世事。这个决然的转身不仅是一种睿智,也是一种勇敢。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个展登陆北京

  继程昕东艺术中心上月展出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春夏秋冬四件作品之后,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更为全面的个人作品再次来到北京,2008年1月19日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常青画廊举办了他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此次个展将展示一组始于六十年代初的艺术活动发展过程的全新艺术作品,充满了重要的创新元素,通过展示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艺术历程从而全方位地介绍其美学概念。

  一个没有直线条轮廓的苹果作品把人们引向占据主要展厅的,瓦楞纸板的迷宫中心耸立着一尊巨大的立方体,这个五米高立方体的入口只能通过迷宫形的通道到达,古典神话的造型就在皮斯特莱托的“迷宫”(1969–2001)这一作品中所体现了。中间内部完全是镜子结构的作品无限立方体,它属于被取物(1965–1966)中的系列作品:由六块翻转过来的镜子组成的简单立方体。它营造出的氛围使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不可抗拒的被排斥的感觉,即无限立方体这件作品的空间保持了一种纯想像的空间。其余的展览是对历史作品的不断回顾。暗喻有时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带有镜子底部的纸板井中(参照井 1965-1966)或者在五个笼-镜中(笼镜,1973–1992)。 有时只是一种暗示,比如在名为“白黑的透视”的作品系列则反之亦然,或者是在失去了一小块的大镜子的作品中(如1976年的打碎的镜子),艺术家在上面用讽刺和戏弄的态度签署名字。

  确切地讲,在镜子画框中,这些连续不断的彼此回应的作品把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的艺术创作放在了一个囊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范围里。(图片提供/常青画廊)

  Blog It:新的新浪潮

  前波画廊低调在北京开设新空间,“Blog It:新的新浪潮”于2008年1月19日在前波画廊北京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将呈上年轻艺术家郭鸿蔚、汤艺、史晶、张君钢在油画、绘画、摄影三种传统艺术形式内的作品。策展人许宇认为:这四位艺术家虽然风格迥异、兴趣不同,但是同属于网络泛化、弥消分类的一代。统教育。而Web2.0及博客写作带来的文字、图像、声音上的自由表述的洪流正冲击着他们所受的正如策展人所说:“今天对于网络群体乃至普通百姓,不仅语言本身因网络的语汇和修辞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文艺的多样性更因全球博客群体的努力而化作可能。Web2.0时代的中国新生代艺术家们,无论参与博客写作或是阅读,都难掩获得自我表述的兴奋,即便他们仍在新美学、新观念的浪潮中摸索前行,但这种美学和观念不论昨天还是今天都未为被其前辈使用。”

  郭鸿蔚、史晶这样的艺术家摒弃了“85”新潮一代对尖锐手法、政治主题的运用,他们的作品内容更具朦胧的隐蔽性。郭鸿蔚的单色绘画用油与水滴模糊了青少年的肖像以求渲染出陈年家庭相册的气息。史晶则尝试了不同的主题,如圣山冈仁波齐和伦勃朗自画像。它们以相近的色调铺陈,达到陌生化的效果,进而观众需要在特定角度才能观看,画面则随观众移位时隐时现。

  不同于郭鸿蔚和史晶,汤艺在其令人费解的画作里既没有模糊主题也没有放弃色彩的运用。策展人指出,通过跳跃性强、谜语般的视觉语汇,她实现了类似网络世界不间断的影像流一般的非序列的序列影像。相反,摄影师张君钢把镜头对准了周遭世界,展现了中国城市青年生活里温柔诗意的一面;对于这些青年,网络带来的自由俨然成了后天的天性。

  比翼艺术中心呈现不一样的每一天

  位于上海莫干路的上海比翼艺术中心,将于2008年3月14日举办“每一天都不一样”大型展览。该展是比翼艺术中心与24位来自韩国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首次合作的展览。这个活动除了能让中国观众近距离地接触韩国年轻艺术家的同时也增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展览的出发旨在呈现拥有独特文化的上海每一天的变化,年轻的韩国艺术家们将在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星期左右的居留项目,他们将在这段时间里充分体验上海的生活并进行创作。预计该展将于2008年3月30日结束。

  占卜者之屋:黄永回顾展

  在庆祝艺术家黄永贡献了一种有别于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时,“占卜者之屋: 黄永回顾展”跨越了存在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前卫之间的界限。作为这位出生于中国、工作于巴黎的艺术家的首个回顾展,本次巡回大展始于美国的沃克艺术中心(Minneapolis, USA),并将于2008年3月22日至6月15日在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继续“占卜”。该展览将展出黄永自1985年至今的绘画、雕塑与装置。UCCA的此次大展是这位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在国内的首个大规模展览,亦是其世界巡展在全亚洲的惟一一站;北京观众也将有幸欣赏到黄永大量最重要的雕塑与装置作品。

  通过融汇各种传统与媒介的创作,黄永创造了一个由动人心魄的装置组成的艺术世界:它挑战观众,使他们重新思量万事万物---从何为艺术到国族身份,乃至最近的历史宇宙皆然。身为当年“厦门达达运动”---一群艺术家着迷于创造一种新的中国文化身份,方法是将西方现代主义潮流与中国的禅宗和道家思想乃至当代现实结合起来---的领袖,黄永不断与既定的历史与美学观念针锋相对。他的雕塑与装置汲取了多种因素,如约瑟夫•波依斯、贫穷艺术和约翰•凯奇等的西方遗产,也有传统的中国艺术与哲学,并总是将传统事物或神圣图像与各种现代因素并置起来。

  占卜者之屋被视为一件“整体艺术品”:它构成了一个单一的、巨大的雕塑环境,是游乐园、透视画和动物园的混合体。根据黄永的设想,该作品是穿越“野兽之腹”的一次隐喻性---有时也是文学性---之旅。该展览包括一件巨大的雕塑:一只咆哮的老虎骑在一头大象身上,这是对逝去的殖民岁月的一种评述;曾经关狮子的笼子组成通道,再加上由灯箱标出的小路都让人想起飞机场里的移民检查站:“民族”与“他者”。这件装置的“脊柱”是一条长50 英尺的木制巨蟒,自天花板垂下,将观者引至一件1920年代上海美术风格的银行建筑的复制品前:该模型由4000磅的沙子与水泥建成,并在展览期间逐渐解体。

  在推出的“占卜者之屋”: 黄永回顾展的同时,UCCA此次也将奉上一本250页的图录,分中英文两种版本,首次全方位地展现了黄永的艺术成就。本书中选刊了艺术家的部分手迹,由维格尼(Vergne)、策展人兼批评家侯瀚如和UCCA的艺术馆长费大为撰写的论文等,同时也收录了由Chong 制作的研究黄永作品的概念地图和词典。

  消费主义的神话

  由策展人江铭策划的大型群展---“消费主义的神话”将于2008年3月15日在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举行开幕仪式。据了解,该展将云集三十多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以强大的阵容面向观众,展期将持续到4月中旬。参展的艺术家有:祁志龙 徐一晖、石心宁、俸正杰、武明中、李路明、景柯文、周铁海、季大纯、朱伟、颜磊、张宏图、杨 洮、尹朝阳、李松松、任思鸿、黄一翰、段江华、张念、薛松、陈卫闽、计文于、王宝明、陈文令、马晗、卢昊、萧昱、王强、洪浩、王庆松、崔岫闻、张培力。

  “后波普”的概念是一个基于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的概念,“后波普”现象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中国消费现实时期被拓展得最广阔、涵盖艺术家及作品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在于其文化针对点与价值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上能够找到准确的依据,更由于这种现象能够准确代表中国消费现实主义时期的显著特征,并且能够在社会学、经济学上找到理论依据,它在形态上与本质上都能够清晰描述中国消费现实主义的状况。中国的“后波普”艺术是对于意识形态和消费文化的双重解构与批判。这种双重性力量,只有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现实背景下才能够出现。

  青涩创想,2008再度启程

  “青涩创想:艺术为奥运加油---2008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于 2008年1月9日在今日美术馆举行启动仪式。从2006年开始,迄今为止“大学生提名展”已经是第三届了,它以“成为每一位艺术学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次机遇与挑战,成为年轻艺术家踏入艺术殿堂的重要起点”为目标,为每个年轻的美术院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学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得到艺术界最权威的认可,通过最快捷的方式取得艺术市场专家的关注

  2008年的“提名展”,以“艺术为奥运加油”为宗旨,并在继续坚持公益性,继续倡导成就艺术家及艺术机构扶持年轻学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准。多位知名艺术家、艺术学者、艺术评论家与艺术教育家将组成本年度“提名展”的强大评委团,遴选国画与书法、油画与综合材料、版画、雕塑与装置、影像与动漫五大类的优秀作品,并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特等奖及金、银、铜奖。

  本次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作品,征集作品过程分为两个渠道:一部分为参展者自荐作品,另一部分为:院校推荐作品。均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所有作品统一接受专业评选。活动将评出各类奖项,获奖者将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在奖项的设置上,与往年不同的是本着“优化组合”的考虑,今年撤去了设计奖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还多设立一个特别奖,获奖者可获得到中国油画学院进修半年的机会。

  总有一种力量,让世界更多彩

  ---北京奥比斯•娑罗盲童复明绘画展纪实

  2007年12月13日,在北京娑罗画廊内,一场特殊的展览正在进行。这场主题为“奥比斯•娑罗盲童复明绘画展”的公益活动,是国际慈善组织---奥比斯(ORBIS)眼科飞行医院和苏州娑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的盲童复明绘画展,向人们诉说了一个个感人生动的故事。百幅笔触灵动,色彩艳丽的绘画作品,生动再现了阳光、草地、家园的温暖祥和,对未来世界的探知向往,而这些作品旁边天真顽皮的签名和说明,都足以使到场的每一个人驻足。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盲童复明绘画展,在国内尚属首次,希望通过这种公益展览形式,让更多人关注盲童,筹得善款,让他们及时得到救助的机会,树立重见光明的信心。

  此次盲童福明绘画展览的创作者,年龄在5至15岁之间,多数来自相对偏远,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皆是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眼疾手术后复明的儿童,他们在2007年相继得到国际慈善组织---奥比斯(ORBIS)眼科飞行医院的救助治疗后,重见光明。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在眼睛康复后坐在医院的病床上亲自描绘的,鲜艳的色彩向人们表达他们渴望美好世界的快乐心情,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自发独立完成的,并配有主治医生对该孩子病情诊断的说明。为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新加坡盲人歌手陈伟联也专程前来助阵北京画展的开幕式。

  安迪•沃霍尔作品=最棒的赚钱艺术

  2007年的11月,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会上,香港地产商刘銮雄以1700多万美元(约1.3亿港元)购得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作品《****肖像》,创下了安迪•沃霍尔作品的最高成交价。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许多言论是惊世骇俗的,他曾宣称赚钱是最棒的艺术。不过我们也不能把这些言语全然当真,这只是表明他不把艺术当回事的姿态。如果简单地说传统艺术典雅端庄,现代艺术歇斯底里,那么后现代的波普艺术则是毫不正经也毫无感情,认为谁也不是什么玩意儿。沃霍尔的一句名言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当15分钟的名人”。他的另外一句名言是:“我想成为机器,我不要成为一个人,我要像机械一样作画。”他经常直接把美钞、罐头盒、垃圾和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来表达他的这个理念。

  用我们眼下的说法,沃霍尔是一个标准的恶搞分子,也是一个以恶搞成为大师的典范。他的作品多采用丝网印刷---特点是简单、便宜、程式化。沃霍尔直接拿流行海报加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笔触和个性。这符合他想要的“艺术就是复制”的效果,一种大众化、商业化、玩笑感的效果,是对此前居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贵族气质的恶搞。

  沃霍尔的恶搞还表现在他对创作本身的毫不在乎,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绘画工厂里由大批助手完成的,甚至作品的签名都由他的老母亲代劳。他还曾经买下一家电视台的固定时段,每天出现在屏幕上聊天或者只是呆呆地看着观众。正是他的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艺术想象,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定义。看上去毫无深度,深度却正在其中;想尽办法去除感情,却被人在其中发现了更多的感情。比如他对流行巨星玛丽莲•梦露的微笑照片的反复复制,竟然让很多人读出了忧伤。

  1972年春,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他与****的握手,改变了世界。同一年,媒体敏感度极强的安迪•沃霍尔,用丝网印刷方法创作了一系列****肖像,他的做法是用****的照片反复复制,然后在面部、衣服和背景之间变换不同的颜色,分别有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黄色、青色等等,出现多种可能的艺术效果。沾上点点红色的艺术同时也在改变世界。1974年,4幅15英尺高的波普****像与其他较小型的****像第一次在巴黎MUSSE GALLIERA展出,如墙纸般的毛主席像,瞬间变成了举世知名的波普艺术形象。在安迪•沃霍尔1977年至1987年的日记 《THE ANDY WARHOL DAIRIES》中记录:1978年时他的《****肖像》拍卖价是5000美元。(宋歌)

  刘小东继续享受大画的释放

  继2004年创作《三峡新移民》、《温床》后,刘小东的近期新作《青藏高原》和《天葬》已经创作完成,计划将于2008年3月6日在纽约MARYBOONE画廊首展,之后陆续会在国内展出。在人们早期的印象当中,刘小东的创作命题是当代中国城市里芸芸众生的日常状态,以传统艺术鉴赏标准衡量,他总是在画一些不值一画的东西,但这些东西确实给人“味在酸咸之外”的感觉。他认为画画就是对现实的限制,“通过限制使熟视无睹的生活变得意味深长”。

  谈起《青藏高原》和《天葬》的创作经历,刘小东仍然意犹未尽。一年前,策展人郭晓彦找到刘小东,邀请他参与其策划的中德两国艺术家共赴高原,创作新作品的项目。刘小东很兴奋的参与了这个“消失的现场”计划。

  2007年7月,他辗转到青藏高原。想寻找一种景观,一种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并存的景观。在德令哈他找到了这种景观:一条铁路穿行在荒芜的戈壁滩上,铁路两边是大型的化工厂,碱厂,工厂里耸立着巨大的烟囱,烟囱里冒着浓浓的烟,烟夹裹在风暴里,另一边晴空万里,农业社会的山山水水。这里的藏族已经完全同化,面目不清。刘小东又在一千五百公里外的玉树的大街上寻觅到两个游荡的藏族青年,一个十七,一个十九,如动物般有英气。他们不会汉语,但已汉化成西装革履,于是刘小东把他们请回德令哈,牵着两匹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戈壁滩上。为躲避风沙和暴晒,他们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帐篷,在10米长的画布上刘小东直接面对并写生了这种景观。题为《青藏铁路》。

  8月份完成《青藏铁路》后,刘小东一行人马又奔赴玉树,在这里,他迷上了一千一百年历史的天葬台,而天葬台就融在近乎恐龙时代的风景里。人类早已脱离了天然的生物链,人类就是贪婪的主宰万物。但在这里他又找到了作为生物链环的人本身。藏传佛教尊崇来世,灵魂升天转世,肉身献给饥饿的秃鹫。秃鹫美餐过后是野狗的天地,同时鸽子、麻雀来分享。威胁这个自然生物链景观的正是不远处大兴土木的飞机场。

  我们的今天到处充满了这种工业文明与自然农业文明的战争状态的场面。作为艺术家的刘小东对此情景倍感无力,只能用肉身与这种景观同在,用肉眼凝视这不可思议的现实。于是《天葬》也一气呵成。(寇明瑾)

  蔡国强:2008年奥运会见!

  蔡国强是中国当代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蔡国强一路从福建泉州到上海、日本东京,再到美国纽约,从群展到大型展览、个人展览,从画廊到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公共艺术机构……20年来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这个国际圈子中最耀眼的“中国明星”。任何与他相关的消息,总是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在焰花四溅的瞬间,留下的,是强有力的震撼。

  2008年对于蔡国强先生来说,仍将是忙碌的一年。

  由于担任了奥运会和残运会开闭幕式的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在最近一年中他频繁地奔波于纽约和北京之间。在筹备奥运期间的设计项目的同时,还在准备于2008年2月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人回顾展,此次回顾展包含了蔡国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创作的80余件作品,呈现了跨时代性和主题性的研究,旨在透过火药草图、因地制宜的爆破活动、大型装置和社会计划展现艺术家独特的视觉与概念语言。它也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在本馆所举办的规模最大、占用展厅最多的一次大型展览,同时也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首次举办的中国艺术家个展。

  据艺术家透露,该展除再现了蔡国强在近21年间的作品之外,蔡国强还将在自己策展的“美术馆系列”作品中,汇聚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就连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古根海姆的馆长汤玛斯先生的作品,也将呈现于其中。据悉,作为此次回顾展全球巡展的其中一站,将于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稍后于2008年10月底赴东京都当代艺术馆、2009年春赴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分别展出。

  另外,蔡国强在北京的工作室选定在北京市市中心的古城区,在谈到他在中国的新工作室时,艺术家坦言:“在西方住久了,会更向往中国的古典建筑,我个人比较喜欢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古建筑,那种氛围让我更加怀旧和放松。”

  作为“广岛奖”的获奖者,蔡国强将于2008年的10月底专程赴日本受奖。为了通过现代艺术向世界广泛宣传祈求恒久和平的“广岛之心”,日本广岛市于1989年创立了这一大奖。该奖项到今年已是第七次颁奖,“广岛奖”作为表彰对人类和平做出杰出贡献的现代艺术界人士的重要奖项,此前六次的获奖者是日本和美国的设计、美术、建筑以及应影像方面的杰出艺术家,如:波普大师劳森伯格、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此次蔡国强的获奖,使他成为了首次获此大奖的中国艺术家。(宋歌)

  理查德•普林斯:

  精神美洲

  2007年9月29日至2008年1月9日,理查德•普林斯回顾展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行。11月份,普林斯作品售价持续走高,可以说,这场回顾展对普林斯作品的销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理查德•普林斯是美国知名流行文化艺术家,酷爱收藏图片、作品、照片及广告,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把它们变成自己作品的原材料。他随意窃取通俗文化图片库里的作品,转而进行自己的创作,尤其热衷于以此来讽刺所谓的美国原型和俗套。要想全面认识理查德•普林斯风格各异的摄影、绘画、雕塑及装置作品,并且清晰地理解这位艺术家30年来的创作道路,观看这次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1977年,理查德•普林斯放弃以前的创作方式,开始翻拍广告中的影像,并将它们转为自己的作品,这次在古根海姆举行的回顾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这种转变的一个周年纪念。

  2006年,理查德•普林斯的作品卖到了1400万美元---从140万美元到这个数字,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007年更是大大超过了预期---11月份的纽约拍卖场,仅仅两天内,普林斯的作品就卖到了1530万美元。

  11月13日至15日卖出的作品中,所有超过500万美元的作品都大大超出了预期的价格范围。其中以Piney Woods Nurse为最,这是2002年的一张浑身是血的美丽护士的照片,最终以540万美元的价格在佳士德售出,是此前估价的整整三倍。第二天的苏富比拍卖场中,又有两幅作品的售价分别达到预期价格的两倍:其中一幅名为《他不是》的作品创作于1988年,可谓对单色背景摄影的绝妙讽刺,这幅作品竞价最终升至120万美元。几分钟后,普林斯的另一张牛仔纪念照片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这幅名为《牛仔》的讽刺作品原材料来自万宝路广告运动,是迄今为止当代摄影中售价最高的摄影作品,远高于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曾的《99美分II》。去年2月,《99美分II》在苏富比以290万美元的高价售出,号称“当今世界最昂贵的摄影作品”。

  11月15日,菲利浦斯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这场百万美元的神话得以延续:护士系列的两幅帆布作品,其中一幅在拍卖会刚开始不久便以19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很快,另一幅《注册护士》以380万美元高价售出。

  《护士》及《牛仔》是售价最高的系列作品,过去两年售价超过百万的十幅摄影作品,有九幅出自这两个系列。当大量普林斯的20+摄影作品在平均一千至一万美元之间转手时,如今中等大小的绘画(约60厘米左右)起价已经达到了10万美元,而仅仅四年前,这样的价格还低于2万美元。

  打个比方, 1989年的一张帆布作品,理查德•普林斯抄袭连环漫画创作而成的《卡通》系列里的一个女孩,在2003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9万美元的价格转手,而在2007年2月,在同一个拍卖场上,同样的作品,价格却高达11.8万美元。(编译/吴子茹)

  黄燎原:率领中国“现在艺术”挺进巴塞尔

  将于2008年6月4日至8日举行的第39届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全球参展画廊和艺术家的甄选,通过前期组委会评委的水平评估,刚于近期尘埃落定,入选的中国画廊已于近日陆续收到了组委会通知书。这次甄选结果,对于中国画廊来说,将带来一次全新的体验,共有4家中国画廊被选入2008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分别是现在画廊、北京U空间、上海香格纳画廊和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入选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主要项目。,其中由黄燎原和北京时尚业知名商人张皓明先生共同创办的北京现在画廊作为一家完全“国产化”的画廊,第一次投标就入选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的主体项目---“主要画廊”部分。在此之前,中国只有上海香格纳画廊入选“主要画廊”部分,但“香格纳”创始人来自瑞士,因此严格来说,“香格纳”还不属于纯“国产”。 因此北京现在画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近日,《东方艺术•大家》记者连线到刚从香港回到北京的黄燎原,他刚参加完两个艺术家的个展,下一步马上赶赴德国举办2008年1月23日由他本人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版画展。对于入选巴塞尔这一国际顶尖级博览会这一喜事,向来低调的黄燎原也表现出了少有的欣喜,他向《东方艺术•大家》透露,入选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的画廊,还有资格在主体项目的“艺术无限”中申请三个项目:装置、录像、行为,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审批,目北京现在画廊正在积极地筹备申请方案。对于黄燎原来说,或许最具期待性的事莫过于到明年的巴塞尔一试水深,他说看过之前的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最大的感觉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示太少,希望此次入选的北京现在画廊能够闪亮登场,展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景象,同时引领出一大批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把中国的现在艺术带出中国,现在画廊参展艺术家的具体名单目前尚未确定,预计2008年3、4月份能准备出较为周详的参展信息。(寇明瑾)

  原北京市美协主席刘迅先生去世

  “没有他就没有星星画展,也没有无名画展”,年轻策展人盛葳这样评价刘迅先生的贡献,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美协里面是另类,当年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促成了“星星美展”在画舫斋和中国美术馆的展出,许多人并不知他也是一位致力于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2007年11月17日,刘迅先生去世。

  刘迅先生1923年出生,他从40年代初在延安开始艺术生涯,从事版画、年画和美术宣传工作。早在革命年代他就心仪油画,只因条件限制不可能进行油画创作。1957年“反右”的一场令人遗憾的政治斗争把他划人另册;十年“文革”恶梦,又使他备受牢狱之苦,他身处逆境的状态是可想而知的。

  刘迅先生是一位意志坚毅、性格倔强的人。延安陕北公学、延安鲁艺、解放战争时期战地记者和《东北画报》的经历,使他得到了锻炼。他在挫折和灾难面前没有气馁和灰心,也没有丧失对前途的信心。打倒“四人帮”之后,他的冤案得到平反,他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又焕发出青春朝气,先后在北京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做了许多有效的组织、团结和拨乱反正的工作,备受美术界的尊敬和好评。

  1985年之后,他为筹建和领导“皇冠假日大酒店”花费了很大精力。他之所以在第三产业上奋斗,主要还是为了发展艺术事业。皇冠假日大酒店里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在收藏、展览方面做出成绩的“国际艺苑”,都是与他直接的提倡和领导分不开的。

  刘迅早年在延安鲁艺进修美术,后来在东北解放区边工作(记者、编辑)边画画。50年代中期,他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有机会参加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主持的校外油画进修班,与古元先生等人一起进修油画。他有很好的艺术基本功,这基本功不仅是指技巧,而且包括思想、观念和艺术修养。他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一直对中外艺术遗产注意学习和从中吸收养料。他有写实的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广阔的视野,他有开放的观念。他尊崇古典写实艺术,也不排斥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他认为艺术创新是艺术创造中最宝贵的品格,可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创新必须有生活、修养与技巧的基础。在长期美术领导工作中,他始终保护和支持青年人的创新锐气。他可以毫无保留地支持现代艺术的创作和展出,说他影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一点都不夸张;他所创办的国际艺苑是最早将中国现代艺术推向市场的机构之一,中国现代艺术不应该忘记他,不应该忘记他对现代艺术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宋歌)

  皮力:巴塞尔并不遥远

  一年一度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是被全球公认的具有最高学术水准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其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成交额,被视为是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而将于2008年6月举办第39届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来自全球的参展画廊和艺术家的甄选也已尘埃落定,代表中国入选巴塞尔的“两位艺术家” 单元的画廊之一“U空间”,一时间引起业内人士的瞩目。

  对于本次中国画廊和艺术家入选巴塞尔,U空间主人皮力先生阐述了他的观点:“中国的一些画廊在近些年当中,一直在申请进入巴塞尔,而中国的画廊和艺术家一直未能入选,一是因为中国在前些年的学术质量还是处在比较边缘的状况,而且就当时来说,整个国际艺术界对于中国还不算很了解,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和观察中国艺术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在去年之前,中国的艺术市场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经常会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几个画廊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国内的博览会也会经常碰到,那些画廊只能说是画商,而不是真正的画廊。”

  据皮力介绍,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对于参展商的资格筛选是非常严格和高标准的,他们每年只在全球臻选300家画廊,且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经营历史。以往,能够入选巴塞尔的亚洲画廊,只有韩国最多,一直都是4家。自2006年起,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在逐渐地转型,一些画廊也开始重视其自身的学术性。从2008年开始,巴塞尔组委会将中国画廊数量增加到4家,且这个数字将一直保有。

  皮力强调,他们在入选时特别注重的两点就是:第一,注重学术质量;第二,画廊要有自己代理的名单。巴塞尔博览会是一个吸引全球热爱艺术人士目光的国际性博览会,它很公平,也很均匀,既有学术,也有商业。入选巴塞尔的这4家中国画廊,不仅均衡地照顾了区域,也照顾了各个画廊的学术准则、以及藏家们的选择倾向。皮力坦言:“入选的画廊大胆地推介了国内非常年轻的艺术家参展,虽然他们在国内的市场来看,都只是刚刚起步,然而他们确是十分有潜力的。”

  据悉,除了入选了巴塞尔博览会的“主要艺术家”单元,皮力还将全力争取巴塞尔博览会为策展人所设立的“艺术无限”单元。(宋歌)

  陆蓉芝:忙碌的08年,

  点亮月亮河的天空

  2007年12月23日,由新到任的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陆蓉之女士策划的“动漫美学超链结”联合展演,在月亮河当代艺术馆成功开幕。该展作为月亮河当代艺术馆、艺术家会所酒店的暖身活动,吸引了大批业界人士的关注。

  在过去的两年里,路蓉芝一直担任着上海MOCA的创意总监。而她此次担任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馆长,并不意味着她将放弃上海那边的工作。陆蓉芝坦言:“月亮河当代艺术馆的戚春生主席的诚意和信念,吸引了我来到这里,他说,‘如果月亮河有了当代艺术馆,月亮河就有了灵魂。’另外,我仍然是龚馆长(上海MOCA)的义务顾问,也会经常保持电话联系的。”

  月亮河当代艺术馆的开幕首展定在了2008年的夏天,将以立足亚洲、链接国际的方式,提供一个促进亚洲的最新艺术与创意设计的展演平台。新馆近万平米的空间,18米挑高的展览大厅,将定期规划国际间当代艺术的展演、不定期举办具有时代风格代表性的重要艺术家的个展、最新创意设计和各类多媒体的发表会以及时装和其它设计类新产品的展出活动。地下室所设小型工作室及艺术教室,开办创意大师讲座和专题讲座,举办国际当代艺术及设计的讲座及工作营、民众普及教育推广艺术教室,内容设计兼顾北京地区民众艺术教育推广的需求,重视青少年和儿童的创意潜能的开发与养成。月亮河当代艺术馆的馆藏品,将以21世纪亚洲当代艺术中反映时代风尚者为主,并且透过展览进行典藏规划。

  据悉,陆馆长还将在2008年的上半年,先后策划4次不同规模的展览。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是有关生态环境的雕塑展,该展预计将于5月1日开幕。(宋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